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黑龙江科普信息化工作调研报告——科协组织与当地媒体合作的经验、问题和建议

科普小知识2022-07-29 17:51:41
...

内容摘要

1.媒体传播组织和媒体传播组织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科技协会和媒体组织的默认策略。这一组织调整为科普工作和媒体职能的信息整合创造了机会。

2.移动互联网的垂直应用倾向于打破科技协会系统固有的组织边界。基层科协组织的传统工作领域被压缩。拓展基层科协的活动空间是向基层普及科技信息的关键。

一.可复制的做法和经验

(1)整合地方科普媒体资源,推进科普信息布局。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黑龙江省科协提出了“内容为王、科普定制、精准推送”的发展理念,探索了“科普+媒体”、“科普+广告”、“科协自媒体”等科普信息化新模式。黑龙江省科协利用传统科普的专家和知识优势,与多家媒体开展了深入合作,逐步完成了“一网三平台”的科普信息布局。与Sina.com合作建立“科普龙江”网络和新浪黑龙江科普频道,使科普网站能够成功进入主流媒体门户;与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建设“科普云服务惠农”平台,为全省农业人口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科普惠农服务;此外,“慧能热线”、“龙江科普”、“老科”等微信平台已经与多家媒体合作搭建,为科普受众的在线互动开辟了空间。

这些经验表明,积极整合媒体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将传统科普资源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将科普信息服务融入人群活动空间是提高科普服务水平的关键。

(2)抓住传统媒体转型和新旧媒体融合的机遇,实现科普与媒体信息化的双赢。

黑龙江是全国耕地面积最大的农业大省。科普和农业效益在农业人口中有很好的群众基础。2015年是科普信息化的第一年,恰逢传统媒体转型和新旧媒体融合,为“科普+媒体+信息化”创造了天然的机遇。黑龙江省科协抓住机遇,与龙光农村站深入合作,搭建了“龙江科普农业效益云服务”平台。该平台以农村广播“农业惠农热线”为纽带,通过广播、微信、热线等多种媒体渠道。,整合农业效益服务资源,促进农业技术供需互动。

借助全省科技协会系统,该平台整合了全省农业科技专家资源,组建了“龙江科普与农业效益专家服务小组”,邀请了全省600多名农业科技专家参加。除了广播和热线等传统方式,该平台还推出了微信平台“慧能热线”,该平台设置了三个互动版块:“我想问”、“我想学”和“我想找”。自8个月前推出以来,已有超过7万名用户关注微信号,超过40万人阅读了推送的“美丽乡村活动”报告。结合在线广播和微信互动,平台定期派出团队在全省范围内组织“科普博览会”等线下活动,利用主持人的名人效应聚集科普人气,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慧能云服务”平台通过科普技术资源与媒体合作,利用微信平台搭建互动渠道,链接活动,打造科普品牌。其成功经验值得在全国推广。

(3)释放所有媒体的潜力,为传统科普注入新的活力。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黑龙江省科协和新浪黑龙江联手打造了“科普龙江”网络和新浪黑龙江科技频道,呈现科普新闻、热点、视频等全方位信息内容。黑龙江省科协也推出了“科普龙江”微博号码,新浪提供微博运营培训。“科普龙江”的信息战略还包括将科普新闻放入新浪黑龙江首页的“龙江新闻”,利用新浪企业微博的运营资源实现“科普龙江”

微博号码与新浪官方微博的内容相关联。在线下活动推广方面,Sina.com利用其渠道资源和传播影响力,与黑龙江省科协联合开展了“科普龙江之旅”、“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等品牌科普活动。例如,新浪结合其新鲜旅游计划,与黑龙江省科协联合定制了新鲜旅游科普龙江之旅,目的地设置为省科技馆和科普教育基地。利用Sina.com、龙江科技频道和新浪微博作为媒体宣传阵地,加强对黑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示范区的宣传,共同打造黑龙江省科普“地图”。黑龙江省科协利用新浪的全媒体资源,在网上和网下搭建科普生态圈,实现科普信息资源、场馆资源和活动空间的“无缝连接”,克服了科普资源的组织和生产不能适应传播生态和人群活动结构变化的难题。

