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院士:国人出国买药国内药企应反思
▲今年两会期间,张伯力(左三)参加了天津公开赛。《京华时报》记者陶然摄
“为了保护国家健康的权益,我们需要依靠法治,这是国家的优先事项。我们应该加快颁布国家卫生法。”昨天,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NPC代表张博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加快制定促进国民健康的法律。“只有有了上级的法律,我们才能依法协调和做好卫生管理的各个方面。”他还特别谈到今年春节期间大量中国人前往日本购买药品的现象,他说,国内制药公司应考虑全面改善其服务,以便人们能够使用更多放心的药品。
论卫生立法
青春期性早熟或与垃圾食品有关
每年,民生问题都受到特别关注,健康问题也是关注的焦点。谈到国民健康,张伯礼说,在今年NPC和CPPCC的报告中,总理明确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社会。因此,健康已被提升为国家战略,而目前的健康状况并不令人满意。
张博利说,一些外国快餐和垃圾食品已经给青少年的健康带来了危害。例如,中小学校的开学典礼上,学生们晕倒了,小水坑越来越多。“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目前中国女孩的月经提前两年,男孩的性早熟提前一年。这不能说与这些垃圾食品无关。”张伯礼说,目前,我国仍有许多健康知识没有普及。许多孩子把可乐当成水喝。父母觉得他们的孩子愿意喝它。结果,他们遭受牙齿损伤和骨质疏松症。父母不知道经常喝碳酸饮料对他们孩子的健康有影响。
张博利说,当人们在餐馆吃饭时,没有添加多少油、盐和糖的标准。没有限制或标准。“许多疾病现在是完全可以预防的,而且许多是由生活方式造成的。如果你掌握了这些知识,你就不会生病,或者你会更少或更晚生病。”
国家卫生法立法
让健康权益有法可依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张伯力认为,国家应该对国民健康进行立法,以更好地保护国民健康权益。张伯礼说,国民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个部门问题。如果国家有国家卫生法,管理就会有法律依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好地协调。“从学生教科书中的健康知识到餐饮企业使用的油和盐的标准,一切都可以明确界定,并与相关部门的监督相对应。我们现在缺少这种上层法律。"
张伯礼认为,卫生立法首先应该明确公民的健康权益,即每个个人、单位、集体和社会组织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帮助和促进公民的健康。同时,通过立法明确*职责,形成以卫生计生部门为主导,教育、政法、*、环保、食品药品监管、工会、妇联等部门和行业为纽带的工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张伯礼说,要推进《国家卫生法》的制定,这些工作要从法律的角度进行规范,要建立各种标准,并由全民实施,使国家卫生权益有法可依。
此外,张伯力还建议重视全民健康教育。他说健康知识应该被引入中小学课堂,这样每个人都能学到这些知识。“一方面,健康教育应纳入婴儿、学前、小学和中学的课程。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设置健康教育、管理和推广专业。其他组织和组织也应该将健康教育纳入正常活动的内容,以确保健康教育从儿童开始。”同时,张伯力建议将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纳入学校评估体系,对不符合标准的学校进行处罚。
论社会热点
中国人在日本购买的大多数药物都是更常见的药物。
张伯礼说,今年春节期间,约有500万游客到日本旅游,消费60亿元。他们买的主要东西从去年的马桶座和电饭锅变成了药品。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点。其中,购买最多的药物是退烧药、创可贴和感冒药,都是“小药”。为什么中国人在那里购买这些药物?首先,日本的药品做得更好,质量有保证。第二,这些“小毒品”现在在中国
这不容易买到,在日本很容易买到。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中国制药企业应该从全球的角度来思考和看待医药行业。
张柏利说,作为一名中医,他对这种现象感到非常无助。“随着中国医药工业的发展,药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药品标准也有了很大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标准也逐步建立。然而,仍有一些不足和遗憾,使中国人民对外国药物更有信心。事实上,中国人在国外抢购的药品是一些普通药品,在中国也有。然而,外国药品有更好的声誉、品牌和服务,包装更精致,说明更清晰。因此,我们中医也应该有工匠的精神,提高药物的质素。同时,我们应该做好包装和说明工作。我们应该做好改善各方面服务的工作,以便人们能够使用更可靠的药品,外国游客能够来中国抢购药品。”
张博利表示,“中国制造2025”计划已经正式实施,覆盖包括医药行业在内的八大领域。因此,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提高整个制药业的生产质量。鉴于目前整个医药制造水平处于2.0的工业水平,自动化和半自动化已经实现,打造中国制药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应该用有鉴别力的眼光来观察养生计划。
张伯力对当今众多的健康项目和健康项目有自己的看法。他说,一些健康节目是关于医生推销他们自己的产品,一些经验在电视上被告知,没有同行的认可,以愚弄人民。“甚至有些人也不是真正的专家,所以观众应该用敏锐的眼光看待他们,不要盲目相信他们。”张伯礼说道。
张伯礼认为,“要分析和倾听医生所说的话,医生不能代表整个医学,也不能从中学习。”
人们,认真倾听,分析并决定自己的选择。中医和西医各有优势,不可替代。它们可以互补。"
此外,对于影视剧中的中医古方,他说:“虽然影视剧中的一些方法和药物在中医临床实践中普遍使用,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此外,疾病的治疗需要一个过程,有些药方的疗效不如立竿见影。每个人都应该理性看待这件事,不要把它看得太重。”张伯礼说道。
论中医药作为国宝的发展
两会前夕,国务院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明确提出要加强中医药知识保护和技术挖掘。在今年的两会上,张伯礼提出了10项建议,基本上与中医药有关。他呼吁加快中医药国际化的步伐,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建立中医药知识保护体系,使中医药这一中华瑰宝惠及更多人。
“中医是国宝,也是文化瑰宝。我们必须在国家一级重视这项工作,并寻求国际保护。”张伯礼说,例如,中医在过去几千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多好的处方没有得到保护,因为这些处方已经公之于众。什么样的药物,什么剂量以及如何治疗已经公开。如果失去了新颖性,就不能获得专利保护。张伯礼说,中国科学院五年前就开始收集中药处方清单。目前,唐代以前的30,000多张处方清单已经被收集,并且正在从唐朝收集到清朝。
张伯礼说,应该建立保护制度和保护清单。传统医药产品也应该注册以便于检索和控制,“以保护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
涂有友获诺贝尔奖揭示中医药科技内涵
谈到去年授予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涂有友的诺贝尔医学奖时,张博利说,他也出席了瑞典颁奖仪式。他说,古代中医必须被赋予时代的科技内涵,为解决生命科学的重大问题做出贡献。
张伯礼说,如今,世界对中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去年,美国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超过50%看过中医并且愿意接受中医治疗的人。“美国人平均每年接受两次中医服务。更受欢迎的项目是针灸、按摩等,它们被称为替代医学。此外,天津中医药大学目前有来自1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留学生前来学习中医。"这表明国际对中药的需求正在扩大."
张伯礼说,有些人不了解中药的国际化,认为中药的“基础”已经丧失。他认为“医学没有国界”。中医应该走出去为更多的人服务。中西医两种医疗体系相辅相成,共生共荣,实现双赢。"
张伯礼表示,中药国际化已被列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世界上已经建立了10个国际中医中心,今年还将建立另外10个。张伯礼说:“这些中心做得很好,受到当地居民的欢迎,成为传播优秀中国文化的基地。
《北京时报》记者闻婧(原名: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张伯礼)建议医药行业提高生产质量。中国人应该考虑在国外和国内制药公司购买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