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亿亩荒滩变粮仓 中国海水稻试种获重大突破

科普小知识2022-07-31 16:12:54
...

亿亩荒滩变粮仓 中国海水稻试种获重大突破

青岛海葵研发中心员工收获海葵(信息照片)

(来自百度)

亿亩荒滩变粮仓 中国海水稻试种获重大突破

“海米之父”陈日生正在看海米的成长(信息图)

湛江画报

4月8日,青岛海米研发中心海南南繁育基地宣布,该基地已从数千种海米材料中筛选出176个优良品种,并将于今年进行首次大规模国家试验。

试验区包括东北苏打冻土、*干旱半干旱地区、东营黄河三角洲地区和青岛城阳滨海盐碱地5种主要类型。试验的目的是测试这些海米品种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最终产量和质量。今年,我们将力争生产出不少于一个国家批准推广的品种。

2017年9月28日,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的技术团队在青岛市李沧区青岛海稻研发中心的海稻田中实地测量了最新一批海稻。最高亩产量为620.95公斤!

“这次海稻试种的成功,加上前期探索的一套盐碱地综合配套技术,表明所有海稻种植技术基本成熟,我国亿万亩盐碱地改造成良田指日可待。”青岛海尔冰研发中心副主任张国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湛江市陈日升

研究和推广30年

中国海米的诞生需要记住两个人:陈日升和袁隆平。

事实上,海米不是生长在海水中的大米。它生长的地方是在海水中浸泡过一段时间的土地。这种水稻生长在盐碱地上。大米本身不怕短期浸泡在海水中,所以它不同于普通大米,被称为海米。

自1970年以来,国际水稻研究所从9000个水稻品种和家系中鉴定出10个耐盐品种,为水稻耐盐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技术储备,并于1979年提出了水稻耐盐鉴定的标准和方法。巴基斯坦、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开展了水稻耐盐性研究。

1986年,被誉为我国“海米之父”的科学家陈日升在调查湛江红树林资源时,在濉溪县程悦镇盐巢村的海边发现了一株比人高、长得像芦苇但有穗的水稻。流苏顶部有一把长穗。剥下耳朵里的水果,它们是像大米和小麦一样的红色谷物。

当时,罗教授告诉他要接受522粒种子进行育种,并把海稻种子延续到今天。

从那以后,他们所做的就是“保护”这种偶尔出现的水稻。它们每年都继续繁殖和筛选它们。最后,育成了海稻86。

专家认为海米至少有四个优点。首先,微咸水可以用来灌溉海水,这样可以节约淡水资源。其次,由于盐碱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较高,海米的矿物质含量高于普通大米。第三,海米生长在盐碱恶劣的土壤中,很少遭受常见的水稻病虫害,基本不需要农药,是一种天然的绿色有机食品。

海米是海红米,去壳米是胭脂红。中国保健协会食品安全评估专家李新兰说:“红色主要是由于硒含量高,比普通大米高7.2倍。”

“海稻86”经权威部门检测,氨基酸含量比普通精米高4.71倍,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然而,海稻独特的生长特性,如不施肥、抗病虫害、耐盐碱等,对资源保护的绿色农业生产大有裨益。

陈日生在广东省湛江市研究推广30多年,亩产相对较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参与研究后,极大地提高了对相关工作的重视。

2016年10月14日,青岛海米研发中心在青岛市李沧区院士港成立。在袁隆平的参与和1亿元启动资金的支持下,胶州湾北部建立了一个30亩的海洋水稻研究和育种基地。

袁隆平当时表示,他将在三年内开发出每亩300公斤的海米,而袁隆平本人每年将至少花三个月时间在青岛进行海米研究。

袁隆平在青岛试种

重大突破

在九月的金秋时节,一种特殊的水稻生长在黄海海岸的盐水中,它的穗高高地堆积着,树枝弯曲着。这是袁隆平领导的技术团队在青岛海米研发中心培育的最新一批海米。

“事实上,海米本身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高产、高耐盐的海米是一种“稀罕物”。青岛海尔冰研发中心技术部主任王克祥说。通常,水稻品种的耐盐性在3‰以下,国内外在“微咸水”地区发现了许多耐盐性在3‰至12‰的野生稻资源。但普遍存在产量低、稻米品质差、植株和叶片形态不良等缺点。多年来,相关技术问题一直难以克服,导致无法直接推广现有的海稻品种。

