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记王小谟、吴曼青院士团队:搏天揽地写使命

科普小知识2022-07-31 10:56:01
...

记王小谟、吴曼青院士团队:搏天揽地写使命

38件雕塑——“使命”

记王小谟、吴曼青院士团队:搏天揽地写使命

王小谟

记王小谟、吴曼青院士团队:搏天揽地写使命

吴曼青

■张

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8研究所(以下简称第38所)新区前的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雷达雕塑。

这座雕塑是基于38台自主研发的中国第一台三坐标雷达,两组交错旋转的环形结构与雷达巧妙结合,使得原本看不见的雷达波呈现为一幅世界地图。

这座雕塑象征着38岁,所以国家的使命就是自己的责任和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从而赋予它一个响亮的名字——“使命”。

使命是梦想和责任。一个人可以为他的使命奋斗一生,没有抱怨和遗憾。一个企业可以提升所有人的力量,为自己的使命创造奇迹。这就像38首歌唱的那样:“天线旋转,对着雨、雪、风微笑,屏幕闪烁,反射出落下的月亮和升起的太阳。努力让天地与你的梦想同行,这样我们才会无怨无悔地追求它们。”

郑铮铁人写传奇

2013年1月18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荣获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当他接过胡*主席颁发的奖状,走上领奖台代表获奖者发言时,“中国预警飞机之父”的眼睛湿润了。

这是*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也是对他领导的团队的巨大奖励。此时此刻,他不禁想起了38位早期预警飞机开发的重要参与者和创造者。作为38个研究所的第四任所长,王在那里工作了19年,那里凝聚了他的梦想和汗水。1988年,他把位于云贵高原的贵州都匀的38所学校带到了位于江淮平原的安徽合肥。

20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向世界展示了被称为“空中杀手”的预警机,它已成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核心装备和系统作战的重要节点。与此同时,它也增加了中国人民发展和装备预警系统的紧迫感。

王一生都在追求国家的使命,他与十几位老专家联名上书,建议中国应尽快建立预警系统。由于预警飞机对雷达、通信、自动控制等技术的高技术要求,中国开始走国际合作研发之路。

在合作期间,王被任命为中国预警机项目的总设计师,坚持并部署在中国同步发展,提出了一种大型磁盘、背包、三面有源相控阵的新型预警机,在当时是世界上第一个。

很快,由于其他国家的蓄意阻挠,外国合伙人终止了合同。幸运的是,王坚持同步研发并没有让中国“浪费时间”

王鼓励同志们说:“从国外买当然省时省力,但是一旦战争爆发,只要有几个配件卡在国外,我们买的预警机就不行了。坏事可以变成好事,这鼓励我们开发一种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预警机器。”

2006年,在预警机发展的最关键时刻,王遭遇车祸,腿骨严重骨折。好不容易骨折愈合了,没想到,他被诊断出患有淋巴瘤。

面对沉重的打击,王依然平静祥和。这个铁铮铮的人,渴望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中国早期预警飞机的事业,早就把他的生死置之度外。在生病期间,他仍然担心早期预警机器项目的进展。即使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进行输血,他也会邀请设计师进行交流和讨论。在他的状况稍有改善后,他迫不及待地想回到炎热的测试现场。

在王的领导下,项目组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成功研制出了自己的预警飞机。中国的两种预警飞机也创造了预警飞机历史上的世界第一。王和他的同志们自豪地称它为“辉煌的机器”!

十年磨一剑。2009年10月1日,在庆祝*成立6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中国自主研发的“空军2000”和“空军200”预警飞机拖着长长的彩色烟雾在*广场上空引领空中梯队。此时,38名观看直播电视的领导和员工兴奋不已,纷纷鼓掌。

一起出生和成长的领导者。

1965年,38个研究所正式成立(被称为电子工业部第38研究所)。今年八月,吴曼青出生在安徽桐城。

吴曼青38岁时长大。1983年高考前一周,吴曼青的父亲因病去世,他没能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成了他一生的遗憾。然而,吴曼青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以优异的成绩被国防科技大学录取。

1990年硕士毕业后,吴曼青面临着各种就业选择,最终进入了38岁。

当时,他们中的38人在新址建成前不久搬到了合肥。全体员工都住在一栋破旧的大楼里。你为什么选择38岁?吴曼青说:“我主修雷达,我选择这里只是为了做雷达行业应该做的事情。”

王很欣赏对雷达的贡献。看到他是一个很好的前景,王有意识地给这个项目施加压力。

吴曼青能够吃苦耐劳,愿意努力学习,并且工作勤奋认真。在王、等良师益友的指导和帮助下,他于20世纪90年代初成功主持了“双基地雷达测试系统”的研究工作,使我国的双基地雷达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由于吴曼青在雷达技术方面的杰出成就,他在2001年被原信息产业部破格提升为38名主任。2009年,44岁的吴曼青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曼青带领团队推进了38个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和各项事业。2001年前后,根据经济、社会和现代军事发展的需要,他在38个研究所规划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并在早期担任雷达成像研究中心主任。

