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会的“中科院时间”
12月4日下午,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同安馆在开会前已经座无虚席。为什么人们对“老大哥”聚集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这个会议室特别感兴趣?
原来,中国科学技术“国家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将在这个会议室主办“前沿技术科学家高峰对话”论坛。论坛汇聚了中外学者、行业顶尖专家和智库,是“乌镇会议”学术思想碰撞、技术创新想象和新产业机遇诞生的权威平台。
事实上,中国科学院在这个平台上已经有了自己的“乌镇时间”,代表了全球互联网标准。就在前一天,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互联网上向世界发布了几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许多成果,如光量子计算机、北斗导航系统、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超级计算系统的重大应用,都与这个“国家队”有关。
前瞻性布局的“蜜罐”
中国科学院作为国家战略力量,一直高度重视信息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和核心关键技术研究正如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向立斌所说,经过多年的不断投资和艰苦研究,中国科学院已经在信息技术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例如,中国科学院在量子信息、脑科学与智能技术、超导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四类机构改革第一批实验的重点。
——中国科学院在量子信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墨子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并提前一年完成了所有三项科学目标。首条量子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开通,实现首条洲际量子通信,初步建成天地一体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
——中国科学院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学量子计算机,实现了10个超导量子比特的纠缠,打破了此前公开报道的9个超导量子比特的操纵,在量子计算的发展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2016年,中国科学院获得“千万核可扩展全球大气动力学全隐式模拟”戈登·贝尔奖,实现了该奖项高性能计算应用的零突破。
——最近,由中国科学院专家主持制定的国家商用密码标准首次正式进入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的国际标准,标志着中国对中国密码标准的贡献取得了重要突破...
中国科学院秘书长邓迈存认为,中国科学院的这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引领了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建设科技、质量、空间、网络、交通、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等强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改变,同样的选择
先进技术的迅速发展也给科学研究范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2007年,计算机科学家和图灵奖获得者吉姆·格雷提出了第四种科学研究范式,即数据密集型科学发现。
十年后,格雷的预测正在成为现实。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在复杂化学系统中开发多尺度模型”的观测方法。正是通过计算机,科学家筛选了大量数据,模拟了肉眼看不见的变化,并在化学实验室外获得了重大发现。
这让中国科学院感到一种紧迫感。邓麦村坦言:“先进信息技术引发的科研范式转变,对科研信息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十三五”期间,中国科学院部署了“中国科技云”、“智能中国科学院”、科学大数据、科研信息化应用和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五大项目,全面提升中国科学院乃至全国科研信息化水平。
五个主要项目各有其优点。
作为“五大工程”中的“老大哥”,中国科技云在当天的论坛上正式启动。这是中国科学院响应“十三五”期间“建设基于云的国家科研信息基础设施”的号召而发起的示范项目。
老实说,在科学研究领域,信息技术对技术创新的贡献远远落后于信息技术在社会领域的贡献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廖·说:“事实上,在当今时代,数据和计算不仅是科学研究的辅助手段,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与人力资源、理论和方法一样重要。”
这也是中国科学院建设“中国科技云”的初衷。“中国科技云”将汇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优质信息资源,为中国科学家营造国际一流的云服务环境,形成可信可控的开放集成、智能调度的服务体系,为国家科技创新提供友好、高效、智能的信息环境。
“智能中国科学院”项目将实现信息化与科研、管理和教育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实现对中国科学院发展趋势的动态感知,全面提升中国科学院的管理和运行效率。
科学大数据工程将为科学大数据的管理、运行和应用搭建基础环境,引领国家科学大数据中心建设,支持国家大数据战略。
科研信息化应用项目将围绕中国科学院“率先”规划和科技创新布局,重点推进中国科学院科研信息化应用,实现多个领域科研模式的突破和创新。
网络安全系统建设项目将构建全医院网络安全系统和环境,为云安全、大数据安全和移动互联网安全提供网络安全服务。
“信息技术正迅速走向智能时代,跨学科整合的趋势十分突出。”邓麦村表示,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科学院愿与社会各界一道,继续为发展先进信息技术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