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国际博物馆日说科学类博物馆:特色+多元

科普小知识2022-07-28 11:32:54
...

国际博物馆日说科学类博物馆:特色+多元

编者按: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我们将关注中国的科学博物馆。在中国科技馆的数量和硬件都有了很大提高的情况下,如何在软件上实现突破和创新,进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馆是当前的一个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两位对此问题有很多想法的学者。

我们的记者温

徐是原中国科协副主席,分管科普工作。他曾参与中国各省市各级科技馆的建设和运营管理,也是中国科技馆二期改造和新馆建设的总负责人。

他的特殊身份和背景,以及他对科学博物馆的熟悉,让他有了不同于其他人的视角。

《中国科学报》: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科学博物馆的问题是“一千个博物馆的一面”。然而,一些人也认为,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各个地区的科学博物馆都是针对当地人的,一千个博物馆中有一个是没有问题的。你对“千堂千面”和“千堂千面”现象有什么看法?

许:有人认为科学博物馆的主要功能是科学教育。由于条件有限,一些博物馆没有太多的创新。他们只会向实践证明更好的博物馆学习,并利用他们的展品。

总的来说,科学博物馆是进口的,中国的博物馆是以西方国家的成功模式和经验为模板,从它们建立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这是博物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但不能作为长期发展模式。

作为面向公众的非正规科学文化教育场所,科学博物馆的发展必须结合国家和地区的实际需求进行创新和发展。如果只引进优秀的科学博物馆的模式,博物馆将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满足当地和全国公众。

当然,相互学习也是必要的。两者都应该考虑,不应该轻易否认。

中国科学新闻:你已经参观了许多外国科学博物馆。你如何判断博物馆做得好不好?

许山彦:很难直接判断和比较哪个博物馆好,哪个不好。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不同的。严格来说,它是无与伦比的。

我想提一件过去的事。

在新中国科技馆的建设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围绕着我们,那就是,如何建设一个世界级的科技馆?

当时,我是中国专家组的组长,向受邀的外国专家组组长提出了这个问题。奇怪的是,他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

在双方的最后一次对话中,对方的*提到了这个话题。他说:“徐先生代表中国问我如何把中国科技馆建成世界级的博物馆?”

他说,经过反复研究,专家组成员认为特征是一流的,而那些没有特征和模仿他人的人是二流的。他补充道:“我们对科学博物馆的好坏没有发言权。我们将尽最大努力建造它。当地公众是否愿意去,是否受到公众欢迎,是衡量它是否一流的主要标准。”

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的答案。在我的观察中,我还发现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科学博物馆都有自己的特点。

在我看来,成功的科学博物馆可以结合自身和当地的条件来打造自己的特色。因此,发现和探索中国科技馆的特点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中国科学报》:目前,中国的科学博物馆从*到各省、自治区都是大型博物馆。对中国来说,科学博物馆是小而精,还是大而精?

许山彦:这是一个需要我们长期思考和实践探索的重要问题。我将从几个层次来谈论它。

首先,我国科学博物馆的建设始于新城市的发展。从长远战略规划来看,有必要在各大城市地区建设一座大型科学博物馆,这也符合我国地域广、人口多的国情。

其次,必须看到,任何一个大面积的科学博物馆都不可能包含它应该有的全部内容。权力下放和多元化是科学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大多数人在学校接受正规科学教育的时间不超过20年,而他们一生面临的科学在不断发展,他们还需要接受各种非正规教育。科学博物馆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这种形式必须多样化。

这也是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当代科学博物馆越来越多地展示了一个系统的存在和发展。这个系统是一个“生态系统”。

一个城市应该有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并根据不同的地区和专业领域有中小型博物馆。这是一个生态适宜的科学文化服务设施。

第三,世界上许多国家不仅有国家和市政科学博物馆,还有由公司、企业和个人建造的科学博物馆。它们在投资主体、规模、内容和形式以及管理方法上是多样化的。

如果我国所有部门、行业和大型企业都能结合自身实际,建设不同类型的科技馆来吸引公众,这不仅是文化传播,也是宣传和广告,可以说是双赢。

根据自身特点,以不同的方式建设不同内容的科学博物馆,形成最好、最理想的科学博物馆生态。我认为这种情况应该是我们最期待的。

这样,科学博物馆是大而少还是小而多就成了一个错误的命题。

中国科学新闻:你已经参观了近200个博物馆。你认为一个好的科学博物馆应该包含哪些元素?

