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载人航天总工程师深度解码2020年中国空间站

科普小知识2022-07-23 17:41:31
...

3月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工程师周建平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深入解读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造的空间站。

空间站系统重90多吨,已经在轨道上运行了10多年,有能力进行操作。

周建平说空间站将被设计成能长时间搭载3个人。载人航天器将在运行阶段每六个月轮换一次人员,在初始阶段将采用间歇性人员访问。载人空间站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空间科学和新技术研究和实验的重要基地,并将在轨道上运行10年以上。

周建平透露,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三阶段,空间站将初步建成三个模块,包括一个核心模块和两个实验模块,每个模块的大小超过20吨。基本配置为T形,核心舱居中,实验舱一和实验舱二分别连接在两侧。

核心模块前端设有两个对接端口,用于载人飞船对接和对接。后端设有后向接口,用于货船的停靠和补给。空间站配备了一个气闸舱,供宇航员离开舱,还配备了一个机械臂来协助对接、补给、离开舱和科学实验。

后来,在空间站运行期间,最多将有一艘货船和两艘载人飞船。"整个系统加起来将超过90吨。"周建平说。

中国的空间站有能力发射。在运行阶段,将根据科研需要增加新的舱段,以扩大规模和应用能力。

他介绍说,空间站的一个核心模块和两个实验模块将由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发射;货物和载人飞船由中型运载火箭长征7号发射。"中国目前设计的货船在功能和性能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节能模式:先进的控制、能源和再生技术

周建平透露,中国空间站的研发面临许多技术挑战,并将通过更先进的控制技术、能源技术和再生技术树立节能典范。

周建平说,首先,有必要为宇航员的生活、工作和实验提供良好的条件,以满足空间科学研究的需要,并对空间站的规模和性能提出相应的要求。“这需要利用最新的科技成果来提高空间站保护人的能力;掌握更好的控制技术,进一步提高空间站的姿态稳定性和微重力水平。”

第二,为了长期运营空间站,有必要考虑经济问题。如何通过绿色和可再生技术提高空间站材料的回收率,减少对地面供应的需求,并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如从废水和尿液中生产氧气,以及再生和去除二氧化碳等人类废物等。

空间站还需要更大的供电能力。周建平说:“光电和太阳能都应用在地面上。太空将更加注重利用太阳能发电,进一步提高太阳能电池发电的效率,提高储能电池的效率及其寿命、可靠性和安全性。”

"这些节能技术将在未来用于地面生活。"他说。

中国空间站将致力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周建平表示,2020年空间站建成后,将投入正常运行,开展科学研究和空间实验,推动中国空间科学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考虑到目前的需求和成本,我们不会建造像国际空间站那么大的空间站。”周建平说,我们认为目前考虑的规模是适当的,能够满足重大科研项目的需要。扩展能力的设计将使我们能够根据科学前沿的发展需要提供更强大的支持能力。"

中国空间站的建设目标是掌握空间站的建设技术,利用与时俱进的技术建设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空间站。

周建平表示,中国空间站还将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提供科学研究和实验机会,以满足空间探索和利用空间资源等最新科学研究需求,从而使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进入探索科学前沿、开发空间资源、造福人类社会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