袁隆平说,现有的大多数海米品种都是半野生的,每亩产量只有100公斤左右,农民甚至收不到种植它们的费用。然而,如果每亩产量能增加到300公斤以上,农民种植海米是值得的,他们种植的积极性也会提高。

2017年9月28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水稻研究所、青岛农业科学研究所等权威科研机构在青岛召开“耐盐碱水稻材料评估会议”和“盐碱地改良技术评估会议”,对海稻产量等相关技术成果进行评估。

“最高亩产量是620.95公斤,原定目标是300公斤,这比我们的预期要高得多!”扬州大学教授、耐盐水稻材料评估委员会产量测量小组组长刘石平在经过“确定待测水稻材料”、“收获”和“数据测量”等一系列步骤后,公布了海稻田间产量测量结果。现场充满了欢呼声!

这种亩产意味着中国在海米的研发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此外,三种材料测得的亩产量分别超过400公斤、547.72公斤、490.47公斤和438.14公斤,远远高于原先估计的300公斤。

年近90岁的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通过视频观看了测量结果后,高兴地对现场工作人员说:“这个结果很好。如果我们以好人和穷人来判断,我们就能做到最好。”

青岛海稻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张国栋表示,这次种植的海稻已经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最重大的技术突破是可直接用6‰的盐水灌溉,产量大大提高。每亩620.95公斤的产量已经超过了目前已知的在6‰盐水中生长的“海米”的最高产量。

计划在五年内增加1亿亩。

海稻田

在青岛海尔冰研发中心总部,青岛国际院士港16号楼一楼大厅醒目地展示着一幅中国盐碱地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盐碱地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分布的,盐分也是不同的。

这张盐碱地分布图是袁隆平正在攻克的“堡垒图”,海米是最好的武器。它不仅能改造盐碱地,还能增加粮食总产量,对保障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袁隆平说,世界上有142.5亿亩盐碱地,亚洲有48亿亩,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约3亿亩可开发利用。如果在这些盐碱地上种植高产水稻,粮食增产的前景十分广阔。

记者近日从青岛市科技局获悉,青岛万亩国家滨海盐碱地水稻改良示范基地和国家滨海盐碱地水稻改良研究所项目近日正式实施,首批1500亩海水水稻栽培试点示范基地建设已经启动。

据介绍,该项目位于城阳区马尚街王林庄小区桃园河流域,建设期为3年。项目建成后,将彻底改变社区土地的盐碱地状况,将原有的盐碱地改造成种植主要粮食作物或蔬菜的良田。

青岛海尔冰研发中心首个海外项目“绿色迪拜”于今年1月12日在迪拜正式启动。“绿色迪拜”项目以盐碱地水稻栽培改良技术为切入点,在沙漠绿洲建立新的数字农业模式,并将其改造成沙漠人造绿洲。

据了解,该项目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的团队承担。接下来,该团队将在大庆、黑龙江、喀什、和田、吉林、白城、阿联酋迪拜等地开展盐碱地、沙漠土地改良和海米种植,加快海米产业化进程。

袁隆平团队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目标远远不止于此。他们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两步走”计划。

第一步,耐盐碱水稻需要3年时间才能耐盐碱6‰以上,亩产300公斤以上。第二步是实现水稻种植技术产业化,在未来五年内改良盐碱地,为国家增加1亿亩耕地,养活8000多万人口,促进全球化发展,帮助更多耕地稀缺的国家开放和换地,帮助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