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或去,那一缕情系建筑的校园乡愁
走在母校的新校园里,一排排的现代图书馆、教学楼、体育馆和宿舍楼映入眼帘。教学楼内多媒体教学设施齐全,宿舍配有空调,食堂宽敞明亮,环境宜人。
毕业15年后,回到母校参加校庆的谢不禁感慨:"虽然母校长高了,但记忆中的校园仍然是一座如画的湖亭,一座爬满爬山虎的旧图书馆,一座低矮而有历史意义的教学楼。"但是现在,它们已经在校园重建中化为灰烬。"
“怀旧是一张小小的船票……”余光中的诗唤起了人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但是谁说校友对母校旧楼的感情不是怀旧呢?然而,“思乡”的这一部分主要面临着留下还是离开的选择。
就在最近,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公布了第一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共选择了98个项目,包括清华大学早期建筑、北京大学图书馆和集美学校村等10多个大学建筑,约占总数的1/9。
一方面,大学有一定数量的历史建筑;另一方面,一些学院和大学正在尽最大努力拆除这些建筑。这不禁要问如何保留大学里的历史建筑。
拆除,拆除,拆除
算上高校的历史建筑,近年来有不少被拆除了。
老武大牌坊是参观武汉大学的必去之地。然而,2012年,由于市政规划的需要,1993年重建并被列为国家文物的旧乌达牌坊被拆除。
这不是巧合。2014年底,被誉为“广州第一批历史建筑”的华南理工大学旧图书馆被该校擅自拆除。今年4月,承载着一个世纪历史记忆的西北师范大学第一行政楼被认定为危楼,并被拆除重建。
就在上个月,被戏称为“变形金刚”的武汉大学工程系主楼被炸。这座建筑获得了鲁班奖,这是中国建筑工程质量的最高荣誉奖,它只使用了16年。一些学者认为武都拆除该建筑“过于*”,而一些建筑师则指出该建筑对罗家山的历史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引发舆论争议。
众所周知,高校是文化圣地,校园建筑是办学历史的体现。那么,近年来高校热衷于拆除或重建历史建筑是否正常呢?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卢永义教授对此并不赞同。据他不完全了解,全国许多城市的大学都长期重视并实际上促进了校园历史建筑的保护。许多具有人文历史的大学校园建筑被列为国家或地方建筑遗产保护对象(国家、地方文物或地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例如,华东政法大学(前圣约翰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前沪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有大量的建筑甚至整个校园的历史区域都包括在保护范围之内。
然而,如上所述,“不可否认,许多具有明显遗产价值的大学校园建筑被无情地拆除了。”卢永义接着说道。
那么,是什么推动了大学历史建筑的拆除和建设呢?
没有到位
"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对遗产价值的理解。"唐宇阳和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卢永义异口同声地说。
卢永义指出,总有一些人认为,只有改造和建设,打破旧的,建立新的,是发展的根本途径。“他们的误解是,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太古老的建筑,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建造的校园,不是建筑遗产。另一种观点认为,规模小、没有宏伟形式的建筑或结构是没有价值的,长期缺乏维护和设施的旧建筑应该拆除。
甚至有人声称,大学校园的建设长期以来一直是相当自主的,可以独立于当地*的管理或社会意见。这些认识很容易对校园里的一些历史建筑造成破坏。
"反映学校历史和特点的建筑必须保留。"对此,唐宇阳态度坚决,“拆除历史建筑的主要原因仍然是他们没有很好地理解它们的价值。”
她进一步指出,技术手段并不是高校历史建筑保护和修缮的最大问题。古老建筑的继续使用,甚至旧建筑材料的再利用,自古以来就存在。“关键在于价值观的差异。注重学校文化传承和延续的人更注重校园历史建筑和历史空间环境的价值。”
“这可能导致不适当的拆除决定,不利于校园建设的发展,或在低水平上实施保护和修复工程,造成建设性破坏。”卢永义接着说道。
事实上,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不足也反映了人们的基本心态。这可以从许多关于旧的和新的汉语词汇中看出(例如“告别旧的,欢迎新的”和“告别旧的,欢迎新的”)。
出国后,我们会发现国际上对遗产价值的理解从未冷却。记者了解到,1913年,法国的《历史遗迹法》获得通过并实施。目前,法国大约有4万处古迹受到保护。其中大约一半是私有财产,他们可以享受15% ~ 50%的国家维修补贴。
为了更好地保护京都的古城特色,日本颁布了古都保护法。京都大学设有学校规划建设委员会,负责制定和修改学校校园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理念和基本原则,综合平衡各方意见,妥善处理拆迁建设问题。
其他矛盾
除了理解,还有什么其他因素成为大学保护历史建筑的桎梏?
