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林大教授坚守黄土高原:科研牛人野外“土人”

科普小知识2022-07-21 16:21:00
...

在陕西省吴起县,当地人有一句话:这条路不方便走,最好去问老朱。他们称之为“老朱”的是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的朱庆科教授。从2006年开始,他在吴起建立了10公里的格网,发现了39个小流域,用脚测量了吴起县37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为中国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研究提供了实验经验和科学依据。

20多年来,从陕西省渭北高原的淳化县到山西省西部黄土地区的集贤县,再到陕北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吴起县,水土保持一地取得了成效。等各方面条件都好了以后,朱庆科就要去更困难的地方“啃骨头”人们开玩笑说他是“向下挣扎的人”。朱庆科说:“我是一个农民,当我到达山顶时,我很开心。”

在大量调查和定位试验的基础上,朱庆科提出了基于黄土坡面微地形的近自然绿化理论和技术。通过将黄土坡面微地形分为五种类型,根据土壤水分、养分等微生境条件及其在各种微地形中的分布规律,设计乔灌木树种结构和种植地点。这是一种模拟天然次生林植被结构特征的造林方法,能形成稳定的林分,改变以往造林规划中“等间距种植间距和行距设计”的一刀切做法,在黄土高原形成结构配置精确的近自然植被建设理论和技术体系,促进水土保持林业的发展。他的学生,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环境评价中心主任李萍感叹道:“朱老师的成就来自于‘走’。只要我们提到研究方向,他就不需要用地图来知道他在说什么,因为他已经去了所有地方。”

朱庆科是土生土长的黄土高原人,他深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经济发展的缓慢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打破这一循环的关键是发展新的经营方式和农林复合经营。他果断地提出了农林牧结构发展模式,以及黄土高原农林复合系统的技术模式,如坡面林草复合、塬面果农复合和缓坡。朱庆科的技术基于对该地区现状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并在生产中取得了实际成果。

当涉及到科学研究时,它是一头牛,在进行实地调查时是一个“本地人”。朱庆科从来没有忘记教和教育人民。他总是亲自带学生去工作,教他们做调查和整理数据。如果你需要采集土壤样本,有时你只能依靠人工在地里打桩,用重10公斤以上的大锤。朱庆科有时要挥几十下。在2007年吴起县的一项调查中,他和他的学生一天走了数百英里。为了保持学生们的身体健康,患有低血糖症的朱庆科将随身携带的所有糖分发给学生们,自己则默默地忍受着这种不适。

青染荒坡霜染寺庙,60岁的朱清科还背着沉重的调查设备翻山越岭。前北京林业大学校长朱·教授说:“朱庆科写回的那篇论文发自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