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高校博物馆:养在“深闺”几人识

科普小知识2022-07-23 20:18:19
...

■我们的记者王志康

大学博物馆不能保存在“深宅”里。相反,他们应该“不断拓宽视野,从全球化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制定自己的经营战略和发展战略,充分认识向公益性开放、向学术性强化、向资源性拓展、向综合性深化、向国际化互动的现实选择和发展趋势”。

今年春节期间,故宫博物院举办了自其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展览。游客们在近1000件文物中体验了清代皇家新年,并在100多个中国老字号的众多独特传统小吃中感受到了这一年的浓郁风味。

然而,它也是一个博物馆。与故宫令人兴奋的景象相比,许多大学博物馆非常安静,因为大多数人选择在春节期间关闭博物馆。这不仅让许多想带孩子去大学“寻宝”并感受学术氛围的家长失望,也引发了公众对大学博物馆是否应该在假期开放的讨论。

事实上,大学博物馆在假期关闭一直是一个“惯例”。因此,人们常常哀叹它“生在内室,无人知晓”,以至于许多人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

文化名片

一般来说,大学博物馆的范围不仅限于各大学的博物馆,还包括美术馆、展览馆、展览馆、标本馆和纪念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所长、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协会副秘书长蔡劲松在接受《中国科学》采访时说。

他认为,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大学博物馆是大学文化体系的重要标志,是集思想性、创造性、知识性、文化性和服务性于一体的“立体教科书”。从其制度属性来看,它以大学为依托,具有覆盖面广、学科专业性强、学术研究实力强、藏书丰富的特点。它不仅是大学教育实践的平台,也是一个公共文化交流机构。从功能上看,它还具有专业教育实践、学术研究和学科传承、科学人文精神的普及和传播、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等重要功能。

大学博物馆的建立是以大学的文化创造、学科优势和文物、标本、资料等实物收藏的积累为前提的。纵观世界一流大学,几乎无一例外,它们都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在其整个发展历程中都有着独特的精神文化和境界,并拥有一个或多个内涵丰富的博物馆,如哈佛艺术博物馆、牛津大学阿什莫尔博物馆、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等。

“正如公共博物馆是展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之窗’和‘文化名片’,大学博物馆也是大学向社会展示的‘文明之窗’和‘文化名片’。”蔡劲松说道。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近200所大学博物馆,其中有许多博物馆收藏丰富,特色鲜明。

例如,北京大学的萨克勒考古艺术博物馆是国内大学的第一个专业考古博物馆,它的前身是北京大学于1922年成立的考古研究室。它现在有成千上万的收藏品,包括石器、青铜器、甲骨、陶器、瓷器、字画、铭文等。另一个例子是四川大学博物馆,这是中国西南地区最早的博物馆。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14年的中国西部大学文物博物馆。现有文物53000多套/84000多件,包括石雕、字画、陶瓷、青铜器、古钱币、古印、刺绣、漆器、拓片等几十个门类。另一个例子是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的航空航天科技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博物馆,它收藏了新中国成立前来自美国、苏联等国家的30多架飞机和导弹,特别是“黑寡妇”战斗机。世界上只有两个。

许多未解决的问题

然而,遗憾的是,大学博物馆的交通流量并不令人满意。

例如,在2016年9月11日至2018年10月29日的两年时间里,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接待了大约99万名游客。对于大学博物馆来说,这不是一个小数目,但与公共博物馆相比,它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你知道,仅今年2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就接待了近7万名游客,2017年的游客人数超过了800万。原因是,一方面,许多人没有形成参观博物馆的习惯,另一方面,大学博物馆对外界不够开放。

记者随机搜查了几所大学博物馆,其中只有几所从除夕到六号或从除夕到十号关闭。寒假期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不对公众开放。至于大学里的其他法定假日或暑假,图书馆关门更为常见。

