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王正汹:追逐“人造太阳”的青年科学家

科普小知识2022-07-24 22:29:16
...

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副院长王教授近日荣获21届“五四中国青年奖章”。面对荣誉,他说:“在学校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是一项使命和责任。为了实现从根本上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理想,我将继续追求“人造太阳”并继续前进。”

传说部落首领夸父为了采集火种,让地球变得明亮和温暖,牺牲了自己来捕捉烈日。现在,王政正不遗余力地日夜追逐被称为“人造太阳”的核聚变能量。

从最初能够参与国际热核实验反应堆(ITER)项目的研究,到成为该项目的领导者,再到现在成为主要的磁约束核聚变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他从未停止过对科学研究的探索。

敏锐的表现和对梦想的追求

在大连理工大学读本科、研究生和博士期间,王正中展示了他在学术领域的能力。2005年,王博士读二年级时,听从了导师教授的建议。他放弃了以前熟悉的对低温等离子体中非线性波物理特性的研究,转而从事磁约束聚变的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这是等离子体科学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

王正中一直记得他导师的话:“核聚变是未来人类社会理想的清洁能源,也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出路。然而,目前我国最突出的薄弱领域——磁约束核聚变研究人才匮乏。你应该全力以赴,让核聚变成为你一生的科学追求。”

2009年底,即将离开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后岗位的王正中面临多重选择——日本京都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日本核聚变研究所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日本许多著名大学也发出了邀请。

面对如此多的“诱惑”,“中国人”和“大工人”一直在他心中回荡。爱国主义和他的母校情结是他一直担心的问题。王正中放弃了国内外大学的优待,决定回到母校。

推动学校发展的巨大力量是勤奋

回到大连理工大学,王正中获得了科技部设立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的项目资助,成为项目负责人。2011年3月和12月,他在权威的国际核聚变杂志《核聚变》上发表了两项研究成果。

国际热核试验反应堆(ITER)项目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欧盟、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印度和美国是ITER计划的七个成员。ITER的实施结果将决定人类能否快速、大规模地利用聚变能源,从而加速解决能源问题的进程。

在参与ITER项目的过程中,王正中在热核聚变领域表现出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热情,得到了国内外科研机构同行的广泛认可。2014年,在大连理工大学的带领下,王正中作为首席科学家,成功申请了“磁约束聚变基础物理研究”项目,该项目将研究磁约束聚变等离子体的关键基础物理问题。

2015年,王正中带领课题组成员在物理模型和大规模超级计算机并行计算方面取得突破,自主开发了三维MHD @ dlutcode程序,计算能力比上一次提高了1万倍。因此,在磁流体不稳定性模拟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

经过7年的蜕变,年近40岁的王正中变得更加冷静和自信。对他来说,建设一所强大的学校是他肩上的重任,为国家服务是他不懈的追求和目标。

人才强校,助同行

王正中受益于他的母校,并一直在思考该为它做些什么。

“虽然物理学院是进入ESI在全国排名的八个学科之一,但发展之路非常艰难。由于缺乏像院士这样的高端人才,我能为学院的发展做些什么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王正中说。

为了帮助青年科研人员成长壮大,加强学院人才梯队建设,2011年5月,与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常亮共同发起成立了物理学院“青年科学家”发展协会,首任会长为。

王正中说:“我理解年轻人长大后会遇到的困惑和困难。现在成立这样一个组织的目的是让年轻人少走弯路,同时增强学院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让年轻的研究人员能够更好地为学院的发展和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做出贡献。

联谊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每月举办一两次集体活动,邀请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进行学术报告、座谈会和交流,并联合倡导和组织中国科学院部分高校和系统以及大连部分高校首届“青年科学家”发展研讨会和“新*”高峰论坛。“青年科学家”发展协会作为国内高校第一个提出并实践促进青年教师专业能力和思想素质“双提升”的创新性社团,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也得到了青年教师的支持和认可。

现在,王正中已经投身于磁约束核聚变领域10年了,而伟大的工作者“夸父”仍然在经历着艰辛。王正中一直坚信聚变能之光总有一天会照亮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