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克斌院士:京津冀空气质量达标要到2030年
在12月24日召开的第五届“环保”年会“整合与创新——2016中国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上,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赵公开表示,“经济发展结构决定环境质量现状,只有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环境质量才能得到根本改善。”
清华大学环境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克斌表示,雾霾的核心内因是排放,重要外因是气象。在过去的30年里,快速城市化、快速工业化和快速机动化的“三快”表明,中国的经济实力正在增强,而污染排放也在迅速增加。
何克斌指出,关于北京的雾霾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一份关于北京“1998-2013年空气污染控制过程”的报告,可供参考。
报告指出,从1998年到2013年,北京的常住人口、车辆拥有量和总能耗分别增长了70%、303%和76%。北京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年均浓度能够稳定达到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4 μ g/m3和60 μ g/m3的浓度限值。NO2和PM10的年均浓度也接近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40 μ g/m3和70 μ g/m3的浓度限值。然而,要达到PM2.5和臭氧的标准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环境保护部计划与财务司副司长吴顺泽指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环境状况有三个特点:一是产能过剩,即短期内无法达到全方位、多因素的标准,只能整体改善;二是区域差异,需要科学管理;第三,质量差,这就要求在“十三五”期间以加强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做好战斗。
何克斌表示,根据研究,在北京、天津、河北、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三个重点区域中,珠江三角洲地区到2020年能够达到空气质量标准,长江三角洲地区到2025年能够达到标准,北京、天津和河北地区最迟将在2030年达到标准。
赵认为,在雾霾问题上,经济结构是第一位的,环境保护是第二位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决定了污染排放量。经济结构的调整至关重要,必须为长期经营做好准备。
何克斌说,“我们减排的新潜力是什么?这需要去前线。所谓的“走在前面”意味着不使用传统的环保技术概念来结束治理,而是将其扩展到绿色技术。什么是绿色技术?也就是说,节能是重中之重,结构多样化,环境友好。”
阅读更多
2016绿色中国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