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访国科大副校长高鸿钧院士:科研教学一家亲

科普小知识2022-07-30 15:05:26
...

2015年1月24日,按照“科教一体化”*组建的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二级学院成立大会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隆重召开。

该学院的成立不仅将国立科技大学物理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而且标志着在建设一所国际化、独特化、优势化的研究型大学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物理科学研究院的科教融合过程,记者近日采访了国家科技大学副校长、物理科学研究院院长高鸿钧院士。

整合科学与教育的唯一途径

高鸿钧院士首先向记者介绍了物理科学研究所成立的背景和过程。2012年6月,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院长白院士提出了“科教一体化、教育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十六字方针,作为国家科技大学的一项全新办学方针。2014年4月,当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中立院士兼任国家科技大学校长时,他再次强调:“国家科技大学必须走”科教一体化之路。同年夏,丁中立召集相关研究机构负责人,召开了由科教融合卓越中心主办的基础学院建设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的统一指导下,“科教一体化”物理科学研究所建设有序推进,并于今年年初正式成立。

那么,在科学与教育一体化的概念下,物理研究所和原来的物理研究所有什么区别呢?高鸿钧解释说:“新物理研究所和原物理研究所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在原物理研究所的基础上,一方面,物理科学研究所的教学平台集科学与教育于一体,汇集了适合各研究所教学的优秀科研人员;另一方面,学校总部的教师也融入了研究所的研究平台。”新的物理科学研究所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主办,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力学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所和物理化学技术研究所协办,由物理、现代物理、力学和工程热物理四个系组成。可以说这个系统是完整而强大的。

高鸿钧认为,这种将科学与教育相结合的想法既创新又自然。他说:“作为中国科学院领导下的国家科学技术大学,如果我们想使教育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并与时俱进,我们自然会考虑收集中国科学院最好的教育资源。每个研究所都有强大的研究平台和优秀的研究团队,这是HKUST最可靠的资源。”从这个角度看,科教一体化是国立科技大学提高办学水平的必由之路。

校本部平台与研究所平台整合在一起,整合平台更高、更大、更强,更符合跨学科研究的客观需要在这一点上,高鸿钧相当有信心。

新天气,三赢局面

科教一体化后的物理科学研究所将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新氛围?高鸿钧表示,科学与教育融合后的物理科学研究所将为教师、学生和研究人员创造“三赢”局面。

高鸿钧说:“实事求是地说,在科教一体化之前,国立科技大学校本部的科研条件、研究高度和规模都非常有限。目前,校本部的教师可以融入研究所,共同申请科研项目,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对于校本教师来说,它对提高他们的科研条件和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对该研究所的科学家来说,这样一群新的力量加入他们的研究团队也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力。”

同时,高鸿钧指出,科教一体化带来的最大优势仍然体现在国立科技大学的教育上。他说:“国立科技大学招收本科生,引进高素质的学生。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机会,让这些优秀的本科生接受最好的教育,在科教一体化的平台上与杰出的科学家一起进行科学研究。”至于研究生教育,高鸿钧认为,教育与科学研究之间的联系不顺畅之前或多或少存在的问题,将通过科学与教育的结合来解决:“过去,我们的教育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的导师和进行理论讲座的教师不是同一个群体,这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科教一体化后,学生的教师和导师实现了身份的统一。研究生也有机会聆听著名科学家的课程,在高水平科学家的指导下从事科学研究,这对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研究理念具有重要意义。科学与教育的结合反映了我们国立大学教书育人的真正决心。"

国立科技大学的课程也相当明亮。根据高鸿钧的介绍,物理科学研究所的实验课程数量只有普通大学的一半。“我们的定位是精英培训,因此我们删除了一些过时的内容,保留了尖端和更有价值的知识和技术。”减少课时是为了给优秀的学者更多的空间来解释他们各自领域中更深层次的内容。也是为了给学生更多的时间阅读文件,听讲座,做讨论,把他们的精力投入到个性化学习,找到自己的兴趣,探索自己的方向,挖掘自己的潜力。

面对怀疑,充满信心

创新的勇气总是受到质疑:“如果科学家在科学研究中表现出色,他们能给我们上好课吗?”对此,高鸿钧说:“别担心!我们邀请来上课的所有科学家都是表达能力强、逻辑性强的科学家。我们不会邀请任何“用茶壶煮饺子”的人,因为茶壶里有一张嘴是不会倒出来的。高鸿钧说,“我们国家科技大学并不缺少有教学经验的杰出科学家。有些教师甚至在世界顶尖大学有教学经验。即使有些科学家以前没有谈过这门课,他们良好的表达能力,加上优秀的科研素养,是这门课质量的保证。科学家的讲座没有照本宣科,更不用说脱离现实了。当学生走进实验室时,他们会发现老师所说的可以很好地用于他们自己的科研实践。"

高鸿钧多次强调,科学家的教学不是噱头,而是国立科技大学运行所必需的。“既然我们的目标是培养科学技术方面的领军人才,我们就必须让学生了解一门学科的发展过程,遵循这门学科的主导方向,同时对科学研究工作有一个实际而具体的了解。这就要求国立科技大学的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播者,还要成为引领前沿的知识创造者。只有把优秀的科学家放到这个平台上,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科学精神和良好创新意识的新一代科研人才”。

其他人担心允许杰出的科学家教学生会影响他们自己的科研工作。这也是我们学术研究的损失吗?在这方面,高鸿钧认为没有必要过于担心。他说:“首先,我们邀请的大多数老师都是资深科学家。他们领导的科研团队是成熟的,有可靠的骨干力量。他们的科学责任在于思考,而不是花大量时间在琐碎和具体的工作上。此外,这些科学家对教育感兴趣并充满热情。他们想发自内心地做这件事,并且有很高的热情。退一步说,即使在科研上做出一点牺牲,我们的人才培养也会有大的收获!因此,我认为,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体而言,我们的收益都远远大于损失。”

事实上,国立科技大学一直有科学家授课的传统,并且不乏热心教育的科研人员。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的李家春院士已经上课很多年了。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工程热物理教研室副主任聂超春有11年的教学经验。他关于“高级工程热力学”的讲座是从国立科技大学1700多门课程中选出的52门“优秀课程”之一。“这些‘科学家和教师’具有国际领先的教学理念,教学效果明显突出!”高鸿钧自信地说。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高鸿钧的语气保持坚定和乐观。可以看出,他对物理科学研究所融合科学与教育的巨大努力充满信心。谈到物理科学研究所的未来,高鸿钧满怀深情地展望:“愿意将科学与教育相结合的物理科学研究所,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顶尖的物理研究所之一,并将在世界上变得越来越先进。”

采访笔记

等待

如果教育侧重于继承,科学研究侧重于创造,那么“科学与教育融合”的真正含义可能在于传递知识和思想,同时传递那颗恒星创造的火花。正如耕种过的人最了解稻米的甜味一样,探索过的人可以理解发现的喜悦,迷失过的人可以理解理解的狂喜,而创造过的人可以衡量结果的份量。杰出的科学家能够传授给学生的是知识创造者的独特思维、情感和经验。著名教师和高水平学生之间的冲突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和想法?这是“科教结合”的实践,也是最值得我们期待的地方。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