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国桥揭秘诺奖背后故事

科普小知识2022-07-28 20:55:22
...

涂有友发现青蒿素,证实临床疗效

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国桥揭示诺贝尔奖背后的故事

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国桥揭秘诺奖背后故事

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国桥在首次临床试验中展示了青蒿素的有效性。南方都市报记者尹来摄

新闻记者殷来、《南方日报》记者毕、、实习生黄耀义、通讯员肖建熙:“屠友友的发现,解除了十几个国家亿万人民的痛苦和悲痛,挽救了无数生命,尤其是儿童的生命。”这是国际科学界对中国首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评价。

事实上,除了涂有友之外,中国医学领域也有很多这样的科学家,他们在青蒿素的研究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李国桥就是其中之一。1974年,他首次证实了青蒿素在治疗恶性疟疾中的速效和低毒性作用,并相继开发了五种青蒿素化合物。他是国际知名的疟疾专家,是青蒿素发明的获得者之一,也是几种青蒿素化合物的发明者。

他曾经拒绝过拉斯克奖的推荐

据媒体报道,涂有友是由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路易斯·米勒(Louis Miller)推荐获得诺贝尔奖的,这位著名的疟疾研究专家也是被推荐获得2011年拉斯克奖的。事实上,米勒那年也是为了拉斯克奖来找李国桥的。李国桥回忆说,米勒还要求他填写当年的拉斯克奖申请表。他清楚地记得表格上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如果你赢得了这个奖项,你认为还有谁会赢得呢?"

"我当时填写了两个人,第一个是涂有友,第二个是罗·. "李国桥当时告诉米勒,如果青蒿素获奖,他最多是第三人,“涂有友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提取物有效的人;罗首次从菊科植物黄花蒿中获得抗疟单体。虽然我已经在第一次临床试验中证实了青蒿素的有效性,但没有屠友友和罗·的发现,我什么也不是。”因此,李国桥当场拒绝了米勒的推荐邀请。

李国桥也为青蒿素研究付出了近50年的心血,他平静地说,“是中国人获奖,青蒿素获奖,这是一件好事。”“反正我们是兄弟姐妹,哪个奖好。这些天每个人都很开心。”

“在涂有友获奖的那天,许多朋友打电话给我看电视,我正在写材料。”李国桥说,材料的内容是向盖茨基金会申请资金。“如果该基金中标,它将首先拨款10万美元,短期内再拨款100万美元,这样我们的研究项目可以做得更多,帮助更多的人。”他们目前的研究方向是希望青蒿素类药物能更快起效,在一天内杀死疟原虫,但现在他们需要服药三天。

自我注射毒虫来测试药物和写自杀信

事实上,李国桥对青蒿素的研究远没有他说的那么冷静。

1968年底,李国桥来到了梁河县一个疟疾多发的村舍。寨子里只有20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有疟疾患者。为了测试针灸治疗的效果,李国桥主动要求护士将疟疾患者的血液注射到他的体内,故意传染给他自己。

李国桥连续4天接受针灸治疗。他没有停止自己的实验,直到他的脾脏和肝脏肿胀,他的整个身体都在发高烧,他处于危险之中。经过这一实践,李国桥完全放弃了“针灸不能治愈疟疾”此后,李国桥加入了中草药研究小组。

1981年8月,为了进一步研究恶性疟的发热规律,李国桥又进行了一次个人实验,将恶性疟患者的血液注入其体内,以体验病情的变化。

这是一个潜在的威胁生命的医学实验。为此,李国桥提前给他的单位和家人留了一张“遗书”——这次测试完全是自愿的。在昏迷的情况下,暂时不应使用抗疟疾药物...这是研究计划的需要。请不要把领导和妻子归咎于测试的执行者。万一真的不幸,那么只要在花环上画一个疟原虫,我就心满意足了……”

