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施仲衡院士:地铁越修越多,为何愈加拥堵

科普小知识2022-07-30 22:51:15
...

现在我们的大问题是,当新市长到来并提出新的要求时,路线将不得不因此而改变。

葛和是《望东方周刊》的特约撰稿人

地下铁路作为缓解城市拥堵的重要手段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正在经历着中国前所未有的建设高潮。

例如,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铁工程咨询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中恒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介绍,目前中国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超过2500公里,其中81.7%为地铁,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

结果,中国成为世界上地铁线路最长、轨道交通比例最高的国家。

然而,以北京为例,尽管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以地铁为基础的公共交通得到了大力发展,至少在市民的感受方面,交通变得日益拥挤。此外,虽然里程大大增加,地铁本身也成为一个尴尬的负担。

作为中国权威的地铁专家,施中恒并不主张地铁网络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张。

因为除了许多技术问题,如转移和节能,中国的地铁还面临着一些更深层次的挑战,其中许多是地铁系统本身无法克服的。

例如,地铁建设需要跟上城市规划,而城市规划是不断变化的,深深地渗透着行政长官的意志,因此显得凌乱和疲惫。

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施中恒对“市长决定”表示强烈反感,因为他曾为多个城市提供地铁建设咨询。

他强调,轨道交通不是地下铁路。

地铁建设不再仅仅是中国城市交通领域的一个问题。它深刻而直接地反映了整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许多挑战。

改变市长,直线到环线

东望周刊: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你一直在谈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导致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交通堵塞和越来越拥挤的地铁?

史忠恒:拥堵问题始于规划。我们目前的计划总是在变化。轨道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部分,但城市规划已经重新调整。例如,一位副部长最近谈到了北京天通苑的问题。当我们第一次检查北京地铁5号线时,计划中没有天通苑站。当时,客流预测单元给出的客流预测与通车后的实际客流相差甚远。

城市规划总是在变化。例如,北京*商务区现在越来越向东移动。大多数在高层建筑工作的人不住在附近。他们每天不得不来回上班,这给交通带来了压力。

*同志说交通拥堵是个大问题,并提出了科学规划。目前,不仅北京,而且全国都有不规范的规划和频繁的调整。一旦城市规划调整,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也将随之改变。变革后有许多问题。例如,最初估计客流高峰将为30,000人。城市规划改变后,这个数字将变成5万。通车后,将会非常拥挤,交通将会受到限制。

规划是基础,地铁规划和城市规划要紧密结合,城市规划要稳定,立法要到位,不能随便改变。现在我们的大问题是,当新市长到来并提出新的要求时,结果将是改变路线。广州原本计划在南北东西客流最大的地方修建地铁,但当新市长到达时,他要求修建环路。这个问题说起来容易,但是环线和每条直线都必须有一个换乘站。如果地铁修好了,会有很多问题。

另一个例子是,当1987年审查上海一号线的可行性报告时,只考虑到建设本身。当时我们问人民广场和徐家汇之间是否应该有换乘设计。建议可行性报告应考虑到。上海工程师说他们不能考虑。后来,当地铁2号线建成,换乘站建成,难度变得非常大。结果,这种改变不仅被重复,而且转移到人民广场仍然不方便。

交通,交通是十字路口畅通的地方,这样的规划是合理的。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我们在建设北京地铁1号线西单站时,提出地面是东西向交通,没有红绿灯,南北向线在下面,东西向地铁站在下面,南北向站在下面。当时,该计划已提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讨论了8次。最后,当这个计划被城市批准时,领导们不同意。最终结果是车站向东移动。西单地铁站距离道路中心190米,这使得四个拐角对乘客来说非常不方便。

这是一个典型的行政命令,而不是一个科学和*的决定。目前,**已经提出*决策非常重要。我们应该采取科学的态度,在做决定之前进行*讨论。我去法国波尔多学习。他们最早不得不在市中心修建一条5到10公里长的地铁,但是当这个计划提交给议会讨论时,议会没有同意。因为地铁费用高,时间长,讨论变成了有轨电车的建设。最后,他们建造了一辆20公里长的有轨电车,造价为建造一条5公里长的地铁。这表明规划需要立法,决策需要科学和*。

交通拥堵是个大问题。从一开始,城市规划就没有得到很好的考虑。事实上,城市的人口应该与城市的资源和环境相结合。如果没有这么多资源,但人口无限期地发展,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将是大问题。

一个城市的承载力与资源、土地、电力和交通有关。运输也是一种资源。有一段时间,北京要求首先建造建筑物来评估交通是否可行,然后进行规划并做出决定,但后来没有提到。

北京提议建设一个宜居城市。如果资源不够,即使外出也是拥挤的。如何实现宜居性?

