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近半在京211高校信息未公开 难涉领导出国费

科普小知识2022-07-24 19:23:21
...

近半在京211高校信息未公开 难涉领导出国费

近半在京211高校信息未公开 难涉领导出国费

教育部近日发布通知,要求高校在10月31日前向社会公布年度信息披露报告,要求学校重点关注招生、财务、信息披露评估等信息披露。《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统计了北京26所“211”高校,发现北京“211”高校中有10所没有发布年度信息披露报告,还有一所推迟发布。在一些公布信息的重点大学,在金融领域收到的捐赠、学校财产和国有资产增值信息都玩了“捉迷藏”的游戏,或者更新被推迟,或者链接无效。在公开*出国事务方面,高校比去年增加了,但只有少数学校公开了*出国的费用。

北京大学的信息披露页面显示“无法连接到服务器”

在10月底之前,高校必须向公众公布关于披露大学信息的年度报告。这是教育部几天前发出的通知。教育部还提到,报告必须包括对信息披露的评论和对因大学信息披露而报告的信息的介绍。根据昨日北京26所“211”工程院校官方网站的统计,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0所高校要么没有发布年度信息披露报告,要么栏目无法开通,而北京林业大学将发布时间推迟至11月2日。

据《北青报》记者搜索发现,尽管绝大多数高校在其门户网站上设立了信息披露栏目,但每一栏目的内容和设置方式都不尽相同。有些公众无法一目了然,有些人点击“信息披露”甚至无法显示。昨日下午,记者从北京大学官方网站点击进入该校“信息披露”网站后,发现北京大学尚未发布该校2014-2015年度信息披露报告。截至发稿时,记者已多次尝试登录北京大学的信息披露页面,但始终显示“无法链接到服务器”。为此,记者询问了负责信息披露的北京大学教务处,一名工作人员声称对此“不知情”。

由于近年来高校的几起腐败案件大多集中在招生、科研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去年,教育部提出了“高校应披露10大类50个具体项目信息”的清单管理要求,并将其纳入年度报告撰写范围。

在十多所大学公布的年度报告中,记者发现这十个“名单”内容的完整性大不相同。以关注度最高的招生信息为例,清华大学的“招生考试信息”分为11项,包括招生简章、特殊类型的招生方式、批量和科目招生计划、批量和科目招生人数及最低分数、特殊类型的入选考生资格和考试成绩、考生投诉渠道等。,许多项目直接链接到教育部的“阳光高考平台”。但是,在北京工业大学官方网站的“信息公开”栏的“公开内容”中没有“入学考试信息”。《北京日报》的记者只能通过去大学的本科生招生网和研究生招生网找到一些信息。

在未发布年度信息披露报告的学校中,“信息披露”的“50条规则”也更新较晚。例如,在许多大学,如北方科技大学、北方航空公司和北方体育大学,财务、人事和教师信息的更新时间仍然是在2013年和2014年。

诸如“捐赠”这样的财务信息扮演着“捉迷藏”的角色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高校的年度预算和决算、高校捐赠财产的使用、校办企业的资产信息都列在公开的“50条”清单中。如何使财务管理更加透明已成为近年来公众日益关注的话题。如中国传媒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大学的信息披露年报所述,本学年信息披露办公室收到的许多公开申请函中,有一半涉及三个公共机构的使用、财务预决算和捐赠资金。

《北青日报》记者注意到,除了中国政法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外,26所高校在“捐赠资金使用”、“校企合作”、“国有资产增值”等财务披露方面大多存在“躲猫猫”现象。*财经大学列出了学生资助、教师发展、校园建设等项目和金额。在使用“捐款”时,却没有详细披露每个项目的年度收支情况。学校的“校办企业管理”等信息,网站上写着“请联系学校办公室查询”多年来,许多高校校办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不到100字,一些高校的“重大项目招标”自2014年底以来一直没有更新。

《北京日报》记者还注意到,对于“接受捐赠”这一项,除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个别学校公布了详细的条目并邀请企业完成审计报告外,近一半的高校财务信息披露显得模糊和滞后,甚至有三四所高校无法打开相关链接。即使高校按时发布年度信息报告,大多数高校今年也没有提及捐赠金额、用途、余额以及高校审计意见等信息。北京工业大学披露了建设和改造项目的审计方法和招标方法,但与“*采购和招标”项目没有联系。中国传媒大学关于捐赠、使用和校办企业运作的网站今年不能开通。

只有少数学院和大学公布了*出国的费用。

去年,教育部明确要求大学领导向公众开放社会兼职和出国经商的情况。据媒体统计,北京很少有大学按要求披露这一信息,只有清华大学、全国人大、北京交通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少数大学披露了这一信息。

据记者统计,去年,学校领导兼职信息的披露有所增加。近10所学院和大学以不同的形式公开了他们的兼职工作,比如介绍学校领导的链接和学校领导的社会兼职工作列表。一些高校在社会上宣传他们的兼职工作时,也特别注明他们已经“被教育部批准”。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大学也明确表示,大学领导的“社会兼职”是否“有报酬”。

大学领导因公出国时,包括人民大学、*财经大学和北京中医药大学在内的七八所大学列出了领导和代表团的人数、时间、地点和原因。然而,近20%的学校没有公布*因公出国的信息。一些高校在披露“因公出国”项目时,只能通过网站进行查询。只有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详细报道了他们学校领导的海外旅行。他们在访问前公布了预算并列出了热线电话。例如,中国矿业大学有关于*出国的详细信息,包括航班号和每日膳食。一些学校提到了“因公出国”的费用来源,但没有具体说明具体数额。本文/本报记者刘旭雷佳见习记者余睿

声音

高等教育专家熊丙奇:

节点为“管理和监督一人”

《北青日报》:近年来,国家对信息公开有着严格的要求,地方*和行政部门相对于高校做得比较好。你认为为什么会这样?

熊丙奇:早在2010年9月,教育部就颁布实施了《高校信息公开办法》。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它还多次强调并提出了高校信息披露的详细清单。社会上的公益人士也一直要求高校公布信息,包括为三大公益事业提供资金。但是,目前实施情况不是很好,这体现在许多高校没有按照要求进行:公开信息不完整;或者内容比较粗糙,不便于公众监督;或者公共信息是隐藏的,很难找到。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教育行政部门,即学校的领导,提出了信息披露的要求,也是教育行政部门监督学校,管理者和监督者是一个人。大学和教育行政部门是相互隶属的。这种监管缺乏力度。结果是,学院和大学想出版多少就出版多少,不想出版多少就不出版多少。教育行政部门不会严肃处理信息披露不充分的大学。

《北青日报》:那你认为大学真的会重视信息披露吗?

熊丙奇:这是为了建立一个现代学校系统。国外高校接受公众监督的机制比较健全。无论他们的负责人是公开选拔还是董事会任命,他们的工作都必须受到一定范围的监督,所以他们必须重视信息披露。我们的校长是由*任命的,他的工作缺乏公众和师生的监督。因此,我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在尽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同时,切实加强管理,追究未按要求披露信息的大学的责任。同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可以行使其职责,加强对高校的监督。温/本报记者(原题:北京211所高校中有近一半不披露信息。一些学院和大学利用金融信息玩捉迷藏。只有一些学院和大学披露*出国的费用)

阅读更多

教育部要求高校在本月底前披露财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