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中国智库数量世界第二 面临最好发展机遇
资料来源:《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中文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翻译和授权)
2014年初,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了《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在这份世界上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智库报告中,中国智库在全球426家智库中排名第二。
过去的一年也被媒体称为中国智库的“创造之年”。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中国特色新智库建设,建立和完善决策咨询制度”,到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中国智库首份报告...智库发展的热潮即将到来。那么,我们的智库是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发展中的阶段特征
智囊团,也被称为智囊团和智囊团,被一些人描述为一个国家的智商。为公共政策服务是智库的“天然基因”,可以有效地弥合知识和政策之间的差距。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智库的发展。
中国智库的发展水平如何?《2013年全球智库报告》指出,2013年,全球智库总数为6826家,其中1828家美国智库排名第一,426家中国智库排名第二。中国社会科学院在世界*非美国智库中排名第九。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均位列前100名。然而,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展指出,“从世界*智库的排名来看,中国特色新智库建设仍相对滞后。”。
上海社科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将我国的智库分为四类:党、*和军事智库、社科院智库、大学智库和私人智库。根据中国活跃智库的分类特征(活跃智库是指目前运行正常、对公共政策的形成和公众有很大影响的智库),其中2/5是党、*和军队智库,其中“国家名称”智库约占党、*和军队智库的30%。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主任汪荣华指出,“中国有大量资金支持的智库,这是我们的智库区别于欧美的一个显著特点。”地区智库发展不平衡是我们智库的另一个特点。我国约60%的活跃智库分布在东部发达地区,特别是一些特大城市,而只有17.0%和17.5%分布在中西部地区。
由于历史演进和制度原因,民营智库一直是我国智库发展的短板。尽管私人智库近年来有所发展,但由于在资金、项目来源、成就和建议平台方面的先天不足,它们遭遇了“侏儒症”。“把目前的中国私人智库描述成好人和坏人的混合体,这并不过分。”郭关智库的创始人任立波指出,“过去有许多非*智库,如咨询公司、调查公司和信息公司。他们现在正在执行智囊团的发展计划,其中包括实质性的业务转型,但在制定过程中也有许多花招。”
影响力是智库发展的关键。汪荣华指出,“在我们的智库中,专注于国家发展问题的智库将拥有更大的影响力,而专注于地区问题的本土智库将拥有相对较小的影响力。”此外,我们的智库主要关注经济政策、政治建设和国际问题研究,专业化和分工相对不足。这也是中国智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发育期痛
不可否认,我们的智囊团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这有力地促进了公共决策的科学和*进程。然而,如果我们认真看待我们的智囊团的发展,现有的问题是不能忽视的。
一个是“近”和“远”的问题。在今天的中国,非常活跃和有影响力的智库主要是官方或半官方的。这些智库与决策机构“关系密切”,其结果可以迅速应用于公共政策。然而,如果走得太近,就有缺乏可信度和形成“独特意见和看法”的危险,而且很容易“远离”公众。钱是上级给的,承办人是确定的,项目结论往往是由*部门组织的。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社会科学教研室副教授胡瑞军表示:“这样的智库充其量只是一个‘工作人员’角色,很难保证其独立性、客观性、社会性和创新性。”。因此,如何保持“近”与“远”的平衡,是我国智库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第二个是“解释”和“创新”的问题。智囊团应该领先于决策。然而,“在现有制度下,决策咨询中往往会出现“专家表演”等情况,即专家“认可”*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导致专家决策的“空心化”和“符号化”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国强认为,许多国内智库仍然属于解释性而非创新性智库。大多数官方智库专注于政策解释,缺乏推进研究门槛的意识。高校智库专家学者缺乏政策咨询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所有这些都影响了“情报”和“*”的整合程度。
第三个问题是“谱系长”和“渠道多”的问题。纵向来看,不同层次的智库形成了从*到地方的长链。因此,“血统悠久”是我们智库的特征之一。从横向来看,党、*和军事智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发展研究中心、党校、行政学院、各部委的研究机构和军事智库等。此外,社会科学院的智库、高等院校和私人智库等。,使我国的智库具有种类繁多、形式各异和“渠道众多”的特点。“龙”和“许多”使我国智库的发展既分散又重叠。每个块都是分开的,每个块都以封闭的方式运行。他们之间的沟通薄弱,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培育中国智库的“中国特色”
中国的智库正面临着最好的发展机遇,但要让发展之春真正到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是我们智库的发展目标。那么,“中国特色”的特色在哪里呢?“新”和“新”在哪里?
“中国特色是要充分体现‘中国国情’、‘中国背景’和‘中国元素’的思想库的发展。“新型”主要是针对“传统”。”汪荣华指出,这种“新型”体现了研究必须以理论创新为基础,以科学决策为目标,这是公共政策变革与专家参与互动的结果。胡瑞军指出,建设符合中国国情、反映中国实践的中国智库也要坚持服务理念。“一流的智库不仅为领导者服务,还引领社会潮流,最终目标是为人民服务。”
毫无疑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王展认为,“关键是要形成一种新型的关系和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引导和影响智库和智库客观地、独立地为*服务,培养独立的思想和智库的‘库格’。”
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民间智库应该如何克服“先天不足”?任立波认为,非*智库应该有自己的“模式”取向,科学地看待与官方智库的区别。"民间智库有咨询类、调查类和信息类,但差异化发展是出路."
人才是智库的核心,没有人才的智库最终将是空架子。美国*智库人才的旋转门机制已被证明是其产生高质量结果能力的关键。胡瑞军认为,中国的智库“也应该逐步建立类似的人才流动机制,在智库人才和*部门之间建立中国式的“旋转门”。(原标题:报告称中国在面临最佳发展机遇的世界智库数量中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