地铁和公共汽车正在竞争

东望周刊:过去,据说汽车的数量是由于公共交通不方便造成的。多年来,人们为发展公共交通做出了巨大努力。为什么没有任何缓解?

施中恒:一个城市被空气污染了,人们出门不方便。如果公共交通既方便又舒适,你为什么还要自己开车呢?在20世纪50年代,在莫斯科乘地铁非常方便,那里有一辆短途巴士可以把附近的居民带到地铁站。

为什么地铁被称为主干交通?大量的乘客应该通过地铁,公共汽车应该在旁边。例如,在香港,公共汽车可以很容易地把乘客带到地铁站。现在,我们的公共汽车和地铁线路变得更具竞争力,而非互补。

开始时,复兴门至八王坟的地铁线路已经修复,地面上的公共汽车仍在平行行驶。我们建议地面运输应该把旁边的乘客带到地铁,但是地面运输不同意。这是非常不合理的。

交通拥挤有许多复杂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计划,这应该是合理的。地面建筑与交通的关系,地面建筑与公共交通的关系应该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市长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最后的发言权。市长应该只是执行者。当我1977年访问日本时,他们介绍说,轨道交通计划得到了议会的批准,市长根据议会批准的结果实施了该计划。该计划不能修改。如果是这样,该计划仍需得到议会的批准。

我们的问题是我们没有为规划做足够的准备工作。地铁应该建在市中心,以解决拥堵问题。在中线修复之前,北京开始修建13号线。在评论开始时,许多人不同意它。他们认为南北之间的中线应该首先修建。道路网建成后,应该在外面修理。否则,地铁将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

从规划出发,交通应该与城市发展和城市资源相结合。统一考虑这些问题确实是一个难题,但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如果问题得不到解决,普通人每天都会受苦。地铁是最大的民生工程,高速铁路每年也有两次座位。然而,地铁每天都要坐一个座位,而且可能每天都要通勤。

东望周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如何?

史忠恒: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里程超过2500公里,其中绝大多数是地铁,占81.7%,是世界上地铁线路最长、比例最高的国家。国外的比例一般是30%。例如,在伦敦,他们的地铁长达410公里,已经修建了100年。北京现在有465公里,而我们仅仅建造了几十年。

起初,当我们建造地铁时,我们考虑的是战备状态。当我1959年从苏联回来时,我开始建造地铁。当时,国防部将水深定为120米。我去找有关领导汇报,120米太深了,世界上没有这样的经验。这太难了。后来,*召开会议,研究决定地铁应采用浅埋保护的方法。最深的地方是二号线西直门站,只有27米。

起初,考虑战备,然后考虑交通。尽管地铁在不断延伸,但根据地铁设计的原则,它应该位于城市中心,长度为20到30公里。如果你去更远的郊区县,你应该换公共汽车。在市中心以外,你应该使用支线或有轨电车。

城市轨道交通应该是多标准的,不能仅限于地铁。它应该根据当地情况调整措施,并修复任何需要的东西。地铁的成本是最贵的,每公里6亿到8亿元,轻轨和地面电车的成本依次降低。现在国家已经批准了28个城市的地铁线路,包括一些二线和三线城市。一些城市官员还声称,地铁建设水平不应低于北京,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趋势。许多地方显然更适合电车或轻轨。在地面上跑步可以节省空调、照明、自动扶梯和其他设备的电力。

事实上,没有办法准确计算地铁的许多社会效益。但是,地铁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即地上不地下,地上不架空。