不久前,唐宇阳参加了清华大学图书馆旧图书馆的保护工作。这座拥有100多年历史的图书馆是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于1919年设计的。后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建筑师杨廷宝完成了扩建设计。它的建筑布局、质量和形式都很好,至今仍在使用。
然而,100年前建造的建筑不能满足现行的抗震规范标准,也不能完全满足现行的消防规范。学校多次组织各方面专家一起讨论,最终认为增加隔振垫的方式会对文物建筑的原基础造成太大的干扰,没有通过结构加固方案。最后,在与消防部门充分沟通后,原则上同意在不降低现有消防标准的情况下对文物进行维护,以确保更多地保存建筑物的历史信息。
清华大学旧图书馆的保护与改造就像一个缩影,反映了中国高校历史建筑保护中的一大矛盾。“大学里的大多数历史建筑仍然在使用,不仅仅是作为展品。这些历史建筑包括图书馆、礼堂、教学楼、宿舍楼等等。有许多类型,需要平衡保护和使用之间的关系。”唐宇阳指出,“最大的问题之一是这些历史建筑很难满足现代建筑的抗震规范,这就需要一个合适的规范标准。好像一个80岁的老人和一个20岁的老人扛不动这么重的袋子似的。”
此外,在卢永义看来,中国高校的独特矛盾在于“一方面,许多高校将面临学校发展、扩招等带来的空间不足的压力。,造成历史建筑不适当的改建、扩建甚至拆除重建;另一方面,一些高校有一批历史建筑,功能设施落后或长期缺乏维护,而学校缺乏专项资金进行修缮和改善”。
“各方都希望有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应的标准,以便更好地保护历史建筑。”唐宇阳恳切地说。
如何保护
唐宇阳在大学里做教育评估时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学校搬到新校园,许多校友更愿意回到旧校园。“他们在老校园接受教育,对那里的建筑和环境更有感觉。应该提倡保护优秀的校园建筑,因为这也是乡愁的一部分。乡愁不一定是故乡。大学的高等教育是社会的一个重要起点,会让学生非常想念它。”
在她看来,保护大学建筑的第一步是识别——研究和评估历史建筑的价值,充分了解其价值,然后保护能够反映其价值的历史信息。这需要多方参与研究,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应移交给文物保护行政部门。
卢永义和唐宇阳表示全力支持将大学建筑列入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等活动。这是因为它不仅拓宽了整个社会对建筑遗产的理解,也促进了对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更全面的价值认识的建立。
卢永义指出,对于每一所历史大学来说,校园建筑的历史和校园历史建筑的研究应该成为校史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形成对校园建筑环境的历史特征和价值的共识。“这种理解应该是历史性和整体性的,包括历史建筑、历史建筑、校园空间格局和景观环境,而不是基于文物身份的碎片或判断。大学需要利用遗产保护专家的专业知识,为他们的历史校园制定高瞻远瞩的保护计划。”
同时,大学建筑的保护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卢永义看来,从武汉大学工程系大楼的拆除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没有文物身份的建筑并不意味着没有价值。我们应该小心未来的建筑。我们应该组织专家和社会讨论相关的价值观并做出合理的决定。
此外,大学建筑或建筑环境的遗产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源,社会力量的发挥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卢永义说,要特别依靠地方*的保护和管理部门,以及优秀的历史保护专家和保护修复工作者。“地方*应当依法管理和积极推进校园建筑遗产保护,从城市宏观环境的规划和建设上支持和引导校园的历史保护和发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