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考改革十大亮点:严控属地招生比例
中新网9月4日电(记者诸葛亚涵)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今天发布,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改革的总方向是促进公平和科学的人才选拔。30年来,中国的考试招生制度不断完善。该制度总体上符合中国国情,得到了权威和公平的社会认可。然而,也存在一些强烈的社会反思问题。主要原因是只有分数理论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一生的考试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地区和城乡入学机会之间存在差距。中小学择校现象更加突出。奖金欺诈和非法注册经常发生。因此,改革将在保持现行考试招生制度稳定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突出问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更好地科学选拔各类人才,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平。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将于2014年启动,2017年全面实施。到2020年,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将基本建立。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完善促进公平、科学选拔人才和有效监督的制度和机制。将为终身学习搭建一座“桥梁”,连接各级教育,表彰各种学习成就。
不管文科还是理科,高中的分数都是3+3
这一轮的考试和招生制度改革在考试科目的设置中明确规定,高中不再分为文科和理科,而高考的总分将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语文、数学和外语的成绩,每科150分不变。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个考试机会,其中一个包括在总分中。
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这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每个科目都已经“学完即考”和“学完即清”,所以高考时没有必要重考。考生在申请考试时,只需根据入学要求和申请考试的大学事先公布的自己的特殊技能,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并计入高考总分。
与此同时,本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对招生录取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探索了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化录取机制。2014年,上海和浙江省分别出台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将从2014年秋季开始对新入学的高中学生实施。试点省(市)的其他高中学生和未进行综合改革的省份的高中学生仍执行现行高考办法。
东部高校为中西部地区学生预留特殊名额,部属高校严格控制地方招生比例。
自2007年以来,该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缩小接受高等教育的地区差距。2013年,全国高考的平均录取率为76%,最低省份为70%。两者之间的差距从2007年的17%缩小到了6%。这项改革将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高考录取率。东部地区的高校将在中西部地区安排特殊的招生名额。同时,部属高校将严格控制本地招生比例。力争到2017年将入学率最低的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缩小到4个百分点以内。
奖励计划是“瘦身”,体育和艺术专业的奖励积分将被取消。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考试奖金政策。一个是补偿性的,另一个是鼓励性的。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奖金项目过多、分数过高,特别是假学历等问题。这项改革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首先,考试加分的数量将大大减少,并受到严格控制。从2015年起,体育和艺术等特殊学生的奖励积分将被取消。如确需保留奖励项目,应合理设置奖励点数。二、地方高考奖励项目由省人民*确定,并报教育部备案。原则上只适用于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省属高校的招生。三是加强考生奖金资格考试,严格鉴定程序,做好公开宣传,加强监督管理。今年年底,教育部将发布《关于进一步降低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数的意见》。
重点院校有针对性地招收“贫困学生”,不再让“贫困家庭难以生育”
由于城乡基础教育水平差距等多种因素,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相对较低。今后将继续实施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重点大学将定向招生到贫困地区。该计划将从2012年开始实施,当年1万个,2013年3万个,2014年5万个,覆盖22个省(区、市)的832个贫困县。部属高校和省级重点大学也应安排一定比例的名额,招收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优秀农村学生。力争到2017年大幅增加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的人数,形成确保农村学生进入重点大学的长效机制。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每年举行两次,覆盖所有科目,避免部分科目。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为了测试学生的学习水平,避免严重的部分课程而设计的系统,是学生毕业和进入高等学校的重要基础。今后,学术水平考试的范围将涵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将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统一组织实施。各地要合理安排课程表和考试时间,为需要参加同一科目两次考试的学生创造条件。2014年,教育部将发布关于提高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指导意见。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公开综合素质评价程序,防止“注水”
此次改革的重点是更好地规范评估的内容和程序,确保内容客观真实,程序公开公正。一是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学生的思想品德、学术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二是严格程序,加强监管,确保公开透明,确保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是各省(区、市)制定综合素质评价的基本要求,学校组织实施。2014年,教育部将发布指导方针,规范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
高职院校招生相对分散。
根据改革方案,高职院校的考试和招生将与普通院校相对分离,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核方式。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申请高等职业院校,并参加文化基础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考试。普通高中毕业生申请高等职业院校并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结果用于他们的文化素质分数,并参考综合素质评价。学生也可以参加统一的高考进入高职院校。2015年通过分类考试的学生约占高职院校招生总数的一半,并在2017年成为主要渠道。
自主招生严格控制规模,安排在高考后。
2003年,国家启动了自主招生试点。目前,有90所试点高校,约占试点高校招生总数的5%。2013年,有25,000人入选。此次改革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自主招生的措施。首先,申请人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高考,符合相应的要求,并接受高等院校的考试。第二,试点院校应合理确定考试内容,不应采取联合考试或组织专项培训。三是规范和公开独立招聘方式、考核程序和结果。第四,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第五,从2015年开始,自主招生安排将在全国统一高考后实施。
结果公布后,填写志愿者并逐步取消录取批次。
高校招生办法的主要变化包括:第一,招生条例中详细列出了与考试和录取有关的事项,并提前向社会公布;二、充分发挥招生委员会在制定学校招生计划、确定招生政策和规则、决定重大招生问题等方面的作用;三、通过聘请社会监督员考察学校考试、录取现场等方式,对招生工作实施第三方监督;四、建立考试录取申诉机制,及时应对处理各类问题;五、建立招生问责制度,从2015年起由校长发布录取通知书,对录取结果负责;六、实行高考成绩公布后自愿申报的方式;七、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批次,从2015年开始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招生批次改革试点。八、完善招生模式,推进和完善平行志愿模式,增加高校和学生双向选择的机会。
监督考试和招生的全过程,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
三项主要措施是:一是加大招生工作的信息公开力度,深入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及时公开招生政策、招生计划、考生资格、录取程序、录取结果、咨询投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处理结果,接受全过程的社会监督。二是加强制度保障,加强教育考试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完善诚信体系和教育考试招生法律法规。三是加大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力度,发现一个案件,查处一个案件并公开,严格追究当事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原题:聚焦高考改革十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