最近,沈阳已经建成了近60公里的有轨电车。只花了一年半。投资58亿元,平均每公里不到1亿元。它既便宜又快。地铁的关键问题是换乘。乘客通常花很多时间换乘。上下自动扶梯和在站台上行走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有轨电车的站台非常简单、节能、方便。因此,从规划开始,我们就应该考虑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建设它。

*应该为地铁建设提供医疗补贴。

《东方周刊》:虽然社会效益无法准确计算,但轨道交通还是有经济效益的。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史忠恒:轨道交通投资太大了。短期利益是个难题。我们必须想办法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一公里地铁的投资达到6亿到8亿,包括30%到40%的城市资金和大约70%的贷款。贷款利息超过6%。

目前,一些市长只知道如何快速建造地铁,但他们不关心偿还贷款。一方面,贷款必须还本付息;另一方面,还有折旧问题,以及土木工程费用、汽车费用等。目前,地铁建设的费用对于子孙来说是非常昂贵的。迟早,钱还是会从老百姓的税收中拿走。

深圳方面提议,未来的4号线、6号线和8号线不需要市*提供任何资金,并将自行承担盈亏。这样,公民就不会有更大的负担,财政资金也可以用于其他民生领域。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和医疗费用很少。

几天前,我看了一则新闻,北京对公共交通的财政补贴达到了180亿元,高得令人望而却步,相当于医疗补贴。我去核实地铁损失了18亿元,剩下的是公共交通补贴。目前,许多公共汽车是空的,这是由*大量补贴。这些开支应该投资于教育和其他民生领域。

地铁应减少投资,提高效率,开源节流,降低建设成本,充分利用沿线土地价值。现在香港已经这样做了,深圳也在这样做。例如,深圳的3号线是一条低能耗的高架线,去年实现利润4000万元。一方面,地铁的建设将解决拥堵问题,同时减轻人们的负担。

地铁的节能也非常重要。供电部门告诉我,20公里长的地铁线路每年消耗1亿千瓦时。北京计划在未来达到660公里的地铁线路,这将消耗太多的电力。

我们的电是怎么来的?大多数人依靠烧煤。

在地铁用电方面,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对占总用电50%左右的牵引用电采取节能减排措施。

在这个领域里,人们一直在研究如何节电。例如,地铁使用750伏三轨电源,然后改为1500伏。结果,电压增加,电流量减少,总功耗降低。例如,广州地铁4号线和深圳地铁3号线节省了大约20%的能源。

在深圳,目前正在进行三个研究项目,包括使用更高的3000伏特和车辆的灵活分组测试。目前,高峰时段行车密度高,高峰时段行车密度低。如果不降低驱动密度,不延长驱动间隔时间,也可以通过减少分组来实现节电的问题。目前,公共汽车在高峰时段每两分钟一班,乘客在高峰时段不能等太久。在低高峰时段可以减少车辆分组,例如,8级分组可以改为4级分组。目前,深圳正在进行这项研究。

还有车辆编组、车辆自动化、信号系统和自动控制系统等方面。目前,北京正在研究一条线路,希望能从信号系统和其他方面节约用电。此外,深圳地铁研究的第三个课题是牵引制动的节能减排。车辆还可以在制动时节省电能,例如,当行驶密度高时,制动能量可以传递给另一车辆。

然而,推广技术仍然非常困难。例如,一些专家抵制750伏到1500伏的电压。我们组织了15名供电专家,在广州开会研究,在深圳开会,最后一致认为没有不安全问题。

电力的另一个主要消耗者是空调。此前,有人建议安装屏蔽门,如上海一号线。1987年,专家建议安装屏蔽门。包括北京地铁在内,虽然屏蔽门现在已经基本安装完毕,但大家对屏蔽门的理解仍然不一致。屏蔽门在南方可以省电,但在黄河以北可能就没用了。

起初,北京地铁是学习苏联建造的,没有安装屏蔽门。后来,一些人跳楼自杀,北京地铁也相继安装了屏蔽门。然而,屏蔽门的安装会影响行车密度和时间。现在PSD是新的,这很好。如果使用寿命延长,许多屏蔽门可能会失效。一旦一扇门出现故障,整个列车的运行都会受到影响。(原题:石中恒院士:为什么地铁建设越来越多,地铁拥堵越来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