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

科普小知识2022-07-24 10:17:33
...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加速走向世界第一广场——中国科技创新五年成就巡礼

新华社记者陈芳和胡哲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民族禀赋

2017年,社会研究和实验发展支出预计将达到1.76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70.9%。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上升到57.5%,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第20位上升到第17位...

五年来,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主要创新指标已进入世界前列,科技创新水平加速向世界第一广场迈进。在五年的艰苦奋斗中,中国的科技创新在历史、诚信和模式上不断发生重大变化。

科技创新水平向第一方阵加速:进入越来越领先和运行的新阶段。

在人类历史上,中国人第一次记录了极端宇宙现象的光——1054年,北宋第一次记录了超新星爆炸。

近一千年后的2017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x光天文卫星“眼睛之眼”,用于“观察”引力波和“探索”极端宇宙的光,从而延续了中国在新时代的太空探索梦想。

蛟龙、田燕、悟空、墨子、颜回、大飞机...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重大科技创新相继出现。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的科技实力正在从数量积累向质量飞跃、从点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

天宫、神舟、天州、嫦娥和长征系列成就举世瞩目。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的战略高技术展示了其国力,深海设备形成了功能和谱系布局。

量子调控、铁基超导和合成生物学已经进入世界领先行列。五年来,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在深度探索、干细胞和基因编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科技部统计显示,2017年R&D国家研究和实验发展支出预计将达到1.7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5%,超过15个欧盟国家的平均水平。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上升到57.5%,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位上升到2012年的17位。

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目前,中国的科技创新水平正在加速向世界第一广场迈进,进入三个民族共存、越来越领先、越来越奔跑的新的历史阶段,并开始成为几个重要领域的全球创新领军人物。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科学家在《自然》、《科学》和《细胞》三大杂志上发表了10多篇研究论文,这些论文都是在中国发表的南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认为,中国的创新动力是爆炸性的,正在催生“中国学派”。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最近发表了一篇文章说:“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科技研发能力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在某些领域它已经可以与世界顶尖的科技公司竞争。”

科技创新增添“美好生活”:积极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复兴已成功商业化,全国高速铁路里程已占全球总里程的60%以上。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居世界首位。电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销售和拥有量占世界总量的50%以上。5G新网络架构和其他技术已被纳入国际标准...在过去的五年里,技术不仅使生活变得更好,而且还主动把经济和社会发展带到了新的高度。

擦脸进入车站,在高铁上点外卖...春节期间,无数游客在中国高铁的“超速护卫”下安全到家。科技春节让人们大吃一惊。

在2月26日结束的国家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高铁控制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向记者描绘了一幅“未来高铁”的“远景地图”:“乘坐高铁的乘客就像带回家的电影院。”当中国高铁遇到“人工智能”时,时速超过400公里的智能高铁正在加速。

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22.6万亿元,在网上零售交易额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方面居世界首位。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巨大市场规模的有机结合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全球产业格局,“中国式创新”的快速迭代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引领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和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五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支持了供给结构改革和民生改善,有力推动了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动力增长。

北京时间2月27日晚,阿里云在西班牙巴塞罗纳的MWC会议上发布了8款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产品,包括图像搜索、智能客服云蜜等产品。阿里巴巴集团欧洲区总经理冯表示,中国正进入数字转型的快车道。四项新发明,新零售业,新制造业和城市大脑...所有这些经验和技术都可以为世界所借鉴。中国的技术和经验正在走向世界。

在医学影像研究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数字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可以被视为早期诊断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利器。它与CT和核磁共振一起成为医学影像的“三大件”。

“让中国患者尽快使用国产宠物”是国产数码宠物的创始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谢庆国的“最大心愿”。他说,“数字宠物将打破西方的垄断,进一步降低进口医疗设备的价格,并有助于解决进入临床实践后医疗费用昂贵的问题。”

目前,中国有130万件创新型医疗器械产品在基层医疗机构进行示范应用,为4.5亿人服务。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埃博拉疫苗的成功研发,显示了中国在国际传染病防控方面的实力。

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三部曲”,创新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从增加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到减轻科研人员负担、全面深化科技改革,改革的四大支柱和八大支柱已经初步确立,改革和创新的两个*已经转到一起,为创新培育沃土,让创新活力迸发,为我国成为创新型国家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吹响“冲信号”:建立更多创新科技新坐标

“中国的科技创新在引领原创性成果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科学前沿领域大胆闯入无人之地。”万钢表示,通过战略性高技术展示国家实力,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世界级创新平台布局加快。

从铁基高温超导到多光子纠缠,从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到量子霍尔反常效应...在过去的五年里,中国在基础研究方面的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其成就“在多个方面开花结果”。“圣人必举欧美”的垄断正在基础研究领域被打破。

不久前,克隆猴子“中种”和“花花”在中国诞生,“姐妹”在世界各地发芽。

"这是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许多专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国际细胞治疗学会主席约翰·拉斯科评论了中国科学家的成就。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泉,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构。例如,在同一条河流中,基础研究是“上游”,它决定了“中游”的技术创新和“下游”的技术推广和产业化。

科技部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基础研究经费增长迅速,从2012年的499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823亿元,增幅为65%。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高质量科学论文的生产国,并对世界科学发展做出越来越重要的贡献。

"基础不牢,大地震动."许多专家指出,尽管中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必须加强对科技力量的基础研究,进一步增加创新资源的供应。

清华大学副校长、国际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薛其昆院士及其团队于2013年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发现成为后来支持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成果的关键实验之一。

“实现原创性创新的根本途径在于抓住基础研究的“牛鼻子”薛其昆认为,在新的时代,我们还需要在科学研究领域有更多的“替代方法”。

国务院最近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建成世界重大科学中心和新的高度,涌现出一批重大原创性科学研究成果和国际顶尖科学大师。

"如果一个工人想做好工作,他必须首先磨利他的工具."薛其昆认为,如果你想发现别人看不到或在科学创新中找不到的东西,你必须拥有更明亮的眼睛和更高的分辨率以及对所用仪器和工具的敏感度。

创新基础设施平台,加快布局,启动国家实验室建设,支持北京怀柔、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五年来,这些基地已形成梯队布局,规划建设了6个国家研究中心、49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46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32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革命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在前沿领域建设一批新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万钢表示,下一步将着眼中国长远未来发展,加强基础研究顶层设计,扩大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加强前瞻性基础研究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