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明晰家养野生边界 确保茸鹿种业安全

科普小知识2022-07-28 22:41:25
...

最近,《科学》杂志刊登了三篇中国学者呼吁关注野生动物的文章。文章指出,现行政策法规对“野生动物”的模糊定义导致执法混乱和漏洞。现行法律保护稀有、有益、经济或科学价值的陆生和水生野生动物物种,但没有区分圈养和野生种群。野生和圈养种群之间难以区分的差异为非法野生狩猎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其融入农业,然后流入市场。

今年,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全面禁止非法买卖野生动物和全面禁止食用《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以外的野生动物的法律和政策。这将有效阻断病毒、细菌和微生物在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传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健康的中国法律体系奠定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这可能会对尚未被明确定义为普通畜禽或野生动物的物种产生巨大影响,如鹿茸产业。

鹿角包括梅花鹿、马鹿等。它的主要目的是生产鹿角。中国的鹿茸鹿有着悠久的人工驯养和人工繁殖的历史。现代人工养殖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已成为农业和农村地区的重要特色产业。2019年饲养梅花鹿的平均净收入为每头鹿1200元。鹿角的市场需求巨大。梅花鹿基因组研究发现鹿茸的快速生长与肿瘤调控途径高度相关,但鹿茸的生长是可控的,这可能为未来的肿瘤控制提供一个生物学模型。

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鹿茸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受国外市场影响和管理边界不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市场份额从2000年的90%急剧下降到目前的10%。我国的马鹿产业已经被打垮,种群数量降到了历史最低点,能够繁殖的母鹿比例还不到20%。梅花鹿产业也面临风险。中国鹿产业面临巨大风险,形势十分严峻。

首先,家养野生种群共存,管理边界难以划分。尽管中国有大量的鹿角鹿,但它们并未被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也不受《畜牧法》的保护。因此,人工饲养鹿角鹿似乎没有法律依据。

人工饲养的鹿与野生鹿在外貌上很难区分,这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无论是驯养还是野生,无论是实施《畜牧法》还是《野生动物保护法》,都很容易造成行政和司法界限不清。因此,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和国家林业和草业管理局多年来未能就鹿和其他动物是否应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达成共识。

家鹿和野鹿之间没有明确的鹿茸品种定义,不利于人工养鹿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野鹿的有力保护。它进退两难,双方都受到了伤害。

其次,种质资源保护不足,养鹿业安全堪忧。现有梅花鹿品种数量持续减少。通过DNA检测,纯种梅花鹿在“鹿王鉴定”中的比例不到8%。中国未来将面临没有纯种狗的尴尬局面,发展趋势令人担忧。

受产业低迷影响,我国鹿茸种质资源保护薄弱,投入不足,种质资源严重缺乏,大多数物种濒临或极度濒危,鹿茸种间杂交严重,资源流失严重,物种退化严重,鹿茸种业安全危机迫在眉睫,令人担忧。

作者建议,首先要明确家畜和野生动物的界限,实行分类管理。介绍了“家鹿”的概念,并扩展了“家梅花鹿和家马鹿”的含义,将“野生鹿”作为野生动物与“野生梅花鹿和野生马鹿”区分开来。

家鹿和野鹿应该区别对待和分类。应尽快将家鹿列入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并按照《畜牧法》进行保护性养殖和生产管理。野生鹿受到《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保护。

我们必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来严格区分家养鹿和野生鹿。中国农业科学院专业研究所特种动物遗传资源创新团队采用30X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进行聚类和SNP分析,可以有效区分家鹿和野鹿,为分类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第二,实施基因改良计划,确保养鹿业的安全。尽快启动“国家鹿遗传改良计划”,组建鹿源基地,开展良种鹿登记,建立鹿信息系统数据库。

建立纯家养鹿场,有序推进鹿茸种间杂交,提高良种化水平。以提高鹿茸质量和挖掘品种潜力为主要方向,明确各品种育种方向,推进基因组选择平台建设,完善专用品系育种路径,提高种源基地良种推广能力,拓展基层人工授精服务网络。推进产学研合作养殖机制创新,整合产业资源,保障养鹿业安全,促进养鹿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做好行业顶层设计,加大对鹿角的支持力度。抓紧制定《中国鹿茸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规划产业布局,划定优势生产区域,确保种业安全,提高产品自给率,加强政策引导,夯实发展基础。合理布局鹿为鹿角,鹿为肉,鹿为双用发展路线图。

第四,加强鹿茸遗传育种、健康养殖、产品加工、质量安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尽快启动肉用鹿品种选育工程,通过杂交育种和基因组选择,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肉用鹿专用品种或品系。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鹿茸从产地到产品的追溯体系,实现正向追溯和反向追溯,确保鹿茸食品和基于鹿茸产品的中药原料的安全,促进鹿茸产业和大型健康产业的优质发展。

(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专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