「从庆祝节日的角度来看,由于学校管理的原因,大学博物馆在春节期间关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向公众开放和服务公众的角度来看,如果能够在春节期间开放,无疑将为公众提供更多的选择。”21世纪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熊丙奇指出,对于公众来说,假期是参观大学的最佳时间。许多人想去大学博物馆看特别的收藏品,尤其是父母,也想培养他们孩子的职业兴趣。

蔡劲松还认为,博物馆更*地向公众开放,致力于成为社区、城市乃至国家的文化载体和传播者,应该是一种必然的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博物馆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独特的文化景观。它在传播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智力教育方面无疑起着潜移默化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它的社会角色已经改变,它的功能已经扩大,它的服务已经超越了大学围墙,渗透到周围甚至更广泛的社会。”

一所大学博物馆的馆长邹若航也同意博物馆在假期开放,但他向《中国科学报》表达了许多困难:“最直接的共同问题是如何有效地协调足够的工作人员,以确保游客在假期的参观体验。如何解决开放访问带来的校园安全管理问题?像这样的问题需要考虑。"

“长期以来,基础条件、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缺失一直制约着我国高校博物馆的开放。”他进一步解释说,普通高校博物馆缺乏完善的功能设置,管理模式不统一、不规范。对员工的管理停留在一般行政和教学助理的传统经验管理上,很少考虑博物馆工作的性质和员工的专业特殊性。与此同时,运营资金短缺也是一个大问题。经费来源很少,大部分是“学校维护图书馆”的模式。资金得不到保障,导致工作的各个方面停滞不前,甚至职业发展受到限制。

探索长效机制

关于大学应该如何在假期开放博物馆,熊丙奇认为应该探索一个长期机制。

“更合适的方式是由专业的第三方组织整合大学博物馆资源,为公众提供服务。”熊丙奇表示,高校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可以纳入公共博物馆的管理,这不仅可以促进博物馆资源的共享,还可以更好地发挥博物馆在推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总之,丰富的大学博物馆资源是无法隐藏的。向公众开放不同特色的大学博物馆将增加公众的选择,有助于树立大学形象,传播大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

同样,蔡劲松也认为应该建立一个长期机制。但是,他将重点关注高校如何实现转型发展,进一步扩大开放程度。

“高校博物馆必须突破陈旧管理方法的瓶颈,建立适应未来发展的核心目标和先进管理模式。”他说,具体来说,就是优化管理维度,重点是顶层布局和组织优化的整体规划、品牌战略和形象建设、人才支持和专业素质、精细化管理和评价反馈。

例如,在顶层布局方面,大学博物馆应不断更新建设理念,拓展视野,创新管理,特别是通过合理整合博物馆组织结构,打破现有体系的局限。志愿服务组织、大学博物馆联盟等外部组织如果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将为大学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赢得丰富的外部资源,如设立大学博物馆发展基金、弥补大学博物馆人力资源的不足、形成周边志愿力量促进其健康发展等。同时,内部组织部门也要进行局部优化整合,员工要进行一岗多责的责任定位,将一些业务职能整合成一个整体,进行精细化管理。

但是,在逐步理顺高校博物馆内部运行管理机制、提升现有层次和水平的过程中,蔡劲松认为应着力解决文化、公共服务与市场拓展的关系。

高校博物馆应扩大开放程度,加强管理和探索,增强发展造血功能,结合校园和博物馆文化衍生发展、校园旅游等活动,自主拓展管理项目他表示,可以借鉴国外博物馆的管理机制,争取社会力量通过董事会和理事会筹集资金和捐赠藏品,吸引更多的经济组织、专业团队和个人以多种方式参与博物馆经营管理,探索项目合作机制,形成博物馆发展的良性循环。“此外,我们还应重视建立有效的高校博物馆评估机制,并将建设和运营管理成果纳入社会博物馆合作网络、质量监控体系和行业评估。”

总之,大学博物馆不能被保存在“深宅”里。相反,他们应该“不断拓宽视野,从全球化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制定自己的经营战略和发展战略,充分认识向公益性开放、向学术性强化、向资源性拓展、向综合性深化、向国际化互动的现实选择和发展趋势”。

中国科学新闻(2019-02-20第六版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