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马克思主义何以深刻改变中国

科普小知识2022-07-20 17:27:49
...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去”

作者:尚(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管用”?它不仅需要理论解释和逻辑论证,还需要历史解决方案和实践检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100年历程中,我们探索了奥秘,寻求了答案。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和质量是前提。中国*的正确对待和科学运用是根本。关键是中国*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实践的舞台。马克思主义从可能性到现实性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体现了中华民族百年发展的历史辩证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相联系。

思想像花,实践像火。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之花”点燃中国*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之火”的壮观景象,在过去的一百年里,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精彩上演,构成了人类发展史上光辉的一章。这一从五四运动开始,贯穿中国一百年历史的壮观景象,体现了社会变革的历史必然性,展示了实践前进的强大穿透力。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面貌,有力地解释了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行得通”

科学理论的品质和改造世界的主旨适时地传入中国,并被中国的先进分子所选择。马克思主义有深刻改变中国的坚实基础。

在19世纪40年代,两件事的发生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首先,在东方古老的中国土地上,鸦片战争的声音彻底粉碎了“清帝国”的和平和“中国在地球上”的梦想。于是,中华民族滑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开始了近代的艰苦奋斗。另一方面,在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背景下,一种具有革命性和颠覆性特征的伟大思想诞生了,它扬弃了传统思维和现存观念,进一步影响和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它起源于历史唯物主义,并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从那以后,在过去的80年里,中华民族为救国而战,经历了一个血与泪交织、生死相连、悲喜交加的难忘时期。在与各种思潮的斗争中,马克思主义也经历了从概念到行动、从知识分子到工人、从西欧到世界的发展过程。很难预测的是,相隔数千英里的两个看似无关的历史事件,实际上是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和之后相遇的。中华民族仍在奋力前进,孜孜不倦地探索着道路,马克思主义代表着先进的思想,在意识形态上起着主导作用,一旦在那个特殊的时空相遇,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接受思想并被思想所引导。思想指导实践,并被实践所检验,从而发出伟大而强烈的时代声音。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跨越山川、海洋来到中国,它的历史穿透力和空间适应性是什么?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在许多社会转型理论中脱颖而出,并能在中国扎根?原因是:第一,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科学的、优秀的,蕴含着巨大的思想力量。它不仅能够控制和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而且具有超越国家、超越时空的理论魅力和价值。第二,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渴望独立和幸福,正在努力寻找救国救民的良方。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启发和指导,迫切需要统一思想,团结人民,指引方向。

从马克思主义本身来看,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站在人类思维制高点上的科学创造。它借鉴前人的思想成果,从解决实际问题中揭示社会生活的基本事实,探索和揭示社会发展的内在本质和必然联系。它在历史与逻辑、运行与结构、现实与未来的统一中,创造性地呈现了一幅完整清晰的人类社会由低到高的发展图景和演进路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由隐到显,社会形态由资本主义到*,最后到共产主义。以基本联系和规律为指导的实践力量,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逻辑力量,以及综合分析为无产阶级的未来、资本主义的命运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未来。尤其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哲学,它呼吁行动,旨在变革和创造。它在理论旗帜上清晰地写下了“改造世界”的理想和追求。在马克思看来,“过去的一切哲学都是为了解释世界,但问题在于改造世界”,“对于实践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整个问题在于革命现存世界,实际上反对和改变现存事物”。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毫无疑问,中国仍然徘徊在五四运动的十字路口。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走哪条道路、如何救亡图存、自强不息的时代任务和严峻考验。虽然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一直在奔走呼号,上下搜寻,流血牺牲,但中华民族长期以来一直未能摆脱深重灾难和被动挨打的局面。太平天国的农民革命失败了,洋务运动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了,维新运动在100天内被残酷镇压了。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它仍未能避免封建复辟和军阀混战的结束。在实践层面上,历次斗争的失败表明,老农起义和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我完善并不能解决中国的灭顶之灾。在资产阶级改良派或革命派的努力下,很难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封建主义的落后道路已经不可逾越,资本主义道路也难以成功。在理论层面,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西方哲学社会科学逐渐被译介,促使中国人用现代社会科学方法思考研究问题。许多团体和派别宣传或尝试了各种学说和思潮,如改良主义、*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会主义等。,或早或晚,或长或短,或“你唱我登场”,但它们都未能解决中国的未来和命运问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影响,以及五四运动的需要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从最初传入中国的众多思想和理论中脱颖而出,引起了广大先进知识分子的关注。中国*肩负着人民的期望和民族的希望,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导,明确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从十月革命到五四运动的两年间,中国*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撰写并发表了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唯物史观,劳动群众的立场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反对剥削和压迫的斗争精神和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对于渴望民族独立和解放的中国人民,对于以推翻“三山”、挽救民族危机为使命的中国*来说,都是崇高的境界和崭新的境界,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共鸣和精神冲击。这样一个强有力和鼓舞人心的思想和理论已经有几十年没有被发现了,在混乱和斗争中有了光明。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一轮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从这个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以一种全新的态度来到中国,这不是偶然的。正如马克思所说,偶然性是必然的:“从表面上看,偶然性是它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总是受内部隐藏的规律的支配。”十月革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它显示了自己的力量,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一个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该理论满足该国需求的程度。”一个国家实施什么样的学说取决于这个学说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及时传播及其与先进政党的联系,标志着这个古老的民族走上了希望之路,开始了新的历史征程。马克思主义站在“深刻变革中国”的历史起点上。

