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西北大学:从考古到考古学

科普小知识2022-07-20 14:42:37
...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在考古现场。西北绘图大学

目前,在我国文物保护领域,50%具有专业背景的员工毕业于西北大学。同样,科技考古领域30%至40%的员工来自西北大学。此外,全国三分之二的考古队队长都是西北大学的毕业生...

这三组数据有力地证明了西北大学考古学学科的强大实力。为了能够在最近结束的第四轮国家学科评估中获得“A+”,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段庆波认为,“对国家考古人才培养方向的贡献应该是主要因素。”

1956年,西北大学成为继北京大学之后第二所正式设立考古学专业的大学。在国民经济开始复苏的时候,Xi已经成为中国的工业集散地之一。面对工业建设中发现的许多古代遗迹,缺乏系统的、大规模的人才培养学科。在国家的倡议下,成立了西北大学考古系。

当年的第一批考古学学生是从历史系学生中选拔出来的。现在,在过去的61年里,2440名专业人员接受了中国遗产事业的培训,600多人接受了工艺美术行业的培训。考古学也成为这所西方大学的主导“品牌”。

"培养考古学人才非常困难."段庆波说,应该既有文科又有理科。它不仅需要大量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扎实的实验和实践。支撑点的复杂性增加了把握学科方向的难度。“我们要做什么样的考古学?”这成为西北大学在办学过程中对自身的质疑。

“挖掘文物绝不仅仅是‘挖掘宝藏’,而是发现文化遗产的价值。”同样,考古学不仅要挖掘出精美的历史文物,而且要挖掘和弘扬其中蕴含的对当今社会有价值的东西——这种认识使西北大学考古学学科从“考古学”向“考古学”发生了关键性的转变。

2006年,确立了以文化遗产价值的识别、保护和传承为目标的“三位一体”学科理念,西北大学考古学从1.0版(基础版)发展到2.0版(升级版)。

就学科构成而言,考古学、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管理已成为三个既定方向:考古学是文化遗产价值的“挖掘者”;文物保护是文化遗产价值的“守护者”。文化遗产管理是文化遗产价值的“继承者”。历史悠久的西北大学考古学科相互依托、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再次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人才培养中心。

大学人才培养的核心是理念。用什么样的思想来培养人,培养出来的人对行业的影响和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同的。以前,教学生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就足够了,让他们能够应对文物保护中遇到的问题,但现在,这些显然是不够的。

西北大学考古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文化、科学思维、国际化和与时俱进的人”。西北大学是第一所学习国际先进考古技术和概念的大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北大学一直紧跟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的脚步,在学科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国内大学的前列,从考古学到文物保护,再到文化遗产保护。

“我们知道自己的优势,也非常清楚仍然存在的‘短板’。”段庆波直言不讳地表示,西北大学在考古人才培养方面培养了大量“分母”,但缺乏影响学术界和行业的“高山”。没有高山,学科的发展将不得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攀登”过程中。

段庆波透露,2018年秋季,西北大学将开设一个国际“文物修复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化理念、科学思维和高超工艺精神的复合型人才,解决我国急需文物修复人才的问题。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在线记者孙海华来源:中国青年报(2018年1月29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