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渤海粮仓”亩产增近百公斤
(记者王晶)环渤海低平原地区是一片盐碱地,淡水资源稀缺,土壤贫瘠,粮食产量长期偏低。记者3月1日从科技部了解到,在这片不毛之地,中科院李振声院士团队用科技手段改写了土地产量,几年内平均亩产增加了95.7公斤。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家启动了“渤海粮库科技示范工程”。通过国家支持的9571万元加上中科院的3000万元和河北、山东、天津、辽宁等省市低产田的3亿元,李振声院士团队与地方企业联合攻关,在70多个县市进行了综合技术示范,不仅增加了粮食产量,而且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根据不同的土地构成,李振声团队形成了不同的技术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并转化应用了新的科技成果。先后建立了42个14.1万亩核心区和95个1596.6万亩辐射促进大型示范区103个146.2万亩示范区,粮食总收入增加33.6亿斤,总收入增加24.63亿元。
“中国18亿亩耕地中有40%是低效的,这在确保中国粮食安全方面造成了某些问题。”徐南平说。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表明,良好的科技应用是粮食生产的保障。为了在低产田实现高产,李振声团队使用了10种新作物品种,开发了6种新肥料,并采用了20项专利技术。同时,该项目也促进了种业、加工业、化肥工业、畜牧业和现代农业服务业的共同发展,促进了当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取得了综合经济效益。
五年来,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0年的52%提高到2015年的56%以上,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43%提高到48%,基本保持了近一个百分点的年增长率。全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国粮食作物平均产量从2010年的331.7公斤/亩增加到2015年的365.5公斤/亩。
作为“十二五”时期中国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典型代表,渤海粮仓李振声团队的农业科技创新受到了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的高度重视。他参观了现场并做了重要指示。
他表示,“十三五”期间,科技部将继续推进本地区增产增效重大科技成果,打造一批渤海粮仓品牌产业和产品,组织示范推广活动,力争2017年增产60亿斤,2020年增产100亿斤,确保中国粮食安全。
《中国科学新闻》(第一版集锦,2016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