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高校迎后985、211时代:如何打破身份壁垒

科普小知识2022-07-22 09:46:21
...

高校迎后985、211时代:如何打破身份壁垒

“今后,更多的国家重大项目将在支持范围和选择条件方面平等对待地方高校,打破“985”和“211”的地位壁垒,更加重视绩效评估。”21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14省级地方高校共建研讨会”上表示。

该声明最初旨在鼓励“各省和各部共同建设地方学院和大学,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然而,在要求改革“985”和“211”计划的呼声高涨的背景下,这一声明被视为“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985”和“211”学院和大学的存在和废除发表的第一份公开声明”。这份声明中发布的信号也印证了教育部以前一直强调的“985”和“211”改革思路,“不再增加高校,引入动态竞争机制”

为什么最初为一流大学规划的两大工程会招致如此多的批评?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改革会给中国大学乃至整个高等教育带来什么影响?针对上述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院教授洪,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为什么“985”和“211”一直在“劈砍”

最近,一个关于“国家已经在大学里低调地取消了985项目和211项目,中国大学的格局正面临重组”的谣言继续在网上发酵。尽管教育部通过其官方微博“微言教育”迅速公开表示,不存在取消“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情况,但“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学的价值再次成为关于教育资源不平衡、大学等级森严和利益固化等弊端的激烈讨论的焦点。

20世纪90年代,“211”和“985”工程相继出现。然而,在过去二十多年间,为何原本是一流大学策略的两大工程,却不断被“砍掉”?

“两大工程是在中国高等教育基础薄弱、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支持一批合格大学优先发展、建设高水平大学、影响世界学术高地的重大决策。虽然*的选择性财政投入确实存在不公平的问题,但我们不能否认在特殊时期采取特殊政策的必要性。”刘认为“以不公平、低效率为由否定项目的意义,然后取消项目”的想法是“短视的”。

“有一件事值得注意。自“211”工程实施以来,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相继出台了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他们几乎一致声称,他们正在学习中国的“项目”经验。这是一种“竞争”机制。”洪指出。

然而,随着我国教育投入的增加和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985”和“211”大学在资源配置和学生就业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推广过程中,大量希望进入‘985’和‘211’计划的学校按照管理目标办学,包括合并其他大学、增加更多学科、扩大学校规模等。他们在追求“高大全”的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充满了急功近利的治校风气。同时,两大工程导致资源分配不均,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平等竞争,也带来了对学校和学历的歧视。”熊丙奇说。

高校中贫富之间的“分水岭”和“等级象征”正是公众最大的批评。有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211”和“985”大学,占本科生总数的14.3%,已经占用了国家*科研经费的70%,其中,“985”从2009年到2013年占用了1394.94亿元,占总经费的52.7%。“211”经费510.66亿元,占经费总额的19.3%,其他高校仅占28%。

刘也不否认目前的“行政化倾向”已经偏离了项目的初衷,“项目不是人为地拨出成绩,而是要扩大和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带动所有高校的改革、发展和质量提高”

“动态竞争”或“协同创新”,改革方向在哪里?

无论是废除还是改革,打破“985”和“211”的地位壁垒迫在眉睫。改革的方向尤其重要。

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2014年中南大学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被视为互联网上“取消理论”的重要证据。“取消后,根据几个因素法对学校的表现进行了综合考虑,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基础科学指标数据库中排名前1%的科目数量。关于未来大学的评估制度,他还说,“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在研究制定有关规定,并可根据国家需要和办学质量分配资金。"

在此之前,甚至有传言说“著名的学校被要求提出全面的改革计划。”该州将在2017年举行期中考试,根据成绩分配资源,并争取几所大学的关键支持。2020年的期末考试将支持一些大学“正常化”建设世界级大学,而且“一个数字”不会超过10”。

这些标准与杜玉波这次所说的“绩效评估”相吻合。一些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从张尧学担任*教育部总干事的背景来看,这个方向是“高度可信的”。同一天,杜玉波提到了“中国好大学”的“四个比例”,即“办学方向与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适应性,领导、教师、资源配置等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办学质量和效率对现代化建设的贡献,学生、家长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将成为未来大学的评价指标。

另一个强有力的改革信号是引入动态竞争机制和实施协同创新计划。

刘说:“高等教育有其固有的增长和发展规律。我们既不能因为窒息而停止进食,也不能追求快速成功和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应该逐步改进它。我赞成在两大工程中引入竞争、监督和宣传机制。大学可以被选择和淘汰,以鼓励更好和更快的发展,而不是强加一个紧凑的地图和垄断资源。”

“相关部门一直在推进‘2011’计划,从‘985’到‘211’转变为关注整个学校,关注学校纪律,关注学校和跨学科合作,包括与社会企业的合作。”熊丙奇说。记者随后抬头发现,在首批“2011”计划确定的14个协同创新中心领导单位中,确实有许多非“211”和“985”大学,如浙江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但都是在某一领域有专长的普通地方大学。

"需要更多反思的是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

“与其谈论两大工程的存在或取消,不如谈论我国高等教育的宏观财政分配。”无论是“211”还是“985”,其历史贡献在于掩盖了中国财政政策的弊端和问题。洪认为,“更需要反思的是高等教育的经费*。”。坦率地说,现在是考虑财政政策的时候了。有两件事必须涉及:第一,谁将为我国的大学拨款?第二,国家高等教育经费应该以什么形式分配?"

洪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谁来为大学拨款?它是大学、*还是第三方?国际高等教育已经证明,它既不是大学,也不是*。此外,什么形式的分配是好的?答案是:经常性资金的分配比例不能低于专项资金。行政依附的本质不就是*管理垄断专项资金分配的操作程序吗?”

熊丙奇还认为,应该探索一种新的教育资助体系。“应设立一个国家教育经费委员会,以制定教育经费预算并监督*部门的执行。通过这种方式,学院和大学可以获得足够的财政支持,而不必“跑钱”。同时,学校应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坚持教育标准和学术标准,真正做到一分钱一分货。”

教育部和财政部正在“研究和制定”具体的资助政策、动态竞争和绩效评估标准。还不知道。截至发稿时,记者试图联系教育部学位中心相关负责人,但由于时间限制和未遵循必要的采访程序,未得到回复。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

(记者邓辉)

■事件回放

5月12日,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该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网上公开。他说,“在国家取消了985工程和211工程之后,学校根据几个因素的方法被分配了成绩”。

从去年11月开始,关于“国家已经悄悄取消了985工程和211工程的高校,中国高校的格局正面临重组”的谣言继续在网上发酵。后来,它在网民中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11月13日,教育部通过其官方微博“微博教育”公开表示,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突出绩效原则,鼓励改革创新,避免重复和重叠,提高整合效率,促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整体建设。没有取消“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情况。

11月21日,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今后,更多的国家重大项目将在支持范围和选择条件上平等对待地方高校,打破“985”和“211”的地位壁垒,更加注重绩效评估”,这被视为“教育部有关官员首次就“985”和“211”高校的存废发表公开声明”。(原标题:如何在后985和211时代打破大学身份的障碍)

阅读更多

教育部回应“985,211”纠纷

超过40%的受访者:985和211不应该继续

评论:985和211问题并不存在或废除,而是标准问题。

插图211和985:名誉纠纷或利益游戏

211和985在大学里被称为“贫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