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胡继忠:航空界的“蜜蜂”

科普小知识2022-07-30 09:21:25
...

胡继忠:航空界的“蜜蜂”

胡基中正在驾驶“蜜蜂”系列M16直升机。

不久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退休教职工党支部书记查国庆接到了一个电话。在电话的另一端,一个老人的声音焦虑而认真:“我担心疫情在这个国家爆发。我决心捐30万元。请帮我实现这个愿望。”

面对来势凶猛的新皇冠肺炎疫情,全国各地的单位都在热情地捐钱捐物,中国北方航空公司也不例外。在此期间,仅学校就有1400多名退休党员作出了贡献。然而,30万元的金额仍然让查国庆大吃一惊。更何况,电话那头的老人已经84岁了。查国庆温柔地劝老人把钱留给老人。

然而,老人拒绝挂断电话。相反,他一再恳求道,“我在高中时就加入了中国*。我当了66年党员,一生中从未向党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这也是我第一次向党组织求助,希望能帮我解决这件事……”最后,查国庆被老人的真诚深深打动,同意了这个请求。

这个老人是谁?

"为老百姓做点事是我们的责任。"

老人的名字叫胡基中。退休前,他是北航航空学院灯光机房的主任。与他的真名相比,胡基中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蜜蜂的创造者”系列飞机。

只要对中国国产飞机的发展历史略知一二,我相信对于国产“蜂”系列轻型飞机来说就不会太陌生。如果大型客机是交通工具,那么超轻飞机的功能是多样化的。超轻型飞机因其重量轻、体积小而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畜牧业、航空摄影、地质调查、空中巡逻、飞行训练等领域。

1975年5月,中国第一只国产“蜜蜂1号”在北京桐县机场被冲上蓝天。胡基中是“蜜蜂”系列飞机的首席设计师。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上,他和他的同事们填补了中国的许多空白,如超轻型飞机、载人热气球和同轴直升机。

胡基中对飞机设计的痴迷源于他的高中时代。

1936年,胡基中出生在中国东北贫困山区的一个小镇上。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和学习,并在担任中学学生会主席时加入了中国*,成为当时仅有的两名学生党员之一。

当时,抗美援朝战争如火如荼,他的家乡深受影响。胡基中当时有一个想法——有一天我们会有自己的飞机。在日记中,还是一名学生的他写道:“我想把我的一生献给我祖国的航空事业。总有一天,我会高兴地看到一种新型飞机在空中飞行,让它猛烈地打击祖国的敌人,为祖国服务。”

带着这样的信念,高中毕业的胡基中考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学院(北航的前身),主修航空发动机,毕业后留在学校教书。

胡基中设计超轻型飞机的想法源于他看到农民肩上扛着手持喷洒设备在田里工作的经历。这不仅缓慢,而且非常费力,有时甚至导致中毒,所以他决定设计可用的农用飞机。从1973年开始,他制定了一个十年计划:为第一个五年做准备,学习设计的相关知识;经过五年的行动,建造了这架飞机。

五年后,在1978年,胡基中接受了一项设计超轻降落伞翼机的任务。兴奋之余,他立即付诸行动,并迅速完成了飞机的总体设计和部件设计。

在此期间,胡基中担任了几个职位,晚上是设计师,白天是工人、工匠、检查员、调度员和后勤人员。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他们正在做大量的工作。直到今天,一些参与“蜜蜂”系列飞机开发的人仍然印象深刻:“胡夫是如此精力充沛,他被感动跟随他。”

仅仅五个月后,飞机就被制造出来了。胡基中将飞机命名为“蜜蜂1号”。

“为什么它叫蜜蜂?蜜蜂努力工作,什么也感觉不到。我们这些人整天都很忙。为老百姓做点事是我们的责任。将我们的工作与蜜蜂制造的蜂蜜进行比较是非常恰当的。”胡基中说。

“像一头牛一样,把你的一生献给世界”

“蜜蜂1号”的成功试飞只是开始。此后,胡基中带领团队研究了降落伞翼机的气动特性,并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数据。从1980年到1983年,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他成功地开发了四种超轻型飞机模型,如“滑翔伞”、“飞舟”、“蜜蜂2号”和“蜜蜂3号”,并在当时广泛推广。

