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机器人风暴来袭: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科普小知识2022-07-27 10:04:37
...

机器人风暴来袭: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机器鱼

机器人风暴来袭: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韩阳梅,一个会写书法的机器人

■新宇、韩阳梅,本报见习记者

“奶茶机器人”可以在两分钟内生产出味道与人类相似的定制奶茶。蜘蛛状的特殊机器人可以在复杂和危险的环境中检查设备的操作。“多才多艺”的机械臂可以弹钢琴,书写书法,打印3D自画像,以及精确地分类商品……在最近结束的“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机器人的展品多得让人看不到。更重要的是,它让人们感叹自动化的未来正在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和市场空间不断扩大。整个产业链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它仍然面临核心技术研发、人工智能集成和国际合作的瓶颈。

关键:聚集高端人才,突破核心技术

公共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工业机器人销量为37825台,同比增长29.8%,而外国机器人在中国的销量为103191台,同比增长71.9%。

“家用机器人在高端市场的份额相对较小。在汽车工业这样的“主干道”上,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性能、速度和稳定性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涵告诉《中国科学日报》。

目前,我国大多数机器人处于低端水平。高端机器人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距。与此同时,外国正在阻碍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在丁涵看来,中国机器人的研发应该不断提高。为了摆脱国产机器人的低端,需要一批高科技人才来做“十年磨一剑”的研发。“只有这样,高端设备才能通过在这个行业的深入培养和深入工作,吸引高层次人才进入实体经济。”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包容性机器人重大研究计划”旨在实现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突破,提高机器人的性能和可靠性。

“真正进入主干道行业是令人惊讶的,这需要一批高端核心技术人才来坚持。经过10年或20年的努力,他们一定能够做到。”丁涵说。

方向:机器人认知智能的突破

2016年3月,人工智能机器人阿尔法戈(AlphaGo)和韩国棋手李世石(Li Shishi)在首尔的战争震惊了全世界,机器人对人类的超越似乎只是一瞬间。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大数据媒体中自主人机合作的新发展阶段。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的加速发展,将成为未来机器人产业突破和提升的重要引擎。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给机器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张博认为,人工智能刚刚起步,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它还没有形成一个理论体系或统一的框架,这给了中国一个极好的机会,在一个共同的起点上开辟新的领域。

宋新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曲道魁说:“过去的机器人是‘残疾人’。它没有感觉到。就像一个‘盲人’,它按照你说的去做。”然而,制造业的工作环境正在发生变化,没有知觉的机器人无法适应工作环境。

如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各种传感系统引入机器人并加强人机合作有望带来机器人的新应用。

然而,人工智能系统的莫名其妙性和鲁棒性问题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以人工智能在医疗卫生中的应用为例。人工智能可以通过阅读电影来识别癌症患者,但它不能说出真相。这是它无法解释的问题。如果加入一些干扰信号,可能会做出完全错误的判断,这就是鲁棒性问题。”张博解释道。

未来:国际合作共赢

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它的相关技术仅仅依靠深度学习算法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行业专家和行业数据的共同支持。相关领域的企业家和科学家利用各子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数据,共同促进机器人产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麦肯锡全球总监高级合伙人卡雷尔·埃洛特(Karel Eloot)在2018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表示,机器人行业在中国可能只有几十年的历史。过去,大多数机器人技术是由跨国企业提供的,不到5%的机器人和机器人技术是由中国公司制造的。据估计,到2020年,中国的机器人需求将占全球需求的40%,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这意味着中国机器人行业将会有一个巨大的变化。提高质量保证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机器人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提出,在全球合作、开放、共享的新时代,全球机器人领域应共同树立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共同打造全球协同研发的新体系,共同构建全球产业合作的新生态,共同打造深化全球应用的新格局。

《中国科学报》(2018-08-29,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