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医生”周建庭:研发新技术,给桥梁做“CT”
图为蔡佳嘉陵江大桥,亚洲第一座大跨度轨道专用混凝土梁斜拉桥,周建庭参与施工。
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周建庭是重庆市首批优秀科学家之一。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第一批*组织部“万人计划”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新世纪100万人才工程国家候选人。主要从事桥梁状态感知和监测、评估、性能改进方向研究。
“这凝聚了我们学校几代建桥人的心血,终于得到了成功的认可。我没有辜负我的前任们的期望!”4月8日,在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办公室,周建庭愉快地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
近日,国家科技部和重庆市人民*联合下发文件,正式批准由省级部门联合建设、重庆交通大学为依托建设单位、周建庭为实验室主任的山区桥梁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同时,他还是业内知名的“桥梁医生”,擅长解决疑难复杂的桥梁病害,实现了对我国桥梁内部病害准确、定量、无损检测的技术指导。
扎根“桥梁之都”成为“桥梁医生”
作为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院长,周建庭于2015年接过接力棒继续实验室的建设。当时,他已经是业内知名的“桥梁医生”,专门处理危险桥梁,他“用神奇的双手带回了春天”的桥梁有2000多座。
周建庭说,中国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地形险峻,地质环境复杂,气候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该实验室位于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基础与应用研究领域,旨在解决我国山区桥梁与隧道建设与运营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共同应用基础理论的迫切需要。
“像人一样,桥梁需要维护以确保安全使用。我是一名治疗桥梁的医生。”周建庭喜欢这样自我介绍。
谈到周建庭成为“桥梁医生”的原因,这与重庆密切相关。
周建庭,浙江金华人,1989年16岁考入重庆交通大学。1993年,他意外地进入了当时在中国刚刚起步的桥梁安全评估技术领域。因此,他在重庆交通大学从学生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杜乔”重庆具有良好的地域特色和工程背景,这与他的研究领域非常吻合。
周建庭说,中国是一个大桥国家。桥梁总数已经超过100万座,而且还在增加。对桥梁的巨额投资不仅是一个建筑问题,也是未来100年运营中的一个安全问题。“桥梁医生”就是及时发现桥梁的病害,开出相应的药方,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避免桥梁的突然倒塌,从而节约资金,减少不良的社会影响。
周建庭是业内知名的桥梁加固专家,他“既能看病,又能治病”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是一个革命老区。2005年,由于主拱轴线变形较大,仰天沟大桥拟拆除重建。然而,这将影响当地公路项目的重建进度,并造成400万元的经济损失。周建庭自告奋勇承担了长达半年的桥梁改造工程。这座桥已经建成并通车。经检测机构检测,加固后桥梁的多项承载力指标均优于新建桥梁。此外,周建庭还为当地加固了5座危桥,为老区节约了数千万资金。
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24年来,周建庭团队先后开发了10多种桥梁检测、诊断和加固的创新理论和技术,获得了5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成功应用于全国15个省市的2000多座桥梁。
“CT”桥梁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桥梁隐患难以诊断,是桥梁安全事故的第一杀手。随着研究的深入,周建庭发展了桥梁“内科”诊疗技能。
过去,桥梁是否有任何内部疾病主要是通过钻孔、开孔和其他破坏性方法来检测的。如果确定斜拉桥拉索是否腐蚀或断线,则需要打开斜拉桥外侧的聚乙烯护套进行检测,打开后,无论拉索是否腐蚀,都必须完全更换。“这需要时间、努力和金钱。”周建庭说,他专门从电子、计算机、机械、数学和物理等其他学科引进人才,通过跨学科研究解决桥梁健康监测领域的技术问题。
"我们开发的磁记忆检测技术可以实现桥梁工程隐蔽结构的无损检测."周建庭说,“这相当于医生用CT和其他方法检查病人”。
重庆马桑溪长江大桥是一座特大型桥梁。它是一座三跨双塔双索面浮动体系斜拉桥。它是重庆外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根据传统检测方法需要中断流量。周建庭带领团队启动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新技术,如基于自发磁场变化特征的无损定量检测与识别技术、桥塔裂缝自动检测技术以及精确传感测量技术和设备。只需要爬行机器人用磁记忆扫描装置进行无损检测,爬行机器人一分钟可爬行10米,准确率可达85%以上。
基于桥梁隐患研究成果,周建庭作为第一个完成“公路桥梁检测新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的人,获得了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实现了我国在桥梁内部病害精确、定量、无损检测方面的技术领先。总体成绩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的相关成果已成功应用于11个省市的36座大跨度桥梁和1359座中跨桥梁。这也是周建庭第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坚信,其他学科和桥梁工程的有机结合将带来更多的科学突破。”周建庭表示,将继续研究磁记忆检测技术,通过机器人、无人机和智能状态传感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集成,实现山区桥梁的智能传感和维修。
为了营造学术氛围,还需要一些“烟火”。
周建庭成立的研究小组被亲切地称为“JT家庭”。在团队成员的眼里,周建庭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一个好老师和好朋友。
"周老师每天的待命时间真的太长了!"张虹博士说,他在周建庭手下学习,毕业后留在重庆交通大学教书。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即使他工作到深夜,周建庭也会在第二天7: 30在办公室工作。即使在节假日和周末,周建庭也经常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办公室、实验室和桥梁会议上。
“周老师经常来办公室和每个人聊天,关心每个人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指导我们把工作和休息结合起来,关注我们未来的发展规划。”硕士研究生张媛媛说,他们有时记不起新来的初级教师和初级姐妹的全名。然而,培养了160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周建庭却能准确说出每个人的名字。这使他们由衷地钦佩和感到荣幸有这样一位老师。
在如此巨大的工作压力下,周建庭有一套自己的减压方法。"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的前提是坚持锻炼以保证身体健康!"周建庭说他喜欢运动,每周都会踢足球。他还经常组织一些团队活动,如足球比赛、爬山、火锅等。让大家在每天紧张的学习和工作后放松一下,同时也加强团队成员的生活交流,“在为团队营造学术氛围的同时,也给他们一支烟!”周建庭笑着说道。
在周建庭的领导下,一个充满活力、卓有成效的团队正在壮大。2007年6月,圭尔夫大学杨教授受聘为重庆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加入周建庭教授团队。2014年,杜彦良院士开始担任重庆交通大学山区桥梁与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养基地首席科学家。
现在,作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负责人”,他有一个更大的计划。未来3-5年,将引进和培养4-6名院士、长江、捷清、国家勘察设计大师等高端人才,建成一批国际一流的高端实验平台,为重庆建设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实现成渝经济圈交通互联互通、推进国家(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周建庭:疑难杂症的特殊治疗》
上一篇:张洪简介及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