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校长龚克回应张伟平院士论文署名事件
《中国青年报》近日报道称,“这次学术规则被科研管理规则击败”,对此,南开大学校长龚克向记者指出,这一事件反映了中国科学评价的困境。
今年,南开大学教授张卫平院士与其他人合作,在一家*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根据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的统计,这不能算作南开的成就,因为他是“第二作者”。然而,根据国际数学惯例,合作论文的签名是按作者姓名的首字母顺序排列的,作者不作任何贡献。
对此,龚克认为,张卫平教授希望得到的实际上是对学科特点和学术共识的尊重。不仅数学,其他一些领域也有书信签名的实践,而且情况各不相同。我国一直痴迷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主要原因是缺乏科研诚信环境,还有一些人对结果没有实质性贡献,但仍然“搭便车”他们的签名。对科技成果进行定量评价是合理的,可以抑制主观随意性。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发表论文的统计为例。他们一直努力注重质量和影响力,并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于突出“第一作者,第一完成单位”等等,“这种做法的正面效果是压制了一些错误,而负面效果不利于合作。”
龚克说:“我们的科学评估体系确实不能让人们弥补人数、人类作者和其他违反科学研究完整性的行为取得成功。然而,在当今伟大的科学时代,合作是科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当前的科学评价体系中,这一因素没有被激发甚至抑制。改变这种困境不是任何单位都能做到的。这需要各个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
例如,他说,不仅在论文统计方面,而且在国家科学技术奖的评选方面。许多获奖结果都是多党合作的结果。然而,在提交奖项时,需要给予优先权,甚至需要限制合作社成员的数量,这带来了许多问题。例子表明,一些合作团队在获奖后解散了。“你说科技工作者有问题吗?如果他们有问题,为什么他们能合作这么多年来取得成果?事实上,这确实是一个评价体系的问题。因此,科学评价仍然需要更加“科学”。"
20多年前,中国学术界引入了SCI论文评价指标。龚克认为,从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来看,SCI把科研人员和管理者的目光带到了国际舞台和国际学术影响上,利大于弊。今天,“好处可能不是很大,缺点也很明显。”在他看来,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科学测量没有错。问题是,行政部门把它们当作“绩效指标”,与资源配置挂钩,“牵着大学的鼻子走,让我们很不舒服”。他呼吁将国家学术资源的分配与此脱钩,至少不要简单地与此挂钩。
与许多其他姐妹大学一样,南开大学有一个持续多年的实践:教师和学生因发表SCI论文,尤其是来自*期刊的论文,而获得一定的奖励。龚克说,事实上,一些人一直在批评学校没有给予足够的奖励,他们的内心希望逐渐淡出。他说,有许多高水平和有影响力的论文当然是件好事,但这不是科学研究的基础。科学研究是为了解决问题。当问题解决后,自然会有文件,但文件不是目的。对于大学科研来说,通过科研来育人是一个重要的目的。
他强调,尽管近年来论文排名经常受到徘徊甚至下降的压力,但南开的科研工作并没有以论文数量的增长为目标,而是致力于满足国家发展和世界学术前沿的重大需求,促进科研与学生培养的结合,营造科学诚信的环境。他强调诚信是学校或国家评价体系的基础。
目前在德国做博士后的数学博士刘波指出,自今天的科研评估体系诞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的数学家和数学专业的研究生,严重阻碍了基础数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刘波说,在基础数学领域合作的人数通常很少,很难区分贡献的大小。因为基础数学的结果主要来自思想的深刻碰撞,碰撞产生的火花一般很难确定哪个属于某个人。这种情况与我国现有的科技评价体系存在严重冲突。甚至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在著名的国际期刊上发表了四五篇文章,但没有获得博士学位。在职称晋升和科研经费申请方面,出现了无数问题。从长远来看,青年数学家为了合理的自我评价和生活待遇而远离学术合作,这是整个中国数学界的悲哀。
“朱和赵因为姓的关系,在学术合作、职称晋升甚至博士学位方面都受到很大的影响,这是不公平的。”刘波说。
一位读者开玩笑说,为了适应统计规则,这个名字被放在了前面,这意味着中国数学家将来应该给自己改名为“阿卜杜拉”。
作为一名年轻的数学学者,刘波希望发生在张卫平院士身上的“重量级案例”能够触及现有的评价体系。(原标题:学术规则输给科研管理规则这一次)引起热议:南开大学校长:科学评价应力求更“科学”)
阅读更多
*论文署名之争:学术规则输给行政规则
美国科学院院士谈科技论文的署名:让真实的人被命名
南开本科生在发论文时不能签第一作者。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赵振宇:论文的署名应该在过程中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
上一篇:垂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