中国*正确对待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深化与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的结合。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把中国变成了现实。

思想的力量是巨大的,但毕竟,思想不能直接作用于现实。马克思主义能否有效解决中国的问题,能否承担改变中国的使命,必须面对许多问题和挑战。其中,既有客观的制约,也有主观的努力。

马克思主义发挥作用的现实困难在于:第一,在西欧经济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理论理论就像种子或幼苗。一旦种植或嫁接到差异较大的东方土壤中,它将无法适应,生长受阻;第二,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具有很强的适应力和同化能力。马克思主义在这里是新的。他们能和怎样相处?第三,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仍然非常陌生,在中国*内部仍然有少数人真正了解马克思主义。它能否被正确地用来指导社会变革和革命斗争,它的价值实现是否会受到损害。困难和担忧远不止这些。各种情况表明,面对中国这个极其复杂的东方大国及其社会现实,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的可能性仍然非常脆弱和不成熟。马克思主义成功的关键在于使用这种意识形态武器的政治团体和社会力量,在于用来武装自己并被视为指导和赢得人民支持和信任的先进政党。

中国*勇敢地承担了这项重要任务。中国*依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思想指导和正确的行动方向。马克思主义依靠中国*,有在中国扎根的组织土壤和改变中国的主要力量。中国*自诞生以来,就倾注了自己的热情和智慧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众化。凝聚共识和创造,不断深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融合。坚持责任和使命,不断推进科学*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命运之间,在科学*理论与中国*现实之间,中国*尽一切努力在两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发挥作用、甚至深刻变革中国创造了环境、创造了条件、创新了机制。它不断积累力量,促进实践,促进成长。

一是正确理解和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起初,我们对马克思主义了解不多,也不太了解。我们尤其需要加强我们的学习并仔细理解它,特别是要掌握精神的本质和方法的立场和观点。恩格斯强调:“自从*成为科学,人们就被要求把它当作科学来对待。”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是建立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的。只有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才能发挥作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有必要条件和可靠保证。一切远离马克思主义本质要求的实践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敌人。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王明等人总是“取其原著”,用“原著”中的“规则”和教条式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切割现实生活。结果,中国革命一度失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真学习、准确理解和坚定信念。中国坚决反对一切背离马克思主义本质要求、损害马克思主义声誉和作用的言行。坚决反对和消除教条主义、实用主义、经验主义、修正主义及其各种变体,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和日益扩大的影响。

二是灵活运用,使马克思主义能够扎根于中国的具体实际。正确的理解必然导致灵活的应用,这是正确理解的延伸。不去解决实际问题,喊赞美马克思主义的口号,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初衷。马克思主义的运用必须联系中国的国情和具体实际,联系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联系中国的客观条件和现实任务。这种联系必须是灵活的而不是僵化的,辩证的而不是教条的,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在密切接触中,它必须进入实践领域,进入应用过程,进入问题解决。例如,在武力夺权和促进社会变革的方式和路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立足于西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实,主张在工人聚集的中心城市进行抵抗斗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俄罗斯的十月革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赢得了胜利。中国也必须这么做吗?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人,并不局限于现有的讨论和事例,而是具体地分析了中国小农经济的状况,如汪洋大海和城市工人力量相对薄弱等。他们从中国革命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出发,探索、实施并成功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权的革命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灵活和创造性的运用。