二。推广中的困难和问题

(1)“大众科学高于一切”和“大众科学第二屏幕”之间的关系需要澄清。

科普信息化必须适应多媒体、多渠道、多终端的传播方式。然而,基层科普受众的媒体依赖和信息接受习惯是非常多样的。例如,龙江科普惠农云服务平台的“叠上科普”实际上是一个传统的广播,手机微信是其“科普二屏”。由于广播可以同时聚集大量的听众,信息传播效率相对较高,广播的功能主要是大众传播,微信的功能主要是用户互动。然而,在社区科普信息化工作中,科普大屏幕往往被用作“折叠上方”,关联的移动微信被用作“第二屏幕”。鉴于科普大屏幕的集中沟通能力不如微信,这种定位是否合适还有待讨论。

(2)基层科普缺乏新的方向和新起点,成为基层科普信息化的制约因素。

目前,基层科协对科普信息化持相对矛盾的态度。一方面,科普信息化需要高质量的资源,但由于基础设施和信息化能力的水平,这些资源无法得到有效的组织和利用。另一方面,随着信息议程的深化和人群活动空间的转移,传统科普资源建设相对停滞,原有的基层科普抓手日益边缘化。移动互联网的垂直应用倾向于打破科技协会系统的组织边界。省、市、两级科技协会仍可在平台、资源和活动领域上分工,但县级科技协会的传统工作领域已被严重压缩。在这种情况下,激活县级科协在科普信息化过程中的活动能力,可能成为科普信息化落地基层的关键因素。

(3)科技协会系统的组织网络优势面临挑战。

科普信息化的首要目标是将科普资源和服务随着人群活动在技术、模式和空间上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由于地方科技协会系统在人员组织、信息管理、数据共享等方面跟不上信息化步伐,在资源整合、沟通联动、需求定位等方面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媒体环境和沟通结构。面对科普信息化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上下协调、快速衔接的科协系统组织网络的原有优势正在恶化。

三。对策和建议

(1)抓住国家信息化发展机遇,积极融入科技、教育、文化、媒体等行业的信息化进程。

建议各科技协会组织基于科普的传统优势,在内容组织、渠道建设、项目运作、受众培训等各个方面与上述信息领域紧密联系、深入合作。

为了实施“互联网科普”战略,“嵌入式新闻”、“嵌入式内容”和“嵌入式服务”等合作方式应成为科普信息化的新常态。

(2)关注主要受众的活动空间,灵活选择“大众科学高于一切”。

建议一方面选择通信效率较高的通信渠道或终端作为上述文件夹,另一方面选择能够实现观众互动、内容定制或需求反馈的渠道或终端作为第二屏幕。另一方面,应根据科普信息的内容、形式和传播目标灵活设置首选传播渠道。

文件夹上方的科普和第二个屏幕之间的内容交互也将成为增强用户粘性的关键。

(3)建立基层科普信息化专项预算体系,增强基层科普信息化活力。

建议从两个方面提高基层组织在科普信息化中的活动能力:一是在全国各地的科普信息化项目中预留一定的专项预算,用于购买科普信息化内容的版权,打造传统的科普内容载体,形成线上线下科普资源开发的闭环;二是鼓励科普信息化建设与线下科普活动的联动,拓宽基层科协组织的参与空间。

(4)搭建科普信息管理平台,为科协组织的互联网活动开辟空间,重建科协系统在移动互联网中的组织网络优势。

建议长期规划,有序推进科协系统科普信息多层次管理平台建设。

该平台有三个功能:一是作为各级科技协会系统的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各级科技协会组织之间的数据共享、上下协作和沟通联系;二是作为基层组织的工作场所,联系各种基层工作,或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和活动空间;三是连接各级科技协会建立的科普信息平台,访问和保存重要的科普数据,储备和挖掘数据资源的价值,不断提高科普信息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