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俊:出题给西方做的数学家
吴文俊在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中国数学史国际研讨会上作了公开报告。新华社
吴文俊正在指导学生。明亮的画面
2017年5月7日7时21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以98岁高龄西行。
郭磊,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所长。他说:“吴老是一个真正的大学生。”他的学术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他的精神和品格将成为后代的楷模,他的家庭和国家情怀将永远激励中国科技工作者为祖国的未来而奋进。
1.开创新数学的新时代
2003年12月12日,《光明日报科技周刊》发表了吴文俊署名的文章《东方数学的使命》。在这篇文章中,他问了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做到我们的工作不辜负我们古代的前辈,在我们新的时代建立新的数学,并在不久的将来,使东方的数学超过西方,并不断地给西方的问题做?”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考虑和努力的领域。"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吴文俊亲自练习了一下。在拓扑学领域,吴文俊引入的指示类和指示嵌入类被称为“吴指示类”和“吴指示嵌入类”,他推导出的指示类之间的关系被称为“吴公式”。在吴文俊研究的影响下,形成了拓扑学研究的“兵工厂”。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如法国数学家托马斯和美国数学家米尔诺尔,都受到他的启发或以他的研究为出发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20世纪70年代末,吴文俊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他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一项开创性工作。因为这项工作,他在2006年获得了“跑步邵逸夫数学奖”。评奖委员会写道:“通过引入深刻的数学思想,吴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这种方法被证明在解决一大类问题时非常有效。”吴的方法使这一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革命性变化,导致了这一领域研究方法的变革。“他的工作”揭示了数学的广度。"
这一创举源于吴文俊对数学和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深刻理解。郭雷回忆道:“让吴先生最自豪的是,他是‘第一个认识到中国古代数学真正价值的人’。”吴文俊认为,中国古代数学不同于西方传统的公理数学。它是建设性的和算法性的,因此它最符合数学机械化。他用算法的观点来分析中国古代,不仅为中国数学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而且与机械化数学的产生密切相关。
郭雷认为,这一思想一直贯穿于吴文俊的学术生涯。正如中国科学院在其讣告中所写,“何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工作对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有深远的影响。”
2.数学界的“老顽童”
吴文俊被称为“老顽童”。他的思想纯洁、乐观、开放。他总是对新事物好奇。他总是坦率地承认自己不明白的事情,并虚心征求意见。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每周四举行一次学术讨论会。当时,81岁的吴文俊是班上的常客。有一次,他坐在第一排,认真听着晦涩的"阳浴方程"的介绍,并参与了整个讨论。最后,他坦率地说:“我不明白今天的难题,”但你越不明白,你就越需要倾听、学习和观察别人在做什么,否则科学研究就不会奏效。"
吴文俊喜欢赤脚穿鞋,并声称喜欢下棋,但他从来没有看到自己在下棋时“杀人”的结局。到目前为止,这些可乐的“茎”已经被广泛传播。郭雷说:“正是因为吴先生不拘泥于小节,对其他方面了解不多,才节省了时间,使他能够比其他人更好地理解某些方面。”
在吴文俊愿意“解决”的领域,他的勤奋是惊人的。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几何定理的机械证明和数学机械化的问题,他从头开始学习计算机语言,并在袖珍计算器和台式计算机上亲自编写计算程序。当时,他的工作日程是这样的:他早上到机房外面等门开,进入机房后不间断地工作八九个小时,下午五点吃饭,利用这段时间整理分析计算结果。他晚上七点回到机房工作,午夜回家。如此反复,他忙得忘不了自己的60岁生日。
“科学研究永远不会完成。数学中有许多困难的问题,这些问题正在增加。坚持科学研究可能是中国科学家的一个特征。中国科学家有足够的耐力。他们年轻时从事科学研究,60岁或70岁以后,甚至80岁以后,他们仍然从事科学研究。”对于吴文俊来说,华、就是他的榜样。他从不因为无止境的生活和创新而放弃研究。
3.中国数学研究的继承者
吴文俊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无论做什么,都要得到全社会和国家的支持。有许多人帮助我,我数不清他们。在我们稍微站起来之前,我们站在了许多老师、朋友和整个社会的肩膀上。我应该如何回报老师、朋友和整个社会?我想,只能让人踩着我的肩膀再上去。我只是希望我们的数学研究生涯能够一次只靠一根棍子来传递。”
吴文俊曾师从数学家陈省身。他多次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他曾回忆说,1946年前后,在陈省身的指导下,他确立了代数拓扑学的研究方向,一度因战争和生计中断的数学研究重新开始。吴文俊回忆说,在遇到陈省身之前,他非常沮丧。“它不愿意放弃数学研究,但它已经消沉了许多年,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放弃它。这违背了我们的意愿,”陈省身的帮助使他“从火坑中逃脱”。
吴文俊一生都以陈省身为榜样,不断鼓励和帮助年轻一代,一生都坚定不移地推动数学的发展。2007年,88岁的吴文俊仍然站在讲台上演讲。他给学院的研究生做了一份题为“消去法和代数几何”的报告,并回答了学生们的许多问题。与会者回忆说,在过去的两个小时里,吴文俊总是声音洪亮地站着。
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建立了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室,并对“吴法”和“吴消去法”进行了大量的后续研究。该实验室组建的高水平数学机械化研究团队被国际上称为“吴学派”。如今,吴文俊的成果正应用于曲面造型、机器人机构位置分析、智能计算机辅助等高科技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成果。
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吴文军培养的博士刘说:“吴老师非常重视每个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他说学生不能被自己的老师压垮。当然,学生应该学习和发展他们老师的某些部分,但他们也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并向其他老师学习。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有创造力。”
4.为祖国的数学事业奉献一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数学是发展第一生产力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保证。正因为如此,数学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数学的繁荣与国家的繁荣密切相关。”2001年,在《光明日报》和*组织部联合举办的座谈会上,吴文俊说,作为一名数学工作者,“我将一如既往地为祖国的数学事业奉献我的一生”。
吴文俊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但他从未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他一生中的重大决策和学术研究与他的家庭和国家的命运密切相关。
1951年,已经制定了“吴公式”的吴文俊毅然走上了回国的道路。当被问及为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时,吴文俊说:“出国留学回国似乎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没什么。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所以我说不出为什么会有人问我。”
吴文俊曾经说过,他喜欢数学不是因为它的美,而是因为数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工具是无孔不入的,可以解决问题。郭磊回忆说,吴文军在机器人、计算机图形学、机械设计、化学平衡、天体力学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应用数学机械化方法,也支持数学机械化方法在一些高科技行业的应用。例如,2008年初,当吴先生在报纸上看到我国数控机床落后,外国*我国技术时,他立即写信给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希望将数学机械化的方法应用于我国高档数控系统的研究
吴文俊曾在《光明日报》上写道:“在人类知识领域,数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往往年轻的学科。”虽然吴文俊的生命之烛已经熄灭,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活在这个学科里!
(记者齐芳詹元)
下一篇:吴文俊与上海交大的一世情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