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

科普小知识2022-07-28 11:46:53
...

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破裂过程初步结果

王为民1何健坤1郝金来2姚振兴2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实验室,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北京时间2017年8月8日21: 19(世界协调时2017-08-08 13:19:46),中国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地震后,我们从IRIS数据中心下载地震数据,研究震源机制和震源破裂过程。点源模型震源机制解反演选取了24个远场纵波波形(震中距离在范围内)和23个高信噪比、方位分布均匀的横波波形数据。根据反演结果,建立了有限断层模型,对震源过程进行了反演,获得了此次地震破裂滑动分布的初步结果。计算地震矩为6.7×1018纳米,Mw=6.5。最大滑移量为85厘米。

初步结果表明,这次地震是一次高陡左旋走滑地震,震级为Mw6.5,震源深度约为7公里。破裂持续时间约为15秒。断裂没有明显的方向,断层平面上的滑动分布相对集中。震中地区的理论地震烈度(中国地震烈度表,2008年)约为8度。

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

图1九寨沟7.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

利用下半球投影,还给出了点源模型的理论P波垂直位移图(红线)和数据(黑线)的拟合。两组节点平面解(左下,λ,δ,θ,h分别代表位错倾角,断层倾角,断层走向和震源深度)和点源模型的震源时间函数(右下)如下图所示。

图1九寨沟7.0级地震的震源机制。

这里使用下半球投影。比较了基于简单点模型的P波观测记录(黑线)和合成地震记录(红线)。还列出了两个可能的断层面的参数,l、d、q、h分别表示倾角、倾角、走向和震源深度。绘制了获得的源时间函数。

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

图2有限断层模型远场p和SH波形拟合

左栏是理论纵波垂直位移图(红线)和记录(黑线)的比较;右栏是SH波切向位移理论图(红线)与记录(黑线)的比较;还给出了每条记录的方位角(左上)、震中距离(左下)、振幅比(上)和台站名称(右)。

图2观察到的远震P和SH记录与合成波形的比较。

面板中显示了P垂直分量和SH分量的观测波形(黑色)和合成波形(红色)的比较,还显示了方位角、震中距离、振幅比和台站名称。

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

图3地震断层面上的滑动分布

图中分别给出了有限断层模型的面投影(左上)和三维示意图(右上)。

图3断层上的反向滑动分布。

显示了断层模型的表面投影(左上)和断层模型的三维视图(右上)

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初步结果

图4根据破裂过程模型计算的理论强度分布

图4根据滑移模型计算的预测震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