第三,科学实践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实践哲学,强调实践在理解中的优先性和决定性作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最根本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本身得到检验,实践得到进一步发展。中国*科学实践马克思主义,探索解决中国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发展,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我国从摆脱经济崩溃和动荡的局面开始。仅用40年时间,就把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到了世界前列,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它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从崛起、富裕到强大的巨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的伟大作用。

四是创新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永葆青春和活力。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发展的开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远保持它美好的青春,是因为它“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中国*很清楚这个事实。从接触马克思主义的那天起,它就不敢放松努力,也不愿意利用它。始终坚持创新、继承和发展相结合,总结实践经验,凝聚智慧,提炼升华知识,用新知识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我们党的思想进程从马克思主义出发,沿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道路前进。*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的中国特色*新时代,构成了一个内在统一的创新成果体系,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血液,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更加雄伟壮观。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解、灵活运用、科学实践和创新发展,在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把中国从可能变为现实,实现了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巨大成功。我们党开辟的新*主义革命道路、*革命道路、*建设道路和中国特色*道路,都是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创造,都是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标志性成果。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中国*领导亿万人民将古代中国改变为另一个时代。这是中华民族百年发展的基本结论。

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实践进程,体现了中华民族百年发展的历史辩证法,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相联系。

一种理论影响一个民族的发展,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是最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了最适合展示其思想力量的场所,中华民族获得了马克思主义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指导。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民族共同创造了一个载入史册的奇迹。所有这一切,都归功于先进政党的承诺和追求,归功于人民的期待和觉醒。依靠中国*的战略决策和战略领导,依靠人民群众的创新实践和支持,马克思主义走上了一个崭新的广阔舞台,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和光辉。中华民族在悲痛和困惑中找到了前进的道路,在艰难的探索中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在马克思主义深刻变革中国实践的过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一百年发展的历史辩证法。它凝结为主观选择与客观必然性的统一、可能趋势与现实的统一、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量变积累与质变飞跃的统一、发展阶段与连续性的统一。这一系列辩证统一,加上理论与实践、思想与行为、政党与民族、人民与国家、目标与道路的内在联系,构成了中华民族一百年发展历史辩证法的丰富内容。一般来说,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主体的自觉选择和目标追求。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类,是在社会历史舞台上有意识、有追求的人(或群体)。“历史只是追求自己目标的人的活动”。主体的意志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进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历史的走向。中华民族在过去一百年里发生的历史性变化,是以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中国儿女的顽强斗争和英勇献身为代价的,是中国*和亿万人民不懈探索和顽强斗争的结果。二是客观过程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人们创造他们自己的历史,但他们不是随意创造的。归根结底,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结合人类意志和活动的历史发展,它有自己的客观轨迹和现实语境。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选择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制度模式来发展自己,主要取决于国家、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基础、阶级和阶层构成,以及历史文化特征、社会综合背景、内外交往等。经过艰苦探索,我们走上了追求*未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漫漫征程,这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变迁遵循着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显示出不转向人的意志的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辩证法,也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双向互动中。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另一方面,中国的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接班人和接班人,中国*人面对时代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并没有期望马克思和恩格斯能够抛开辉煌的思想去解决他们死后出现的问题,没有依靠现有的理论成果和应对变化,而是勇敢地面对和探索解决办法,以促进理论在实践中的创新。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新时期*的中国特色*不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且结合新时期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行了新的理论创新,成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中的光辉篇章。

从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诞生到今天,中国特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即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史。回顾过去,我们深感感激、自豪和鼓舞。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期待和期待。我们的信心来自这样一个事实,即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并且得到了丰富。我们引进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更加贴近和符合中国实际和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国*仍然是我们的脊梁和坚强的领导核心。经过革命锻造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创新和自我完善,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越来越强大。我们仍然坚定地走在中国特色*的道路上。这条路有着深厚的渊源,并且经过了考验。实践证明,这是实现*现代化,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也是当代中国和未来中国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之路。"战斗还没有结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深刻变革尚未结束,而是正在进行并将继续进行。它正从荆棘的历史深处,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未来阔步前进。

光明日报(2019年6月17日,第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