你为什么如此依恋青蒿素?这位80岁的老人谈到了过去,但流了两次泪:“我们经常去灾区前线治疗疟疾。在云南省梁河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疟疾患者。我走进一所破房子,看见一对母女因为疟疾瘦得像木头一样。小女孩蜷缩着,她的母亲躺在门板上……”此时,李国桥哽咽了。“后来,其他人告诉我,这个家庭有一对父子,他们几天前因为疟疾离开了。”40多年后,老人仍在哭泣。“这就是我一直在研究青蒿素的原因。”

全球推广青蒿素拯救数百万人

1974年秋天的一个深夜,云南边境耿马县阿瓦山南腊公社的一名孕妇因患有最严重的脑型疟疾而失去了知觉。如果病人像往常一样接受奎宁抗疟药物治疗,十有八九病人会死亡。因此,李国桥根据他以前治疗许多非脑型疟疾患者的经验,决定再次使用青蒿素。但如果病人死亡,李国桥将不得不承担医疗责任。幸运的是,病人终于恢复了意识。

这是人类第一次在临床上用青蒿素成功治愈恶性疟疾。1982年8月,李国桥等人的论文《甲氟喹和青蒿素的抗疟作用》在世界著名的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上发表。此后,青蒿素成为全球抗疟疾专家关注的焦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李国桥一直在向越南、柬埔寨、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印度、东非的肯尼亚、西非的尼日利亚和南非以及拉丁美洲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推广青蒿素。

2006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园的李国桥教授和宋建平教授率领一个小组前往非洲科摩罗,实施复方青蒿素快速消除疟疾项目。该特别工作组设计了一个新的抗疟疾项目“为所有人服药”。经过几年的推广试验,科摩罗在2014年实现了零疟疾死亡,疟疾病例数降至2 154例,比2006年减少了98%。

2013年8月,科摩罗联盟副总统兼卫生部长福阿德·穆哈吉来到广州,向为科摩罗消除疟疾做出重要贡献的李国桥和宋建平授予总统勋章。这是该奖章首次授予外国教授。

研究青蒿素近半个世纪后,老人心中仍有一幅宏伟蓝图:将疟疾防控思路从“以消除传染源为主”转变为进一步控制传染源,开发毒性更小、药效更快的青蒿素复方药物。"我对复方的想法是一天见效,而不是三天。"

"青蒿素专利是有限的,注册后可以复制."

李国桥教授表示,三大传染病专利药物可以按照国际规定进行仿制

杜南新闻记者袁迅杰和涂有友获得了诺贝尔奖,使得“青蒿素”几乎成为过去两天最热门的词。青蒿素产品专利在国外注册的问题再次被搁置。

著名疟疾防控专家、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教授昨日在接受杜南记者采访时表示:疟疾药品注册专利存在限制,因为国际上早已有规定,疟疾、艾滋病和结核病三大疾病的专利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被他人复制。

李国桥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疟疾、艾滋病和结核病是世界上三大传染病。然而,几年前世界卫生组织规定,这三种主要疾病的药物已经申请了专利,一些国家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复制你的专利。因为这三种疾病对全人类都有害,我们必须让每个人都享受这种新药。”

记者浏览了这些数据,发现关于药品专利保护和生命健康保护的争议一直在上升。

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从保护知识产权的角度通过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该协议被认为过于强调药物的专利性质,淡化了其保护生命和健康的特殊性质,因此一直存在争议。

2001年,在卡塔尔发表的《多哈宣言》强调了采取措施保护公共健康的重要性。

2003年,世贸组织总理事会通过了《关于执行多哈宣言第6段的决议》,该决议还指出,发展中成员国和最不发达成员国可以为公共卫生目的实施“强制性许可制度”,而无需专利权人许可生产、使用和销售专利药物,用于治疗在它们国家发生公共卫生危机时造成公共卫生危机的疾病,如艾滋病、疟疾、结核病和其他流行病。

2005年,世贸组织通过了修订tripps协议的议定书,允许世贸组织成员国为保护公共健康利益实施强制性药品许可,为发展中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强烈模仿药品扫清了法律障碍。

李国桥认为,青蒿素的研究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消灭疟疾,所以其他人注册的青蒿素专利可以在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复制,以治疗疾病和拯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