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如何为高教改革作增量贡献
■熊丙奇
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结构生物学家史近日要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全力打造西湖大学。他说,辞去副校长职务后,他将继续在清华担任教授。施在杭州的一次公开演讲中表示,到2019年底,西湖大学的教师数量将超过拥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其教师的科研水平可能是中国最高的。五年后,教师的科研水平将与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大学平起平坐,成为亚洲一流大学。15年后,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在各种指标上可与加州理工学院相媲美。
史辞职并全身心地投入到西湖大学的建设中,可以说是对以往舆论质疑的回应,即西湖大学建设中几乎所有的主力都是“兼职”,向西湖大学的教职工、学生和舆论传达了办好西湖大学的决心。然而,西湖大学是与清华平起平坐还是在清华名列第二,这可能并不是管理这所大学的价值。西湖大学如何成为“第一所”西湖大学,为中国高等教育做出增量贡献,探索新的办学模式,更有价值。
2014年,**总书记*主席访问北京大学,敦促年轻学生“从一开始就要系好生活的扣子”,这在北京大学引起了热烈讨论。在与师生代表的讨论中,*肯定了北京大学到2018年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但也要求它在中国扎根并办一所大学。与其把北京大学变成“第二个哈佛和剑桥”,不如把它变成“第一个北京大学”,让北京大学的师生感到深深的责任感。这不仅有利于北京大学的办学,而且对我国所有大学都有启示,即大学应该树立自己的特色——大学的生命力在于高质量和特色。
至于西湖大学的办学,这里的舆论经常把它与另一所新建的大学——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相提并论。关于中国南方科技大学办学的意见不一。一种观点认为,作为*投资的公立学校,中国南方科技大学要突破传统*的局限,进行“去*化、去行政化”的改革,走出一条全新的办学之路是不现实的。融入系统是现实的选择。然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南方科技大学的改革是失败的。南方科技大学实际上已经成为传统*下的一所学校。尽管校长陈士毅也说,“我们向北京大学和清华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想成为第二个北京大学和第二个清华。我们想成为中国的南方科技大学,并且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然而,大多数公众意见认为,无论做什么,南方科技大学最多只能排在北京大学和清华之后。它将为广东和深圳增加一所新的高水平大学,但它对高等教育改革的价值非常有限。
由于西湖大学是一所私立大学,与公立的南方科技大学相比,它在探索新的办学模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也是一些公众对西湖大学持乐观态度的原因。然而,鉴于我国现有的私立大学是由社会资金创办的,没有行政级别,学校也缺乏现代治理和充分的办学自主权。也有人担心,西湖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有着相同的发展轨迹,最终将与中国现有的大学体系相似。
西湖大学的建设绝对不是为了增加一所新的大学。目前,全国各地都重视高等教育投资,致力于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全国各地的高校纷纷从其他高校招聘人才。这一实践对高校自身建设和人才发展无疑具有一定的意义。然而,从国家的总体情况来看,高等教育没有增加。清华的人才所取得的成就与浙江大学的一样。只有更好的成就对国家才有意义。
有趣的是,发起筹备西湖大学的几位关键人物是我国几所著名大学的副校长和学科带头人。如果相关科学家团队被介绍到西湖大学,他们的成就将成为西湖大学的成就。这个国家的“新”部分是什么?
这就要求西湖大学用新的办学*和*来回答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仍然是南方科技大学成立时提出的去*化、去行政化,以及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西湖大学虽然是民办的,但也需要进行改革,这就要求*部门推进教育行政管理改革,赋予大学更大的办学自主权。与此同时,大学应建立现代治理结构,以促进学术自治和教授对大学的管理。目前,西湖大学已经宣布了办学的宏伟目标,但仍没有改革措施。改革措施对第一所西湖大学的建立至关重要。
(作者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报》(2018-04-17,第7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