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进校园:专家称地震时要先躲后跑
“世界上每年大约有500万次地震,其中85%发生在海洋,15%发生在大陆。超过99%的人感觉不到。在能感觉到的近10,000次地震中,只有大约100次对社会有影响。”6月25日下午,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四级工作人员李在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为全体师生做了题为“理解地震的科学反应”的学术报告。
李通过图片案例向学校师生讲解了地震的成因、震后的减灾措施、避灾方法和新的抗震技术,使学生了解地震的性质,树立抗震意识。
早在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和漳县交界处就发生了6.6级地震,造成近百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
当时,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专家表示,6.6级的甘肃定西地震位于南北地震带的临潭-当场断裂带上,是该断裂带的正常活动。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断裂带所在的南北地震带已进入活跃期。随后的玉树地震和庐山地震表明,它的活动没有减弱,仍处于活跃期。
数据显示,中国不仅是甘肃定西地震多发国家,也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增强抗灾减灾能力尤为重要。什么是地震预警?
李介绍,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发生后,震中附近的观测仪器捕捉地震波,快速估计地震的震级,预测地震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目标区域前发出紧急警报,以减少灾害损失。
事实上,以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还不可能准确预测地震,地震中非破坏性P波和破坏性P波之间的时差可以用于地震预警。
李说,地震预警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告诉大家地震即将来临;另一个是告诉每个人地震的影响有多大。
那么,地震期间藏了什么?还是逃跑。
"边跑边摇晃是最危险的!"李特别提醒大家,学校减震的重点是要知道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要知道校园内所有的紧急出口,要先躲避后迅速疏散。
“地震预警技术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减灾效果有限。目前,中国已开始建设15,391个台站,计划在3年内完成。”李说,他希望它在确保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上一篇:会通中西的历算家薛凤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