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圈气温超30℃,专家详解席卷全球高温热浪
8月4日,*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据估计,华北中部、重庆北部、江西东北部、陕西关中地区、吉林东部和南部、辽宁中部和北部、内蒙古西部和南部以及*吐鲁番盆地的最高气温可达37 ~ 39℃。这是今年初夏以来*气象台发布的22天高温警报。中国东北许多地方的高温打破了历史记录。
不仅在我国,自今年初夏以来,高温热浪席卷全球,欧洲、美洲和许多亚洲国家都经历了持续高温天气,甚至北极圈温度也超过了30℃。
我国的炎热天气会持续多久?今年全球持续高温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北极会有“高烧”?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气象局的专家。
全球天气已经进入“发烧”模式,京津冀地区预计将有2至4天的高温天气。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李明梅表示,据统计,7月份全国平均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同期第四高。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办公室副主任肖婵表示,国家气候中心监测的数据显示,7月份欧洲、东亚和北美出现了极端高温,其中欧洲最为突出。
小陈说,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北极圈内的一些气象站已经观测到温度超过30℃,平均最高温度连续3天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挪威和芬兰也分别经历了33.5℃和33.4℃的高温。
中国气象局台风和海洋天气预报中心首席预报员徐应龙表示,从8月5日开始,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高温范围将逐渐减小,而江南和江淮地区的高温范围将逐渐增大,我国中部和东部大部分地区仍将有湿热天气。目前北京的炎热天气有减弱的趋势,但8月7日秋季过后仍可能有高温高湿。京津冀地区预计还会有2到4天的高温天气。
气候变暖导致全球高温风险增加。迫切需要促进全球气候治理。
“从气候背景来看,全球变暖导致高温风险增加,这是今年全球高温热浪的大背景。”国家气候中心的首席气候服务官艾万秀说,全球变暖的趋势并不意味着每个地区的变暖速度都是一样的。全球升温速率不对称,表明北半球的升温速率高于南半球,表明今年夏季北极地区的高温极值高于低纬度地区。第二,最低温度的上升速度高于最高温度。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的气温上升速度比其他地区快,大约是其他地区的两倍。这种现象被称为极性放大效应。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卢俊梅表示,今年夏季北极地区罕见的极端高温主要是由于冬末春初以来北极地区异常高温。今年1月以来,北极黄河站的平均气温比一年一度的气候高10℃左右。到三月份,北极气温升高的趋势更加明显。此外,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夏季,导致冷空气活动减弱,这是北极高温事件的主要原因。
卢俊梅说,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北极海冰在冬季一直在不断融化和变薄。监测数据显示,北极冰层厚度在2018年1月达到历史最低水平。海冰融化变薄形成碎片。来自南方的强风将碎片推到北极的中心,并向大气释放热量,从而提高北极的温度。
“北极地区的温度异常之高,而海洋温度的上升导致了今年中国北方的高温连锁反应。然而,京津冀地区近期高温尤为突出,这也与大气环流有关。今年副热带高压偏北,导致中国北方许多地区出现明显的高温天气,特别是北京、天津和河北地区小陈说,极地高温和弱冷空气使南向扩张减弱。2018年4月拉尼娜事件后,海面温度迅速上升,导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增强,异常偏北,全年平均强度是同期的两倍多。同时,台风继续在副热带高压的南面产生,推动副热带高压向北移动。华北和东北地区正处于次高压的控制之下,导致极端高温天气。
小陈说:“国家气候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自1951年以来,中国和世界的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都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极端高温天气具有强度大、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的特点。要深入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高温加剧带来的风险,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抵御和防范极端高温天气和气候事件的能力,推进全球气候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