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面对中国制造2025,工程教育准备好了吗?

科普小知识2022-07-23 11:11:42
...

中国已经是华盛顿协议的正式成员,这是一个权威的国际本科工程学位相互承认协议。中国的工程教育肩负着为中国乃至世界工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的新责任和新使命。深入研究以新技术、新产业、新形式、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形势,掌握工程建设的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新体系,是我国工程教育的新要求和新挑战。面对“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要求以及世界“新科技革命”和“新工业革命”的竞争形势,中国工程教育能否承担起时代的重任,培养未来引领技术和产业发展的人才,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产业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2025年中国的工程教育准备好了吗?

“十二五”清单:帮助中国工业走向世界舞台

“十二五”时期是中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的转折点。在过去的五年里,工程教育在总体发展、理念指导、内涵发展和政策创新方面都取得了举世闻名的“成绩单”:

总量足以基本适应中国现阶段的工业发展。

中国是工程教育最大的国家。数据显示,中国普通高校的工科学生、学生和毕业生数量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居世界第一,比俄罗斯和美国高出5倍。在内涵发展方面,我国工程教育取得了新的突破: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培养层次、类型和类型更加注重适应产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为同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备人才,成为我国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增长势头强劲,为“新工程”建设注入活力。

理念引领,与国际工程教育发展接轨

加入“华盛顿协议”标志着中国工程教育实现了“六个一”:从模仿走向平等的里程碑;中国工科毕业生走向世界的通行证;一套与国际实质相当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新标准;中国工程师国际资格和国际人才流动的门票;为制定国际质量标准和规则发出新的中国声音;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大国的新的历史性跨越。借此机会,我国工程教育全面引入、深化和落实了“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和“持续改进”三个理念。“十二五”期间,全国近1000所高校近1万名教师接受了这三个理念的讲座和培训,覆盖了绝大多数工科院校和专业,推动了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践行三大理念、顺应国际工程教育新发展趋势的同时,中国工程教育不断完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卓越工程师教育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家工程专业教育质量标准、CDIO能力纲要等。参照国际工程教育理念和认证标准框架要求。中国的工程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实质上相当于“华盛顿协议”体系和欧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的要求,已经逐步形成,并积极推广专业认证,输出中国的模式和中国的经验。

2015年,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与俄罗斯联邦国家公共认证中心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和《中俄联合认证合作协议》,揭开了中国专家、中国标准和中国模式认证外国高等教育的序幕,标志着中国模式和质量标准国际舞台的开始。应俄罗斯邀请,中国已派出三个专家组,对3所大学的8个专业进行联合国际认证,俄罗斯已跻身世界百强大学之列。认证采用的“五级”标准体系(培养目标的实现、社会需求的适应性、教师和条件的支持、质量保证操作的有效性、学生和用户的满意度)和“五新”评估模式(新思想、新标准、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文化)得到了俄罗斯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他们认为它们不仅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标准,而且具有国际适用性,为工程教育乃至大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和保障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

随着内涵的发展,特色工程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通过对2012015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394个专业的统计分析,客观展现了我国工程教育以认证为契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坚持内涵发展道路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中国的工科学生有稳定的生源。毕业生就业率一次保持在95%以上。直接就业的比例增加得更多。少校的调动是逐步释放的。工程专业向学生的转移高于专业的转移。

“十二五”期间工程教育专业工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的变化

“十二五”期间工程教育专业工科毕业生就业趋势分析

工程教育不断调整课程模块,以呈现工程特色。人文和社会科学的普通课程模块受到了重视。课程设计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模块的学分和比例有所增加。毕业设计(论文)体现了更多的工程性质,体现了专业更加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十二五”期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程专业不同课程模块的平均得分。

“十二五”期间工程教育专业批准的工程专业不同类型毕业设计(论文)平均比例分布

拥有高级职称的专职教师比例接近70%,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数量超过70%。职称和学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具有工程经验的年轻教师比例迅速上升,加强了大学与工业企业之间的联系。

政策创新与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经验探索

“十二五”期间,国家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企合作、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实验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政策。积极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计划”、“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计划”和“高等学校创新创业促进计划”等一系列中国质量建设项目。通过项目示范和创新引导,与一些方面形成了“合力”。中国的工程教育将沿着内涵发展的道路前进,这将推动世界上最大数量的“航空母舰”提高质量,加快增长。这将为新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工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提供坚实的基础。

基准2025:瞄准中国制造,反思差距不足

面对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所创造的新产业、新形式,针对“中国制造2025”的前瞻性战略布局,中国工程教育面临着构建工程人才培养新体系、新结构、新模式、新机制的要求,以及引进工程人才培养新理念、新标准、新质量的挑战。报告对“十二五”期间我国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找出了差距和不足,为我国新工程实现“2025中国制造”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报告显示,就规模和结构而言,工科毕业生的供给与短缺并存。专业和研究生水平的工程毕业生供应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和行业的需求。新兴产业和制造业十大关键领域的人才培养仍有提升空间。区域工程人才规模与产业规模的精确匹配等规模和结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从质量内涵和支撑要素来看,质量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需要真正落实,在工程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支撑条件、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能力发展等内涵要素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顶层设计和动态调整来看,工程教育顶层战略设计与“2025”不太匹配,人才培养链与国家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联系需要加强。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亟待完善。产学合作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亟待加强。

未来工程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认真反思2025年目标,找出差距,分析根本原因,找出问题症结。

“十三五”:新工程课程建设,中国工程教育重新启动

“十三五”期间,中国工程教育需要更加自信和内省,更加开放和包容,更加负责任和负责任,积极满足2025年产业发展目标和国家战略人才需求。报告建议从理念、政策、质量和生态四个方面提前规划布局,积极推进我国新工程建设。

理念一:面向国家战略,适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发展的需要,继续践行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三大教育理念,面对新挑战,赋予绿色工程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等新内涵,树立创新、全面、全周期的工程教育理念,建设质量文化,不断提高工程人才培养水平。

政策导向:高校准确匹配国家战略人才需求,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加快现有专业转型升级,积极布局新兴工程专业建设,积极设立前沿和稀缺学科专业,加强跨学科整合,与新兴产业建立联系,完善多学科合作教育机制,注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支持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升级,不断推进工程教育供给侧改革。

注重质量:努力构建高精度的工程教育标准体系,细化人才培养资源和培养过程的标准。根据新工程课程建设的要求,制定新工程课程的质量标准,完善中国特色和国际等效的工程教育课程认证体系,落实教师的主体责任,形成科技结合、产学合作、产教结合、科教合作、国际合作的教育机制,促进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文化建设。

综合政策:制定《工程教育法》,推进工程教育信息化和国际化,加强工程教育智库建设,形成工程教育社会共识,完善工程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强各部门合作,为工程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十三五”期间,中国工程教育应以加入“华盛顿协议”为新起点,重新定位,瞄准“2025中国制造”的国家战略人才需求,把握新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机遇,规划建设新工程,实现从“支持者”向“创新领导者”的转变,保持中国工程教育的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再次推动中国工程教育向前发展。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