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熊丙奇:大学是舆论场中的弱者吗

科普小知识2022-07-24 14:10:09
...

■熊丙奇

最近,Xi交通大学药理系博士生杨保德的自杀事件仍在继续发酵。1月8日,死者的哥哥杨·和交通大学新闻中心的工作人员向媒体证实了这一消息,他的女友甚至在网上发表的长篇微博《追寻》中把这一事件推到了公众舆论的焦点:“这位著名的医生在对他的导师的奴役中自杀了,而导师却无动于衷。”

根据这篇文章,杨保德在2017年5月试图自杀,但是被阻止了。杨被周老师的批评深深地伤害了,他独自一人走到秦岭,企图自杀。回到学校后,他有跳楼的倾向,被他的女朋友拦住了。

“12月18日,周先生答应帮杨联系一下出国事宜。他很高兴想拿英语证书。12月21日,杨因为学习英语受到周老师的批评,让他明白周老师不会让他出国。......出国无望,学业失败,这直接导致了杨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并做出了自杀行为对此,Xi交通大学新闻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该校仍在调查杨保德自杀的原因。

在学校调查出来之前,假设老师“奴役”学生显然是不恰当的。然而,毫无疑问,目前导师和学生之间的“老板-员工关系”也会让网民朝这个方向思考。因此,学校不能敷衍地调查博士生,因为他们是成年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深入调查不仅要对被询问的导师负责,也要对博士生及其家属负责。如果调查显示不存在所谓的导师对学生的“奴役”,那么被质疑的导师将被无罪释放。这也有助于高校了解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更加关注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减少极端事件的发生。但是,如果确实存在导师侵犯学生合法权利并导致学生情绪低落的问题,就必须追究有关导师的责任,并反映学校研究生导师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学校经营者声称学校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弱势群体”。原因是学校的运作经常受到质疑,甚至一些学生和家长为了获取利益故意诽谤和中伤。从表面上看,情况似乎如此。学生和家长将使用日益发展的自我媒体平台来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然而,这更与学校的反应有关。因为在一个信息不对称、信息封闭的社会环境中,拥有话语权的人将占据优势,成为主导者。然而,在当前这个自我媒体发展的时代,没有一方有发言权,也不能禁止另一方表达自己的观点。只要学校以开放的心态面对问题,独立公正地处理问题,他们就不怕提问。最终,问题的解决不取决于谁的声音最大,而是取决于是否有任何事实依据。

这正是学校需要适应的新环境。然而,由于大学缺乏开放意识和*管理,在我国办学并不十分合适。师生之间的关系非常明显。目前,我国高校师生关系不平等。导师利用导师的权威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包括以学业成绩和毕业威胁学生。对学生的性骚扰和虐待并不少见。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的原因是有一种“合理化”的趋势——20多年来,学生们一直称他们的导师为“老板”。原因有二:一方面,大学没有改革管理*,限制导师的权力,只强调师德和自我约束;另一方面,学生维权渠道不健全、不畅通,使学生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当学生权利受到侵犯时,保护权利的唯一途径是利用自媒体平台或传统媒体形成舆论,迫使大学进行调查。然而,一些大学面对质疑仍然不认真开展调查。显然,真正的弱势群体当然是学生群体,而不是受到质疑的学校。学校感到“软弱”的原因是因为这样的事情一再发生,严重损害了学校的信誉。一旦大学受到质疑,它将使公众舆论认为一定有问题。这也将对建立健康的师生关系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关系是建立在预防或利用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合作和共同成长的基础上。

这不利于办学。为了建立大学的公信力,除了要面对质疑和坚持原则外,法律问题要按照法律程序进行调查和处理,教育和学术问题要按照教育和学术规则进行处理。更重要的是,应该有效地促进学术自主和学生自主。学术自治是学术团体的建立。学术界界定了导师的职能和权力,包括规定导师不得分配完成学业和获得学位以外的任务。如果出现此类问题,应由一个独立的道德委员会发起调查并进行处理,以维护导师小组的教育和学术声誉。学生自治是赋予学生参与监督和评价办学的权利。当教师侵犯学生权利时,学生可以通过学生会组织他们的权利。这是建立健康师生关系的基石。

《中国科学报》(2018-01-23,第五版《大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