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考古6大新发现揭晓
照片:杨迪皇陵十三环魏昌带。
图:天惠镇老关山M2汉墓出土的漆菌杯。
照片:魏桥遗址第一名厨城门桥。
12月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论坛正式公布“2013年中国考古学六大新发现”,即甘肃张掖市西城彝族遗址、湖北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陕西xi市秦始皇陵、四川成都市天惠镇老关山汉墓、陕西Xi市魏桥遗址、江苏扬州市隋炀帝墓。在论坛上,参与发掘的考古学家介绍了考古发现的基本信息。考古和历史专家、王维、卜宪群、李、齐东方、水涛等肯定了这些考古发现的学术价值。
张掖市西城一号遗址
张掖市西城彝族遗址是位于黑河流域中游的一处聚落遗址,与距今约4100年至3600年的麻厂文化晚期至锡巴文化早期铜冶炼有关。目前,已发掘出1350平方米,出土了2000多件(件)陶器、石器、玉器、水晶、碳化农作物等文物。专家表示,通过发掘获得了晚马厂至早泗坝文化和齐家文化的完整地层序列,基本回答了泗坝文化的来源问题,对全面认识河西地区早期聚落的发展演变和我国早期冶金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大量碳化的小麦和土坯建筑的发现再次证明了河西走廊地区在4000多年前就与西方频繁接触,为研究小麦和土坯建筑进入中国的时间和路径提供了新的证据。
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园2号
随州文峰塔东周曾国墓地共发掘出66座墓葬。发现了两个车马坑和一个马坑。出土文物约1027件(套),主要是铜、陶器、漆木、皮革、玉石和石头。其中鼎、簋、方壶等青铜器577件,有“曾”、“曾子”、“曾公子”等铭文。专家初步确定,墓葬年代为春秋中期至战国中后期。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的墓葬大多属于曾国,主要是春秋中后期的曾国贵族墓葬,还有少量战国晚期的楚墓。专家指出,文峰塔墓地的学术价值在于:首次科学、完整地揭示了一批春秋中后期的曾国墓葬;随州首次发现曾国的车马坑,为了解春秋时期的车马葬制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 Xi西安秦始皇陵
2011年至2013年秦始皇陵考古发掘的主要内容是4次主动发掘,包括辅助埋葬坑K9901、部分陵墓建筑遗址、墓地小墓和兵马俑坑1。在K9901的2号和3号洞发现了大约1200件(组)、10件(组)青铜器和5件石器。两件陶俑已经修复。在墓地里,在埋葬在墓地里的小坟墓的泥土里发现了零散的人骨,数量不一,也不完整。初步判断是未成年女性,这可能反映了秦始皇死后后宫人员的处置情况。值得一提的是,编号为T23的兵马俑一号坑已经清理出许多陶俑和小物件,尤其是四名高级军官。它的排列规则也有特点。专家推测这与兵马俑的排列有关。
成都天惠镇老关山4号汉墓
成都老关山汉墓出土了大量漆器、陶器、少量青铜器、玉器和铁器。尤其重要的是M1出土的木牛犊、M3出土的竹简和人体穴位彩绘画像,以及M2出土的竹木织布机模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专家称,老关山汉墓出土的大量西汉竹简是四川首次发现,尤其是出土的医书中,扁鹊学派的医书早已失传。出土的四种织布机模型应该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出土单位和完整的汉代织布机模型,填补了世界纺织史上的空白,对研究中国乃至世界丝绸纺织技术的起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Xi安渭桥遗址
在Xi的魏桥遗址发现了10多座古老的渭河大桥。专家表示,以城门一号桥为中心的五座大型古桥相继被发现,这在考古学上尚属首次。作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木制梁柱桥,它是汉代长安城继丝绸之路之后的第一座桥梁,蕴含着巨大的历史文化内涵。根据《康熙鲍彤》等清代出土文物,基本可以判断渭河晚于康熙时代。渭河的主流仍然位于挖掘区附近,现在距离渭河主干道3000多米。因此,学术界几乎已经定型的“自秦汉以来,渭河以平均每年2米的速度北移”的认识是不成立的。这对于研究渭河变迁和关中环境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扬州杨迪6号墓
扬州的杨迪皇帝墓中发现了两座砖墓,但没有发现墓地的痕迹。墓中出土的墓志铭,连同数百件玉器、青铜器、陶器、漆器等文物,特别是出土的金玉带,是中国*的带系,也是目前中国唯一的13环带。根据出土的墓志铭和高标准的随葬品,结合文献记载和人骨鉴定,确定该墓园为杨迪和小侯墓。专家称,这两座墓葬为研究隋唐时期的高级墓葬形制提供了实物资料。墓葬中出土的大量高级随葬品对研究隋唐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