2016年创新驱动发展述评:敢于尝鲜瞄准领先
2016年是中国科技创新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这次盛会,是为了把科技创新放在中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重要的位置,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吹响号角*总书记在“三次科技大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激励了全国人民:中国迎来了科技创新的又一个春天。
今年,党*、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确立了创新驱动“三步走”的战略规划。
今年,国家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出台,勾画了未来五年国家科技创新的宏伟蓝图。
今年,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指导下,从*到地方,从高校到大小企业,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并行进行。重大成就不断涌现。日益强劲的新发展势头正推动着“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稳步前进。
基础研究积累了很多,但进展甚微,而原创性创新却大放异彩。
基础研究是应用研究和技术发展的源泉。“中国之眼”落成,“悟空”在轨道上运行了一年,“墨子”飞上太空,“神舟11号”和“天宫2号”在星星和汉朝之间穿行...2016年,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有许多好消息,创造了许多历史记录-
在量子领域,世界上第一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成功发射,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卫星与地面的量子通信,建立了天地一体的量子保密通信和科学实验系统。中国科学家首次在20公里长的光纤电路中实现了量子指纹识别,为量子通信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在新材料领域,中国科学院电气工程研究所的马彦伟团队在石墨烯和基于石墨烯的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的定量制备方面取得了进展,使得快速、绿色和低成本制备石墨烯成为可能。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的刘晶团队首次发现了液态金属的“跑”、“跳”和“前进”等特性,为柔性智能机器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在生命科学领域,清华大学的石团队在《科学》和《自然》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分别报道了酿酒酵母剪接体第一步和第二步剪接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清晰的剪接体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三位结构信息,从而在该领域一直领先于中国。中科院高福课题组和清华大学颜宁课题组首次报道了人胆固醇转运蛋白1及其与埃博拉病毒表面融合蛋白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为埃博拉病毒的防控和抗病毒药物的设计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在太空领域,神舟11号和天宫2号成功对接。宇航员景海鹏和陈东创造了33天太空飞行的新记录,为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和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征五号,中国最大的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腾空而起,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与此同时,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巨型射电望远镜,500米球形射电望远镜,成功发射,为探索宇宙起源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平台。自主研发的万米级自主遥控潜水器“海都”创下了中国无人潜水器最大潜水和操作深度10767米的纪录,标志着中国深海科学研究进入万米时代。
数量和质量上的创新成就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地位。根据去年7月出版的《自然》增刊,世界上科研产出增长最快的100家科研机构中,有40家来自中国,排名世界第一。
技术创新正在赶上我们,新旧动能正在迅速变化。
2016年,在基础研究取得突破的同时,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地方,研发投资稳步增长,新旧动能迅速转化。
随着企业追求创新,其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凭借一系列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华为的智能手机在全球市场增长了50%以上。凭借不断的技术创新,领先的半导体显示公司BOE实现了逆势增长。BOE投资的中国第一条柔性显示生产线将于今年投产,届时将成为世界上第二家掌握柔性显示技术并实现大规模生产的企业。
地方创新力度加大,工业产品升级。位于西南的贵州省正在大力发展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去年前九个月,授权的发明专利数量达到1799项,同比增长75%。传统制造业中心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快了“以笼代鸟”的步伐。高科技企业超过15800家,无人机、机器人、智能服装等新产品层出不穷。
生物医学突然出现,让世界同行刮目相看。于德超团队研发的国家一级新药罗盘,国内市场份额超过50%,瑞士诺华公司不得不主动降低类似产品的价格,专利期限为10年。创新药物研发企业和记黄埔和百特神州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一批治疗癌症、糖尿病、乙肝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物相继进入临床试验。中国人将使用更多高质量和低价格的国产新药。
放眼大江南北,云计算、大数据、3D打印等新技术的产业化步伐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流通和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0%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出口和出口均超过美国。截至去年7月底,全国授权发明专利数量增长49.5%,全年预计将超过50万件……新发明、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模式正在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中国产业快速向中高端发展。
*改革不断深化,创新和创业活力迸发。
创新是新的引擎,而改革是点火系统。2016年,*机制创新“车轮”加快推进,一批全局性、深远影响的重大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并发放红利-
让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更加畅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条款的实施以及促进科技成果转让和转化的行动计划的出台已经扎根。取消审批、赋予高校科技成果处置权和受益权等新举措已经深入人心。科研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获得奖励的比例从“过去不少于20%”提高到“不少于50%”,极大地激发了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
让基金围绕科学研究运转。7月,*和国家机关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政策的若干意见》规定,预算调整权限下放,“醋可以用酱油钱买”;劳动力成本的比例没有限制。该项目雇用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研究人员和研究助理都可以花费劳动力成本。科技资源的配置更加科学高效。
让科学研究人员名利双收。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税务总局11月发布的《关于实施知识增值分配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要通过稳步提高基本工资、加大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力度、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措施等激励措施,稳步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使他们既有“面子”又有“优势”。
同时,企业研发费用税前扣除范围扩大,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改革红利激发了创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大学毕业生积极参与创新和创业。统计显示,2016年前三季度,我国平均每天新增注册企业14600家,新增注册市场参与者4万多人,创新创业热情空前高涨。
当春天来临时,太阳从河面升起,河上的花比红色更亮,绿色的河比蓝色的草更绿。中国将科技创新视为影响整体发展的“靶心”,必将全速向世界科技强国迈进,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