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无症状感染者看起来很“健康”

科普小知识2022-07-20 08:11:23
...

在这种新的冠状肺炎流行中,无症状传染媒介的现象不断更新专业人员和公众的知识。

3月2日,重庆市披露了重庆市首例无症状感染病例的发现过程——1月24日,重庆市确认了3例新的冠状肺炎病例,但两者之间并无交集,且从未到过疫区,从而成为一个“悬案”。经过两天两夜的调查,疾病控制和预防部门锁定了一名与三人都有过接触的男性,这名男性曾在武汉工作,在接受了14天的医学观察后被解除隔离,因为他回到重庆后没有任何症状。最终证实此人无症状。这也成为全国范围内无症状感染的早期病例。

3月1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发现一个新确诊的无症状感染病例,导致177人被隔离和抽样检查。目前,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

2月28日,《柳叶刀》的一篇通讯文章指出,南京一个涉及11人的家庭聚集感染源是一名无症状感染者。

3月1日,《中国医学杂志》(英文版)刊登的一篇论文披露了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一名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治疗细节。据说,这是在新的冠状病毒感染被确认后,无症状患者的第一份书面报告。

无症状感染者看起来很“健康”

记者了解到,该患者(患者a)、其丈夫(患者b)以及其丈夫的姐姐和姐夫在今年2月被诊断为家族聚集性新冠状肺炎。然而,如果卫生部门没有进行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监测,就很难找到病人a和病人b。

《通讯》作者、安徽省卫生委员会和中国科技大学公共卫生联合实验室联合创始人翁建平教授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从诊断到住院治疗的21天内,患者没有出现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直至病毒转阴出院,“非常像一个健康的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文章指出,截至2月21日,安庆市确诊的83例新发冠状动脉肺炎患者中,有8例无症状感染者,其中7例在住院期间出现症状,只有患者a从未出现任何症状。

“无症状感染者”以前曾引发学术讨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专家组组长张文泓指出,轻微症状和无症状症状之间往往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因此无症状也可能是非常轻微的症状,患者很难发现。

上述文件显示,自2月6日患者A被诊断为阳性后,没有出现发热、疲劳、疼痛或任何胃肠道和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腹泻或呕吐。护士和医生也没有发现她有这些症状。2月16日,她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基本正常。2月6日、11日和20日进行了三次胸部CT扫描,结果正常。

同时,她丈夫的病人B在2月7日之前除了咽拭子阳性和肺部CT扫描异常外,没有其他症状。然而,从流行病学信息可以推断出,患者b被其姐姐的姐夫感染,然后被传染给患者a,此时患者a仍无症状。

翁建平表示,患者的咽喉拭子和肛门拭子均呈病毒阳性,这表明尽管患者没有临床症状,但体内病毒载量并不低。最近,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山大学和香港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证实,无症状患者和有症状患者的咽拭子病毒浓度没有区别。

因此,专家组给予抗病毒治疗,如干扰素α、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利巴韦林等。根据国家临时诊疗标准。然而,在该论文于2月26日提交后的20天内,患者A的病毒测试并未转为阴性。2月20日,肝酶略有增加。研究小组认为,这种治疗对感染者可能无效,但可能会导致轻微的肝损伤。

然而,在论文提交后的随访期间,研究小组发现患者a一直在接受阴性病毒检查,现已出院。

这是否意味着抗病毒治疗是有效的?

对此,翁建平说,因为这是一个病例,所以不能完全肯定它是抗病毒药物的作用。

至于无症状感染的原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翁建平认为,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可能是自身免疫和病毒之间的平衡,即病毒不能占据和破坏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也不能暂时清除病毒。它们之间的平衡机制将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幸运的是,据透露,由于及时的监测措施,患者a作为密切接触者,在家中被诊断后很快被隔离和监测。与她有一般接触的人也被隔离,并被及时观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感染者。

“从目前的防控效果来看,这类患者并没有造成非常广泛的传播现象,但他们仍然需要保持高度警惕。目前,唯一的办法是坚持到底,全面调查确诊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并隔离疑似接触者。”翁建平说道。

然而,研究小组认为,这种预防和控制方法的社会成本相对较高,更好的解决办法可能是开发保护性疫苗。

目前,医学领域的一些人警告说,新的冠状病毒可能会与人类共存很长一段时间。翁建平认为,这也是基于对过去大流行的研究和观察。例如,流感病毒的无症状携带者达到5.2%-35.5%。对人类鼻病毒的研究表明,无症状感染是有症状感染的4倍。

然而,在意大利,该流行病在欧洲最为严重,此前有报道称,为了避免恐慌,官员们正在考虑不披露轻度和无症状患者。

对此,翁建平提醒说,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大多数传染性病原体倾向于向增强传播和降低毒性的方向发展,但新的冠状病毒是否遵循这一规则仍不确定。从武汉收集的病毒基因和武汉以外的病例分析,变异很少。应密切观察新冠状病毒的全球流行情况。一旦全球性流行病形成,其控制难度将比非典大得多,并可能长期共存。

相关论文信息:http://rs.yiigle.com/yufabiao/11832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