许山彦:首先,我们需要参观科学博物馆。与历史、人文和艺术博物馆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不仅强调科学元素,还反映了时代。它与时俱进,真实生动地反映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种成就。

国外也有一些濒临关闭的科学博物馆,比如美国东海岸的一些最早的工业基地。成立于1933年的芝加哥博物馆,近年来坚持将展示内容和形式与现代科学中心相结合,使这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博物馆蓬勃发展。

其次,展示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整合改变了传统自然博物馆中简单展示的物种进化和标本分类,形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它整合了现代科学发展、社会发展、自然进化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传播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此外,科学博物馆追求的目标不是单一的科学知识,而是基于知识的发明,展示科学如何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三,与公众的互动日益得到反映。这种互动不是简单的操作,而是内涵和外延的扩展,比如当公众要求甚至参与时,应该做什么产品,不应该做什么产品。换句话说,科学博物馆展示的内容是科学家、科学家和公众互动的结果。科学博物馆已经成为公众和科学家之间的桥梁。

这种桥梁不仅仅是让公众接受教育,让科学家从上到下传播,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据我观察,日本的科学博物馆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好,值得学习。

一个好的科学博物馆总是与公众、社区、学校的学生等保持密切联系。这不是设计师的期望。

中国科学新闻:西方国家的科学博物馆比我们发展得早。你在最近出版的《海外博物馆印象》一书中提到了许多独特的场所。这与他们的研发团队有关吗?

许:是的,国外一定规模的科技馆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创作团队,如法国的国家科技馆、美国的探索馆、加拿大的安大略科学中心等。从我与他们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的研发团队和他们自己的处理能力相当强大。

我曾经问过场馆经理是哪家公司展出的,但他们告诉我,大部分计划和基本方向都是他们自己决定的。

原因是他们有最大的发言权,他们直接接触观众,最清楚公众需要什么和不需要什么。换句话说,这些场馆的创新和发展的主体是他们自己。

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的前主任告诉我,他们的设计团队在后台设计了一段时间后,会去前台做服务,当他们有想法时,会回到后台做设计。

前后办公室的改造使公众和设计紧密相连。这让我想起了科学博物馆的供应方和文化服务的供应方。只有通过接触公众,我才能在解决问题上有发言权。

创意团队的形成也有一个过程。我曾经和旧金山探索博物馆的负责人谈过如何培养人才。他提到招募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学习艺术或科学,另一个是成为博物馆的志愿者。他们进来后,有半年时间在社会上调查研究,并定期写总结报告。

因此,如何创新和发展,建立自己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并使这支团队能够经常深入社会和公众进行调查研究。

科学研究和管理

我们的记者温

近年来,中国科学博物馆的数量迅速增加,但博物馆中科普创作者,即研究人员和研究人员的数量并没有显著增加。根据数据,国家科学博物馆平均只有不到2名科普创作者,超过70%的博物馆没有科普创作者。

研究人员和研究人员对博物馆有多重要?*自然科学博物馆(以下简称博克博物馆)馆长、*大学天文物理研究所教授孙伟新对此有自己的看法。

博物馆不是展览馆。

在采访中,孙伟新使用了许多隐喻来强调研究者的重要作用。

“盖房子,买展品,放在那里,有解说词和导游,等着观众来看。这样,博物馆就被视为一个展厅,只有展览功能。”

“博物馆不是展厅。它更像一所学校。我们什么时候看到学校建教室,买桌椅,但不雇佣老师?研究人员相当于教师,策划展览,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如果博物馆想吸引人们,它们必须创造自己的特色,并有能力策划展览。”

展品死了,人活着。虽然有些展品在一两年内不会改变,但一些有趣的科学和教育活动可以围绕这个展览的主要科学轴展开。换句话说,一个展览只有一个维度,但是如果不同的科学活动可以围绕着展览展开,那么这个展览将会存在。观众每次来都可以通过新的活动了解有趣的新知识。

