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航天员选拔今年将启动:你准备好了吗
5月16日,记者采访了杨利伟。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在线记者陈坚/照片
“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第三批宇航员的选拔将于今年开始。以前的研究和实验已经完成。”5月16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在接受《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在线》专访时表示,天舟一号货船和天宫二号航天实验室已成功完成首个推进剂在轨助推试验。这是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的最后一战,正式宣告中国航天工业进入“空间站时代”。
新时代的到来需要新时代的宇航员。
空间站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宇航员
宇航员在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杨利伟分析说,空间站的科学实验数量已经大大增加,这要求宇航员拥有更多的知识储备。“过去,我们的第一批宇航员是大学生,是从现役空军飞行员中选拔出来的,但现在我们将更多地从工程角度考虑,增加飞行工程师和有效载荷专家,并从当地和社会领域选拔工程师和科学研究人员,这些人大多需要研究生或以上学历。”
新宇航员的选拔和培训标准也进行了调整。身体素质要求可能不如第一代和第二代宇航员严格,但他们需要更稳定的心理承受力、在狭小空间承受重负荷工作的长期承受力,以及更严格的慢性病检查。
从生理角度来看,宇航员和飞行员一样,不仅应该健康,而且应该完美。“那些骨折的人不会被选中。阑尾炎手术是可以忍受的,但是任何胸部手术都是行不通的。如果你是近视眼,很难选择,因为进入太空会带来很大的负担,而且很容易造成视网膜脱离。”杨利伟说道。
中国特色载人航天工程启动之初,就确立了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将宇航员安全送入近地轨道,建立初步配套的载人飞船实验项目,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是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启动空间实验室,以一定规模和短期关怀解决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是建造一个空间站,以解决大规模和长期载人航天应用的问题。
“前两步已经成功完成,我们已经开始实施第三步。”杨利伟表示,航天员队伍的建设规模主要取决于任务密度、训练周期以及航天员对任务的基本要求等因素。初步计划是每4年左右挑选一组宇航员。
他介绍说长征五号乙火箭将于2019年发射。测试成功后,可用于在年底启动核心模块。接下来,神舟12号和神舟13号载人飞船将发射升空。到那时,宇航员将在太空停留更长时间,并有更多的机会飞行。
神舟12号将会派谁去?杨利伟透露,它还将由第一代和第二代宇航员完成,包括老宇航员和新宇航员。
2022年,中国计划将空间站的实验舱一和实验舱二发射到太空。到那时,宇航员将能够在空间站停留很长时间,并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在此期间,将有许多载人飞行和货物运输,宇航员将不得不在舱外工作。
“新一批宇航员将挑选10到12名,其中大约有两名是女性。根据国际惯例,女性宇航员在所有国家中的比例相对较小,未来的空间站将有繁重的科研任务、长期的舱外任务、繁重的体力活动,可能不适合女性。”他说。
宇航员“带来自己的光环”,但责任重于荣耀。
自从杨利伟于2003年成功从太空返回后,中国宇航员受到了各地的热烈欢迎。在唐人街,老华侨不接受他们的饭菜。在香港,中国宇航员被誉为“争议最小”的代表团,无论他们去哪里,都会受到市民和儿童的追捧。
几乎在任何国家,宇航员都“带着他们自己的光环”。然而,杨利伟一再强调,宇航员的责任比荣誉的荣耀要重得多。他们必须了解这个职业,才能进入这个团队。
去年,在深圳进行了“绿色之星-4人180天可控生态健康保护系统集成测试”,4名志愿者进入密闭舱。这些心理素质好的年轻人在一段时间后会有心理波动。杨利伟写信给他们,并呼吁心理支持。
他说这很正常。半年来,人们无法与家人团聚,活动受到限制,不得不从事繁重的工作。困惑是正常的反应。
对于平躺60天、头朝下的宇航员来说也是如此,他们将会非常激动超过20天。“宇航员是一项高风险、高负荷的工作。他们必须对工作的性质有深刻的理解,并有求生的奉献精神。没有人能做他们想做的事。”他说。
宇航员甚至经常面临死亡。
杨利伟回忆说,当他第一次“进军”太空时,2003年是太空灾难年。2月1日,美国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爆炸解体,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同年8月23日,巴西阿尔坎塔拉航天基地的一枚运载火箭在进行最后测试时爆炸,造成20多人死亡。早些时候,当神舟二号返回时,降落伞没有打开,太空舱艰难着陆。如果有人在里面,他们肯定会死。
面对死亡的阴影,中国宇航员团队中没有人退缩。“我们必须从经验中学习,但我们仍然要飞,”杨利伟笑着说。当时,有14个人争夺一个席位,与目前的机会不同,竞争尤其激烈。
在杨利伟看来,载人航天队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氛围。“当我在国旗上写下我的名字时,我明白了中国宇航员不仅是荣誉,也是使命和责任。冒生命和死亡的风险对我和我的祖国都很重要。”不管哪一代人,不管人们的特点是什么,只要宇航员进入团队,渗透到这种氛围中,就会有这种意识。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的记者问道:“如果你是一个正常人,坐在神舟五号上,你能活着回来吗?”
杨利伟略微思考了一下,“活着没问题。”
在整个飞行过程中,他接受了两次测试。一个是26秒的共振,这使得全身无力,内脏非常不舒服。另一方面,在冲回稠密的大气层后,降落伞稍微破了一点,返回舱迅速着陆后反弹并再次坠落。杨利伟冲向他的右肩,猛地抬起头。迈克立刻张大嘴。
记者看到了他下唇上的白色疤痕,14年后仍然清晰可见。"普通人可能会骨折。"他说。
“我们有信心登陆月球”
“探索宇宙的奥秘是人类的天性。对我们的宇航员来说,这更为紧迫!我总是想飞得更远,在太空呆得更久。”杨利伟指出,嫦娥的计划进展顺利,今年它将完成“盘旋和回落”返回,离中国宇航员登上月球又进了一步。他预测中国宇航员将在2030年左右登陆月球。
"我们有信心登陆月球!"杨利伟说道。
他清楚地记得一位日本宇航员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开玩笑说:“有很多关于你们中国人飞向月球的美丽传说。”杨利伟回答说:“我们中国人不仅想去月球,还想走得更远。”
近年来,他们一直在组织相关专家对中国载人航天后续发展进行研究、论证和规划。杨利伟概述了中国未来50至100年的载人航天计划——逐步从近地空间向地月空间转移,然后向深空转移,以支持国家发展利益向地月空间扩展。具体步骤是:在建设、运营、管理和应用好空间站的同时,解决载人探月技术中的关键问题,验证关键技术。同时,我们将着眼于未来5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间隔,规划建设地月空间开发利用能力,建设和形成中国领先的地月空间安全圈、经济圈和科技圈,为人类探索浩瀚宇宙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人第一次在非常困难的生活环境中进入太空。杨利伟记得,在环游世界21个多小时后,他只吃了冷的即食食品,比如小月饼,这让他没有胃口。他开玩笑说:“宇航员现在住在套房里。”景海鹏和陈东在太空冲泡了小型和微型的太空茶,有100多种食物供他们选择。山西人可以带醋,四川人可以带辣椒酱。许多外国宇航员说中国宇航员真的因祸得福了。
“我相信我们的飞行在未来会更安全、更舒适,我们会去火星甚至更远的地方!”杨利伟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