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记中国工程院首位藏族院士多吉:心怀梦想 地质报国

科普小知识2022-07-26 14:29:41
...

从青藏高原到天府之国,再到国外,他去学习了三次,放弃了在国外的停留,毅然回国。

从电影编剧到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获得了我国地质科学最高荣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

从绿丝到白发,他在过去的40年里走遍了雪域高原、山川河流,为我国地质理论的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是我国著名的地质专家,中国工程院第一位藏族院士多杰。

与地质学相关:拒绝留住学生继续深造

多杰1953年出生在*嘎查县一个贫穷牧民的家里。我家乡的蓝天、淳朴的乡亲和广阔的天地孕育了多杰坚定的风格、热情和灵性。

20岁时,多杰成为县电影团队的放映员。对当时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但是多杰心中有一个更大的梦想:“我想去*以外的地方看看,学习,学习,然后上大学。”

碰巧,多杰认识了青藏科研小组的成员。科研团队的工作第一次给了多杰地质学的概念,并被他们通过千山万水河为祖国“寻宝”的精神和事迹深深感动和鼓舞。他心中萌生了学习地质学的愿望。

幸运的是,机会终于出乎意料地来了。当了两年电影放映员后,22岁的多杰被推荐到千里之外的成都地质学院(现在的成都理工大学)学习。

197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多杰来到*地热地质大队从事地质勘探和科学研究。

小狗吃苦耐劳,善于学习,成为本单位的重点培养对象,先后被派往意大利比萨国际地热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大学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学习地热专业。

他在美国学习期间,许多学者和导师发现了*青年的研究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并敦促他留在美国工作。就在学生登机回家的几分钟前,美国专家继续拘留他们。面对盛情款待,多杰断然拒绝:“我的根在祖国,需要我的地方!”

加入地质学:作为伴侣和孤独的雪山

“早上扛着馒头上山,下午扛着石头回帐篷”——这是*地质学家的真实写照。多杰的探险队是一支先遣队,通常有四五个人在海拔45公里的高山上扎营六七个月。食物是腊肉、萝卜、土豆等。出发前准备好。牦牛看不见,也很难找到任何人。

小狗说:“地质学的魅力在于,每天早上当你出去的时候,发现秘密的动力会在你的心里涌动。不管你有多累多累,你也会觉得希望还在。”

在野外地质勘探过程中,多杰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危险:一个人在无人之地的孤独,雪原上的雪盲,从山上掉下来的痛苦,山体滑坡的恐慌...

1996年,面对危险,多杰被任命承担设计和勘探阳坝井ZK4001高温深井的重要任务。他在施工中先后克服了特大井喷、深部蓄热高温、地层极破碎等技术难题,取得了重大突破。羊八井高温深井已成为我国温度最高、流量最大的可回收地热井,结束了单井产量10000千瓦无地热井的历史。

狗狗为青藏高原奉献了将近40年,从藏北的无人区到藏南的高山峡谷。为了寻找矿产,他走遍了*的山山水水,为我国地质理论的创新和地质找矿的突破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地质科学最高荣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等无数荣誉授予他。

由于他的杰出贡献,多杰于2001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并成为*工程院的第一位院士。多杰对自己的成长一直心存感激:“是*给了我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事业的机会。从大学生到工程院院士,都离不开*的培养。”

对地质学的热爱:坚持言传身教

多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后,先后担任*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总工程师、自治区科协副主席、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这种地位的变化也使多杰能够将他的地质勘探和藏地思想融入国家背景。

2010年,**在第五次*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把*建成“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这给了多杰一个助力。他认为,储备基地可以提高中国在相关矿产资源价格国际谈判中的话语权。

为此,经充分调研,多杰率先向国务院提出加强青藏高原资源开发的建议。国家设立了青藏高原地质矿产专项调查评价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多杰说,*是他的家乡,在他的家乡为国家开发和储备资源是一项非常快乐和光荣的事业。

现在,已经退休的多杰投入了更多的精力来培养后备人才。在他看来,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给了他学习和进步的机会。只要他的身体仍然活跃,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继续这样做。

多杰说,青藏高原是研究地球的窗口。世界上任何地方都看不到许多地理现象。他希望更多的年轻地质学家能在白雪覆盖的高原扎根,并取得一些成就。

说到这里,多杰起身向窗外望了一眼。高原的阳光照射在他红色的铜脸上,他的眼睛坚定而清澈地望着远处的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