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全球协作打造农业科技命运共同体

科普小知识2022-07-20 10:50:53
...

距离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目标还有十年。该议程描绘了人类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即建设一个拥有充足、安全、廉价和营养食品的世界,并建设一个安全、充满活力和可持续的人类住区。

美好愿景的实现有赖于绿色农业。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科学技术。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需要全球合作。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农业研究咨询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成都市人民*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国际农业科学院院长高级研讨会”在成都闭幕。

围绕“科技促进农业和农村绿色发展”这一主题,来自五大洲39个国家的56个*部门、农业研究机构和15个国际组织,以及中国农业和农村部和农业研究机构的400多名代表,汇聚一堂,探讨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思路和新举措,共同规划促进全球农业优质、高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全球联盟面临挑战

2015年9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今天,全球粮食系统和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仍然严峻。

全球变化加剧了频繁的自然灾害、资源枯竭和生态破坏、土地退化、跨界动物流行病和作物虫害的风险。

与此同时,消除极端贫困和饥饿的困难长期存在。据统计,2018年世界饥饿人口将达到8.2亿。53个国家的约1.13亿人正遭受严重饥饿,而42个国家的1.43亿人离严重饥饿仅一步之遥。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农业系统将需要养活100亿人。此外,营养不良和不健康饮食已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

“今天,我们肩负着消除饥饿和贫困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双重使命。”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副部长张桃林说。第二次绿色革命已经开始。国际社会利用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培育高产、营养的动植物新品种和功能性品种,确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依靠科技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绿色发展是当前和未来农业科技的主要方向

“技术创新和推广是确保粮食安全和引领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军说,科学技术的发展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我们面临的挑战都是互动的,需要国家层面的全面政策以及全球层面的协调与合作。”

世界正在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共同应对农业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现有技术的简单组合。

唐华军表示,农业和农村的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综合的飞跃,需要多学科交叉和集成创新,需要运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需要突破绿色发展关键环节的瓶颈技术。“我们需要依靠重大科学创新来产生领先、原创和颠覆性的重大成果,这也是系统推进绿色科技创新战略的重中之重。”

科技创新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但科技在“领域”的真正应用至关重要。粮农组织/原子能机构粮食和农业核技术联合部主任梁迈提到,目前许多农民仍然无法获得最新技术。特别是在贫穷国家,农村农民面临着非常大的数据差距和能力差距。

“科技创新需要一座满足人们需求的“桥梁”。我们必须合作,分享彼此的成功经验并加以推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弥合这些数据差距,促进粮食生产系统提高生产率。”梁绍说道。

五大领域的共建机制

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合作机制?我们应该在哪些领域合作?来自各国农业领域的科学家和国际组织的负责人渴望达成一些共识。

针对当前农业发展面临的五大紧迫问题:“农业绿色生产体系建设”、“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营养与健康”、“农业经营者赋权与能力建设”、“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农业”,与会专家通过主题报告和讨论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思想碰撞,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科技创新和合作已经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引擎。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方式正逐步从追求生产产出转向追求经济和生态效益。

专家一致表示,为了实现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农业绿色生产体系。世界应进一步交流和分享绿色农业发展的成功模式,共同制定绿色农业发展原则,将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转移到质量和绿色发展上来,推动全球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质量变化、效率变化和动力变化,引领和支持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此外,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已成为农业绿色发展的重中之重,破解环境和自然资源约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首要前提。

专家认为,应建立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包括农业产业、耕作制度、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效率、废物回收利用以及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建立土地、水、气候、生物多样性等资源综合保护框架,建立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补偿机制,借鉴全球农业和农村环境整治保护先进模式,增强各方合作行动能力。

“人是农业的主体。要把农民放在第一位,就需要生产者、科学家和*之间的联系,以便农民能够参与绿色农业发展的项目和设计,并增强他们的主体性、同一性和参与性。”新西兰梅西大学副校长斯图尔特·莫里斯说。

的确,以农民为主的农业管理主体是实现绿色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只有打开科技的“最后一公里”,我们才能确保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专家呼吁增加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资,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加快提高农业经营者的整体素质。在制定各项农村发展和农村振兴规划时,要吸引各类农业经营者的多元化参与,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主导、民间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

会上,荷兰瓦赫宁大学校长阿瑟·摩尔介绍了“智慧郁金香”、“数字双胞胎”和“植物互联网”等新奇现象,引起与会者对推动农业发展的新技术的钦佩和同情。

“我们希望借助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实现智能农业和精准农业,了解农业发展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阿瑟·摩尔说。

专家认为,农业信息化和智能农业已经成为加快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手段。在大规模集约化农业生产逐步发展的基础上,依靠科技创新突破关键技术,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

此外,鉴于世界食品营养和健康状况的恶化,专家呼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通过科技创新增强抵御各种不利因素的能力,促进政策体系和行为的变革。

引领创新的发布计划

"总的来说,绿色农业、智能农业和安全农业是我们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说,中国在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明确农业发展“一控两减三基”目标、改善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近几十年来,我国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国际组织和合作伙伴高度赞赏中国近年来在农业和农村绿色发展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及其对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唐华军指出,中国农业和农村的绿色发展是全球农业和农村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中国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

为了进一步应对全球农业发展面临的科技挑战,促进新兴技术的研发,增强中国在全球农业科技治理领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了“国际农业科学计划”。项目第一阶段将投资1000万美元,向全球合作开放,倡导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旨在促进前沿、基础和关键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

“我们希望与更多的合作伙伴组成创新的合作团队,进行协调和合作,以应对新的挑战。该项目的目标是建立稳定的国际合作和协作研究机制,促进科学家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提高科技创新水平,通过全球合作构建农业科技命运共同体,尽快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唐华军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