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发现极少有论文作者选择匿名同行评议
与西方国家的研究人员相比,中国的科学家将要求《自然》杂志更频繁地对他们的论文进行双盲同行评审。
资料来源:艾米丽·彼得森
一旦论文被提交给杂志,对于审稿人来说,知道谁写了论文有多重要?
调查显示,许多研究人员更喜欢匿名,因为他们相信匿名会给他们的论文一个更公平的评价。然而,由自然出版集团(NPG)进行的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如果有选择的话,只有八分之一的作者真正愿意接受评论家的盲目评论。最近在第八届国际同行审议大会上提出的这项研究还发现,双盲论文不太可能被接受。
大多数论文都是以一种单一的盲目方式进行审查的。换句话说,评论家知道论文的作者是谁,但事实并非如此。理论上,知道作者的名字会让评论者对来自特定国家、少数民族或女性的研究人员产生有意或无意的偏见,并对该领域的知名研究人员更加友好。双盲评审将消除这些偏见。《行为生态学》杂志2007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当使用双盲评审时,该杂志将发表更多由女性作者撰写的论文,尽管一年后该结论将受到其他研究者的质疑。2013年,一项针对4000多名研究人员的调查显示,3/4的受访者认为双盲评审是“最有效的方法”。
然而,这种方法也有缺点。该杂志列出了作者如何保持手稿匿名的清单,例如避免使用“我们以前发现的”这样的词,并从计算机文件中删除某些类型的元信息。然而,一些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发现几乎不可能确保完全匿名。
2013年,NPG的两个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和《自然-气候变化》开始向作者提供匿名同行评议选项。两年后,《自然》杂志报道说,只有五分之一的作者要求这项服务,远远低于编辑的预期。然而,作者的反应非常积极,所以NPG决定将这个选项扩展到所有的期刊。
在最近的一次同行审议会议上,来自NPG的Elisa DeRanieri展示了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期间提交给该集团25种期刊的106,373篇论文的数据。只有12%的情况下,作者会选择双盲评审。他们最常选择对提交给NPG最权威期刊《自然》的论文进行双盲评审(14%)。在《自然》的“姐妹期刊”中,这一比例为12%;对于开放存取期刊《自然通讯》,这个比例是9%。
这些数据表明,害怕可能的歧视可能是一个主要因素。大约32%的印度作者和22%的中国作者选择了双盲评审,而只有8%和7%的法国和美国作者选择了这种方法。与此同时,这一选择在来自较不权威的研究机构的作者中更受欢迎(基于2016年《泰晤士高等教育排行榜》)。德·拉涅利说,在这方面,女性和男性作者没有区别,“这非常令人惊讶。”(慢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