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王如松院士:生态文明不等于生态环境建设

科普小知识2022-07-31 15:21:11
...

王如松院士:生态文明不等于生态环境建设

王如松

■记者彭克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如松近日在第五届中国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生态文明不等于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应该是人类绿化。”。

王如松认为,生态是一种联系生物与环境、人与自然、局部与整体、近期与长期的关系、机制、状态和过程。它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生产艺术、生活原则和生命灵魂。环境是身体,经济是用途,文化是规范,生态是关键环节。“中国将遵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环境五位一体的生态一体化道路。文明贯穿于中国特色*的认识、制度、状态和精神道路,四条是一致的。”王如松说。

在谈到城市建设与绿色发展的关系时,王如松进一步介绍说,首先要明确的是“生态文明不等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概念。生态环境是发展的物质基础,包括物质代谢环境、生态服务环境、生物共生环境、社会生态环境和区域发展环境。生态文明是发展的上层建筑,包括人与环境的耦合关系、进化过程、整合机制、和谐状态、生产关系、生活方式、生态伦理和文化素养等。

王如松认为,在衡量一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设施是否完备时,有必要考虑五个指标,即自然需水量占有率、生态服务土地利用率、生态能源利用率、生物多样性保证率和生态代谢循环率。具体而言,用于维持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基本功能的水资源中,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所占的比例一般应低于35%。城市农业、林业、绿地、湿地和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城市建成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一般不低于建设用地面积的两倍,非工程硬化面不超过建成区面积的20%。地热、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一般不低于10%;当地物种的比例一般不低于65%,生物多样性逐年上升到健康生态系统的水平。在发达国家,可再生材料在城市新陈代谢中的回收率、产品生命周期的设计率、产业和园区的生命周期管理率逐年上升到中上水平。

王如松还就如何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真正的绿色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要真正实现绿色发展,一个城市首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肾肺生态和代谢环境,”王如松说。这主要是指在城市的非工程开放面上,应实现100%的渗水和绿色渗透,社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态服务区不应小于建筑面积的3倍。同时,城市要有安全适宜的饮用水、食品、住房和交通环境,社区分散污水处理、生物垃圾堆肥、节水节能和完善的生态卫生设施。

在城市布局方面,王如松建议城市、城镇和工业园区应沿着轻轨和大众快速交通的主轴线排列成一个糖葫芦链。生态交通网络覆盖了80%以上的城市人口。“从主干道的任何一站乘坐快速公交到市中心不超过半个小时”。此外,要实现城市的居住、工商业、行政和生态服务功能的融合,支持城市的一、二、三产业,建设工业立市、生产生活立市。为打破大蛋糕的城市格局,建设用地和生态服务用地的边际效应区应尽可能大。

在城市能源消耗方面,王如松认为城市的绿色发展应该实现低能耗、低浪费和高效率。80%的建筑空调和供暖能源应由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热电制冷提供。超过80%的生活垃圾将被减少并在当地回收。

淳朴的民风和邻里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也是“绿色城市”的关键因素之一。“王如松说,生态城市还应该实现和谐的社区,良好的公共安全,健全的文化和体育设施和场所,以争取超过三分之二的居民每天见面,每周沟通。

中国科学新闻(2013-05-09,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