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聂耳与《义勇军进行曲》

科普小知识2022-07-29 11:30:53
...

每天早上,当你举起右手奏起庄严的国歌,向庄严的五星红旗致敬时,你一定想知道这首歌的故事!

这首歌是音乐家聂耳在1934年创作的,当时被称为“志愿者的进行曲”。它是如何成为我们的国歌的?聂耳是谁?好吧,让我们给你讲一个关于这个的故事。

聂耳,原名聂守信,云南玉溪人。他从小就勤奋好学,多才多艺。在民间音乐和戏剧的影响下,他能演奏各种民族乐器。18岁时,聂耳考入上海岳明歌舞团。受进步思想的影响,聂耳很快参加了左翼文艺工作。自1933年以来,他已经创作了41部作品,其中大部分是杰出的。他的歌曲反映了阶级压迫下广大工农群众的苦难和斗争。

一九三四年,日本帝国主义夺取了我国东北三省。在日本侵略者的蹂躏下,人民一个接一个地冲向抗日前线,抗日战争的吼声响彻长城,响彻大江南北。进步的文艺工作者目睹了土地的丧失和人民的苦难。他们都很愤怒,一个接一个地拿起笔,创作了一批鼓励人民抗战的作品。当时著名作家田汉创作了电影剧本《风云儿女》。其中一首主题歌是《志愿者的进行曲》。田汉写完电影故事后,被反动派*在苏州*。这首歌的歌词是在他被捕前匆忙写在一根香烟的锡纸上,后来被夏衍交给聂耳。

起来吧,不想当奴隶的人,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当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的阶段时,

每个人都*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同心同德,勇敢面对敌人的炮火!

聂耳看到这首充满爱国情感的歌词,全身热血沸腾。他把歌词读了无数遍,脑海中闪现出画面。他似乎看到了:日本帝国主义正在杀害中国同胞,英勇的中国儿女在战场上以猛烈的炮火奋勇向前...激情一个接一个变成了有力的音符。整首歌只有开头几个字,他亲自给一位老太太吹小号...

聂耳的革命活动引起了反动派的注意。为了聂耳的安全,党安排他出国留学。他拿着未完成的乐谱登上了开往东方的船。汹涌的海浪、澎湃的情感和阵阵海风使他仿佛听到了祖国的哭声。他熬了一夜,终于完成了歌曲《志愿者的进行曲》,并在1935年夏天把它送回了祖国。这是聂耳一生中的最后一首歌,也是他的“最后一声咆哮”。它给了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鼓舞和战斗力量。无数革命先烈唱着这首战歌,胸前冲向敌人的枪口,欢迎祖国的解放。

1949年,*和周总理在北京为新中国的成立典礼做准备。国旗和国徽都设计好了,但是国歌还没定下来。著名画家徐悲鸿认为,《义勇军进行曲》在中国人民争取*和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鼓舞作用,应该成为我们的国歌。周总理立即表示支持,*也表示同意。因此,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正式通过了《*国歌》。1978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正式通过了《*国歌》。

每当我们听到庄严的国歌,我们就会想起伟大的祖国,它经历了多少风浪、困难和障碍,有多少革命烈士为它战斗和牺牲,建立它是多么困难!国歌是祖国的象征。这就像一个战斗的号角,永远在召唤我们“前进!”前进!前进!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