目前,该技术的研究已进入国内领先、世界先进行列,在抗击淮河洪水和汶川地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创新发展“三字经”

38个研究所的使命是什么?用吴曼青的话说,就是两个词——安全,从外部保护“国防安全”,从内部保护“公共安全”。他经常告诉他的团队,第38军电子国家队必须把国家的需求、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放在第一位。它必须“以国家的话语为先,为这个词创造一条新的道路,并将这个词变成第一个”。在中国雷达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道路上,必须冲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

国民性是38部“三字经”中的第一部,是其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经过40多年的探索和40多年的努力,38个研究所从成立时的单一的雷达研究所发展成为以国防和公共安全为重点的国家一流研究所,成为国际电子国防市场的强有力竞争者。

在2009年国庆阅兵式上,38个被检查的设备不仅包括“空军2000”和“空军200”两种预警飞机,还包括在机动雷达分队中首次亮相的两种雷达305A高机动三坐标雷达和120高机动两坐标雷达,这两种雷达是他们独立开发的。当移动雷达小组通过*广场时,广场上印着四个字——国家任务。这可能是一个巧合,但它可以被看作是对38个专门任务的更多赞扬和赞扬。

开辟新路是吴曼青对自己和38个团队的明确要求,也是他们科技创新的血液。吴曼青坚持以我国雷达技术的空白点和薄弱点作为38项创新研发和产业布局的方向,提出“在思想、方法和实践上领先”。

2003年,吴曼青和他的团队使用第一种数字阵列雷达技术开发了一种新的三坐标雷达系统。移动式三坐标雷达研制成功。它被誉为中国地面情报雷达超越世界先进水平的里程碑产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该系统和技术已应用于多种产品,使我国地面情报雷达一举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变文字为第一是38所高校巩固阵地的途径,也是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土壤。2006年,吴曼青根据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在38号文件中提出了“板块发展、智慧增长”的思路:在现有研究和产业能力基础上,打造自主创新板块,设立装备供应板块,拓展两用板块,实现整体规模和经济实力的提升,实现三大板块的协调发展。

从2009年到2011年,38个地方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经过两年的努力,38家公司结合相关国家标准优化和规范了产品和技术开发流程。更重要的是,一种全新的产品创新理念已经开始在传统科技人员的心中扎根。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38所科研院所积极探索科研院所人才使用和培养的新机制,努力构建“人才生态系统”。2010年,通过设立1亿元人才基金,38个国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每年招聘200名医生,引进20名高层次海外归国人员,并派遣20名优秀年轻*出国深造。目前,一支面向未来的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团队已经初具雏形。

无怨无悔地铸造忠诚

在38次考察旅行中的每一天,我们都被一些事情所感动。陪同我们的38家公司的副总监陈新平所介绍的每一个例子,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让我们长期感到不安。

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震惊了全世界。当四川西部发生地震时,38辆四电子两应急指挥车正在前往广东的途中。此行的任务原本是参与一个总价值2 . 3亿元的项目投标。地震发生时,汽车距离目的地广州只有100公里。

一方面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另一方面是一场严重的灾难。我该怎么办?继续前进,还是立即回头?在危机时刻,38个研究所的领导和员工毫不犹豫。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安全第一。

两辆应急指挥车立即掉头向灾区冲去。他们日夜跋涉38小时,穿越广东、广西、贵州和重庆等省市,行程超过2500公里。最后,他们于5月15日中午12点到达灾区,并立即开始救灾和救援工作。

从抗震救灾到抗洪救灾,每当一场全国性的灾难来袭,38家机构总能站出来,用自主创新的技术来分担国家的担忧和困难。从奥运安保到国庆阅兵,到上海世博会,当有大型国有活动时,38家公司总能用自己的创新技术为活动增光添彩。

有人问这个问题:虽然38个雷达研究所是国家的支柱,但它们也是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主体。为什么在今天多元化的利益中,38人仍能坚持他们的旧立场?38名员工的反应响亮而清晰:“因为我们是一支国家队,座右铭是‘国家第一,国家最大’。”

吴曼青经常对他的员工说,“既然我们选择了国防和雷达,我们的国家使命决定了我们除了奉献什么也没有。”

为了测试雷达的性能,有些人不得不每天忍受飞机上强烈噪音的刺激,有些人不得不随部队旅行几个月来进行高度适应性测试,有些人为此牺牲了年轻的生命。

在每年评选出的38名“十佳党员”和“优秀员工”中,预警检测部门的总设计师张锦源不仅致力于写作事业,而且在父亲病重去世时也未能陪伴其左右。还有一些女性英雄王志宏,她们关心每一个人,用稚嫩的肩膀在戈壁滩承担数据处理的责任...他们感人的事迹和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突出了38位“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新精神。

此时此刻,38首歌曲《在路上》的歌词不禁在我耳边响起:“国民性的誓言是我们不变的忠诚!”

(作者是**直属机关党建研究会顾问研究员)

《中国科学新闻》(人民周刊,第5版,2013年3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