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汪品先院士:科学创造需要幽默感

科普小知识2022-07-20 19:43:55
...

一位在深海科学研究前沿奋斗多年的80岁院士,在新学期志愿为全体师生开设一门名为“科学、文化与海洋”的公共选修课,以唤起青年学生对“科学与文化”关系的重新认识,激励和激励青年人深入挖掘校园的创新文化土壤,勇敢地投身于科学创新实践。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王教授正式开设该课程。第一堂课的主题是“科学与文化——好奇心、幽默感和创造力”。

“现代科学诞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植根于文化土壤。”王从现代科学的起源开始。他说许多国家都有“艺术和科学院”,将科学和文化结合在一起。科学和艺术都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的冲动。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列奥纳多·达·芬奇最近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因为他的6000页手稿和插图涵盖了许多科学领域,仅解剖学图片就达200多页,但尚未出版。因此,有些人甚至说,创立现代科学的不是牛顿,而是达芬奇。如果你再看看我们的国家,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科学院到高考,文理分野导致了中间的断层,这个断层牺牲了“创新”。在王看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大提高了科学的地位,但科学属于文化范畴,所以科学既是文化又是生产力。"我们过分强调物质而忽视了科学的文化方面."

王说,科学对社会的贡献既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也包括无形的精神升华。因此,科学家的工作不能仅仅用“产生了多少价值”或“收到了多少钱”来衡量科学的土壤是文化和先进文化。如果科学家失去文化营养,缺乏由探索驱动的科学研究,他们只能进行技术改进,而不能进行创新和突破。"

以布鲁诺和为例,王说,回顾科学史上的许多重大突破,科学家不仅几十年来致力于探索,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已经有了许多重要的发现。研究人员自己并没有变得富有,也没有得到一份正式的工作,在他们被认可之前,他们已经穷困潦倒了一辈子。“根据论文的数量,这与我们今天开始科研项目时计划赢得几个奖项的科技‘文化’相去甚远。”

“我们总是过于重视科学。当学生谈论科学时,他们是在参加考试。”王说科学本来是“有趣的”,既“有用”又“有趣”,但他对“有趣”说得太少了。真正的原创性创新往往来自“有趣”,“我研究这个问题,如果有用,那我太高兴了;如果它不起作用,我还得学习,因为它不能解决我的睡眠问题。”王指出,科学创造往往伴随着“幽默感”。他认为,在中国的科学交流中,活跃的气氛是不够的、僵硬的、呆板的,并且存在着严重的幽默感。

科学表达中的“幽默”有利于思想的表达、传播效果和辩论的活跃局面。"突破性科学思维和文学思维在创造力上没有区别."

深层创新需要文化基础,“源创新”是一种与文学艺术创作具有共同特征的文化行为王认为,以中国这样的规模,要想通过科技创新来提高生产力,改变社会发展方式,就不可能向小国学习,也不可能采取巧妙的办法。我们必须组成创新团体和社会,要求建设“创新文化”。王还对当前的学术造假进行了猛烈抨击,他认为这是由于“过分强调科学的益处而忽视了科学的文化本质”。他说科学不是竞争,更不是赌博。科学是一种文化。如果科学缺乏文化基础,科技创新的能力就无法发展,科学欺诈等“学术不端行为”就可能发生。

科技与文化的差距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在王看来,除了政策,还在于“两者之间缺乏桥梁,科学家缺乏文化兴趣和科学素养,以及缺乏“两栖”人才”。这类人才在发达国家有很大的社会影响,但我国对此仍缺乏认识。

最后,王认真地对同学们说:“我们的责任是在当代科学与中国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赋予自然科学以文化的精华,赋予传统文化以科学的精神。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和艺术的融合是科学创新的最佳土壤。”

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的年轻教师肖文申说:“王先生为我们的年轻教师树立了一个榜样,他在80岁时主动为学生提供人文课程。振兴中华需要软实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引导青年学生在科学中寻找乐趣,培养他们的科学创新精神。”为了让选修这门课的学生对这门课有所了解,王还特意给学生写了一封信,对这门课做了简要的介绍。他在信中写道,这门课程没有“待测”知识,也没有教你“有用”的技能。这门课只有一个主题:让你多想想。它会向你倡导科学就是文化,科学创新应该有文化元素。文化,为科学进步注入新鲜血液;科学应该照亮文化积累的智慧。

阅读更多

同济院士,八十多岁,自愿为所有学生开设公共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