孙伟新的高波博物馆几乎每个月都会推出一个自己策划的新展览。每年大约有两个大型展览和十多个小型展览。展览策划期通常为两到三年。现在,高波博物馆的展览已经规划到2020年以后。"通过以这样的频率更新展览,公众自然喜欢来到科博馆。"

相反,如果博物馆缺乏研发能力,只从展览公司购买一些认可的物品和展品,结果将是被人们批评的“千人馆”。此外,孙伟新坦言,这样的展览一开始就会有一个开放的效果。会有大量的游客。一两年后,如果它不被取代,观众会失去新鲜感,人数会越来越少。

体现软实力

“科博博物馆现在有66名研究人员,超过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六分之一。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比例。”孙伟新告诉记者,他是从*大学来当馆长的,现在仍然是*大学的教授。他仍然在大学里从事科学研究和教育。

孙伟新还列举了研究人员给博物馆带来的好处。

因为有足够的展览,科博馆很少接受外部商业展览。这些自行设计的展览不仅是策展经验的积累,也是学术成就的展示。每次一个新的展览推出,他们都会觉得自己在成长。

当然,在开始的时候,我们仍然需要向外界学习。多年来,科博博物馆从欧美博物馆引进了许多大型展览,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然而,我们也学会了如何规划展览场地和设计内容,我们可以做得更多。如果展览只是从外面介绍一小段时间,没有研究人员会提到研发,因为他们不了解内容,他们必须花时间研究解释,他们还需要找到了解技术的人来维护它。他们花了很多心思。然而,当展览结束并退出后,它将会“像一个没有痕迹的春梦”。孙维信在苏轼的一首诗中生动地表达了这一情况。

目前,科博馆制作的展览具有一定的“软实力”,成为同一展厅可以使用的内容。展览结束后,将会有衍生的创造性文章,如书籍。

“博物馆有许多研究人员和丰富的资金,所以它可以自己计划精彩的展览和组织有趣的活动。自然,它能吸引观众去看它。当人气高的时候,它可以申请更多的资金,做更多有趣的事情。这种良性循环非常重要。”孙伟新说道。

最近在科博博物馆举办的展览非常有趣。这是一个与湖北省博物馆合作的青铜器展览。一项活动是让来访的公众学习如何制作青铜器。首先,用专业电炉在10分钟内将一小罐铜熔化成1000摄氏度的铜水。当观众用石膏使模具变硬后,将铜水倒入模具中。这样,一件自己制作的青铜器就可以从烤箱中取出来,看完展览后可以带回家。

“青铜器通常被认为是历史博物馆中展出的文物。事实上,它绝对不仅仅是文物。我们策划这个展览的原因是为了告诉观众,青铜器蕴含着深刻的材料科学,展示了我们祖先在材料科学方面的杰出智慧。太神奇了。”孙伟新解释说,从事科学的人可以把文化和艺术的兴趣和经验结合起来,使科普既生动又有趣。

形成一个积极的循环

高波博物馆位于台中市,已经建立了31年。它是由教育家和建筑师韩。

“科博霍尔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接下来的30年里,他将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之中。”孙伟新说道。

博物馆里的研究人员就像在大学里做研究的教授和副教授,所以在科博博物馆里,孙伟新会觉得自己在大学里。

除了科学研究,这些人员还得计划他们自己的展览,“这是一个艰苦而有趣的地方。”以有趣的方式展示你所知道的科学知识。观众喜欢并享受它,“这是另一个积极的循环”。

博物馆起源于欧美国家。在收集藏品的早期过程中,研究团队逐渐形成。对他们来说,博物馆研究人员是天生的。

孙伟新介绍说,国外的博物馆有一个庞大而坚实的研究团队,在精致的展览和良好的科学教育活动的背后。只有有了这个概念,我们才能增加研究人员的数量,并得到相应的重视。

「近年来,中国内地的科学博物馆数目迅速增加。硬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现在是努力打造软实力的时候了。只要研究力量逐步提高,科学博物馆就会越来越好。”孙伟新最后说道。

中国科学新闻(2018-05-18,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