1987年,新西兰总理访问我国,“蜜蜂”飞机作为国家礼物赠送给新西兰总理。

1989年,胡基中和一些航空爱好者用三架“蜜蜂”3C飞机在中国北部进行了一次10000公里的编队飞行,全程5100公里,创下了超轻飞机长距离编队飞行的纪录。

1995年9月,他和他的团队研制的同轴无人直升机首次成功飞行,再次填补了国内航空领域的空白。

2005年,同轴无人直升机实现了50公里的自主往返飞行。

2010年,同轴无人直升机M28(海鸥二号)实现了自动起飞和自动着陆飞行。

……

在过去的30年里,胡基中和他的团队已经开发了20多种“蜜蜂”系列飞机,从翼伞飞机、超轻飞机、同轴直升机到热空气飞艇和氦气飞艇。现在,“蜜蜂”系列飞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国民生活的许多领域,他本人也赢得了许多荣誉。

然而,胡基中对此很不以为然。在其他人的眼里,这个“蜜蜂”先驱仍然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整天在实验室和试验场之间忙碌,以至于他周围的人都说他像一台机器。只有机器出了故障,不得不停下来修理,而胡基中的“机器”经常“出故障”——他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手关节肿胀,生病时无法弯曲。他的爱人帮他织了一副厚手套,整天戴在手上。在外场试飞期间,戴手套不方便,所以他用棉布包好指关节,专心工作。

对此,胡基中说:“如果一个人永远忠诚,没有个人的保留,把他的一生献给党,那么他将用尽他生命的最大限度。这样,他的生活就不会有痛苦了。”

有趣的是,整天忙于工作的胡基中不知道自己挣了多少钱,也不知道自己挣了多少钱。负责工资分配的同事经常跟他开玩笑说:“下次我再发工资的时候,我会给你扣几个。”他总是嘲笑这个。

胡基中也不是专业职称评定和功勋奖励方面的专家。他设计的许多飞机赢得了奖项,但很少是他自己宣布的。在研究团队中,他有最大的责任和最多的任务,但他从不拿更多的钱。

“我不喜欢名声,也不需要被人知道,只要我能像一头牛一样把我的一生奉献给这个世界。”胡基中说:“金钱、名誉和财富都是外在的东西。生命不会带给他们,死亡也不会带给他们。对待他们的最好方式是轻描淡写,无动于衷,沉着冷静,不要把他们放在心上,更不要刻意追求他们。这样,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而不会被名利所困扰。”

“我们会做任何社会需要的事情。”

然而,当新的皇冠肺炎疫情爆发时,一向对金钱漠不关心的胡基中真的很担心。我们这么着急的原因是中国北方航空公司党委发出的通知。

新的冠状肺炎疫情爆发后,胡基中从外地回到北京,仍然被隔离在家里,一直在听如何捐钱和爱心。不久,他很高兴地看到北航党委下发的捐赠通知,但通知中规定“原则上捐赠金额不得超过100元”的规定再次困扰着他。

他想捐30万元。

很无奈,他拨通了查国庆的电话,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开头的场景。

3月4日,就在隔离期结束后,胡基中申请入学,并提前联系了校友基金会等相关部门。3月5日,胡基中赶到办公室,拿出了自己的银行卡。他的腿和脚有点不方便。他需要慢慢扶着楼梯上下。查国庆几次试图帮忙,但他都拒绝了。

按照程序完成捐赠手续后,胡基中终于松了一口气。他说,他非常感谢学校给了他这个机会,“让我在当前的疫情下,作为一名*产主义者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查国庆等人看来,胡基中的慷慨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因为他一直是一个“仁慈的”人,这种“给予”往往超出了金钱的范围。

例如,胡基中一生都在研究飞机,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大力支持对航空事业感兴趣的各种人——对于他的同龄人,他毫无保留地向彼此介绍自己的经历;他热情支持业余航空爱好者并帮助他们发展。对于那些对轻型飞机的应用和发展感兴趣的人,只要他们认为对方不是为了纯粹的利润,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给予技术指导。

有些人曾经开玩笑说他太愚蠢了。毕竟,现在收取一些咨询费是合理的。胡基中的回答仍然是一句老话:“我们会做任何社会需要的事情。”在他看来,“超轻型飞机在中国是一个新生事物。如果人们对它了解不够,或者由于工作粗心而遭受挫折,那么我们就是对我们的祖国有罪。”

王继东是胡基中的学生。如今,他是北京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直升机研究所的副所长。他印象深刻的事实是,没有太多的钱发展“蜜蜂”飞机,但胡基中仍然经常支持北航学生的科技活动。"北航小型飞机协会是在胡先生的支持下成立的."

“1994年和2013年,胡先生为大学生组织了两次夏令营。2013年,他提供了自己的50万元研究基金,支持航空学院的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王继东说,此外,胡基中认真对待他的工作。他会仔细检查所有的设计图纸和报告,并逐字校对。平时,工作迅速而果断,只要一想到什么,就会立即处理,毫不拖延。

“无论是胡先生乐于助人还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从言语到行动的良好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我们将继续这种精神。”王继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