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对话东北师大教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走偏了吗

科普小知识2022-08-01 19:06:20
...

对话东北师大教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走偏了吗

王占仁,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就业与创业教育研究所常务所长

对话东北师大教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走偏了吗

CFP供应图

近年来,国务院和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创新创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逐步明确了“面向全体”、“整合人才培养体系”、“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可以培养吗?中国当前的创新和创业教育面临哪些困难?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了东北师范大学就业与创业教育学院常务院长王占仁教授。

创新型企业家能批量“生产”吗

记者:创新和创业是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形势的选择和行为。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能被成批培养甚至“生产”吗?

王占仁:这实际上是一个创新和创业能否被教授的问题。在西方创新和创业教育兴起之初,人们也问过这个问题。1947年,创业教育在美国开始。哈佛大学建立了创业史研究所和创业史杂志。这个研究所和杂志的领导者是经济学家熊彼特。他们着眼于企业家的特征,以特征因素理论为指导,开展创业教育研究。经过20年的研究,该出版物停止出版,研究所被取消。为什么?因为他们发现企业家之间的差异比企业家和非企业家之间的差异更大,所以他们找不到一个模式来灌溉它成为企业家。

记者:既然大规模“生产”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创新和创业教育要全面推进,向所有人开放?

王占仁:它能否被教授和能否被大规模生产是两码事。西方学者意识到研究企业家是不可取的,逐渐从特质因素理论转向企业家过程理论。创业过程的理论是,他们最初认为企业家是不可教的。现在他们发现,既然企业家差异很大,最好是教育每个人创业的过程。例如,一个创新的想法怎样才能变成一个想法,一个想法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商业机会,商业机会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实体,这个实体怎样才能在股票市场上市,一个初创公司怎样才能有所作为,它怎样才能盈利,等等。,来描述创业的整个过程。从创业特征理论到创业过程理论,给每个人的启示是创业是可以教的。有些人可以教中学,有些人可以边做边学,创业教育的目标可以通过两者的结合来实现。

记者: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之间有什么关系?你如何识别受过训练的企业家?

王占仁:2010年,国家在文件中使用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事实上,它从内部规定了创新的应用属性,指向了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强调了创新成果的市场化和商业化。在“创业”一词前面加上“创新”一词,实际上是创业的总方向。其目的是强调创业创新的成就,鼓励和支持创业创新者。它也是一种创新创业、一种机会创业和一种高成长创业,提升了创业的水平和水平。从广义上讲,创新和创业是“孪生关系”。虽然创业不是创新,创新不是创业,创业不一定涉及创新,创新不一定涉及创业,但成功的创业离不开创新,成功的创新往往发生在创业过程中。此外,广义的企业家精神不仅是新企业的建立,而且具有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经济意义上的创业也突破了“创业就是创造新企业”的狭隘范围,将“内部创业”和“社会创业”引入创业研究领域。因此,“创业型”人才不是特指企业家,而是指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气质的人。这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的重要依据。

“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制约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记者:你认为中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王占仁:首先,育人的合力还没有形成。高校创业教育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遇到的瓶颈问题也不同。受传统学习观和好官观的影响,学生自主创业意愿不强,创业项目转化率低,创业教育的“冠军观”突出,功利性色彩浓厚。一些学校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推广,原因是学科实力薄弱、高水平教师缺乏、教材编写困难,无法吸引高质量的社会资源与学生创业项目有效对接。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创业教育氛围刚刚形成,全国各地区的成功案例和典型经验尚未形成和推广,支持各省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平台建设和政策支持仍处于逐步确定阶段,行业内和区域内尚未形成资源互补和良性互动,发展合力尚未形成。第二,运行机制尚不成熟。由于系统层面的总体设计尚未开展,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和实施程度不一。大多数高校尚未建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领导协调分工的工作体系正在运行。此外,迫切需要建立学科体系。

记者:这些问题反映出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支持体系尚未建立。接下来应该做什么?

王占仁: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机制、师资队伍、社会资源等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一是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机构,完善制度和机制。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制度和制度保障。建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机构、完善制度、理顺机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而言,有必要根据大学生自身特点,建立大学生创业学院或中心,将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纳入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理顺领导*,建立健全涉及教学、就业、科研、共青团、大学科技园等部门的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学校资源,统筹规划和协调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创业政策支持和创业指导服务等工作。,明确分工,保证人员、场地和经费投入。

二是建立“三师”教学团队。“三分”有两个意思。它不仅指教师应具备的“能讲、能咨询、能实践”的素质,还指教师队伍的结构应涵盖“理论、实践、综合”,以保证足够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

第三,构建科学、规范、可行的产学研联盟支撑体系。产学研联盟是一种全新的合作形式,包括大学间的大学联盟和企业间的企业联盟。

记者:你刚才提到,传统的“学而优则仕”观念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具体有哪些方面?

王占仁:中国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是“学而优则为官”,而不是“学而优则创新”。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中小学整合的科学衔接,缺乏启蒙教育的基础和准备,这使得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得不弥补中小学启蒙课程的不足。与美国从小学开始的全国性创业教育相比,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巨大的就业压力下迅速起步。我们应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逐步形成“学而精则创造”的文化。我们将平等对待创业和就业。我们将在所有学生心中播下创业的种子,并设定“创业的遗传密码”。预计未来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将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成为创新创业的生力军。

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应尽早建立

记者:在您看来,中国未来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王占仁:我们应该走专业发展的道路。“面向所有人”仍然是主流趋势。什么是“专业化”?我知道有专业人员、机构和课程体系。

未来将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逐步完善。目前,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主要有“校本模式”、“区域模式”和“产业模式”。高校在坚持“校本模式”的同时,主要表现出向区域特色和行业特色发展的趋势。未来,高校创业教育将逐步形成“三位一体、各具特色”的模式,即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应“校本、区域、产业”有机结合,最大化不同高校创业教育的效果。

“三位一体、各具特色”模式的核心在于“利益一致、准确定位”。高校应积极探索区域特色与产业特色研究整合的利益契合点,使地方*和企业通过“*、产业、大学”的合作,积极参与创业教育,为创业教育提供资源,构建高校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共同进步的良性互动机制。

记者:独特的教育模式必须依赖于完善的课程体系。那么,什么样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该是未来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基础呢?

王占仁: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创新创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这一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准确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突出实践特征和构建“实践导向”体系为基础。

创业教育课程教育体系的实践性包括“课程内容实践性”和“教学方法实践性”两个方面。“课程内容的实践化”意味着教学内容应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创业实践内容应加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增加创业实践内容的同时,理论知识不能被削弱。实践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并不意味着“去理论化”,也不能反对理论和实践。

“教学方法的实践化”是指开放、互动、讨论和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综合运用。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课程化是指通过创业实践,学生的创业理论知识得以应用,相关经验得以在实践中积累。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包括竞赛、公园和活动。

记者:新的历史时期对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建立吗?

王占仁: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尽早建立,在原则、历史理论、方法和比较等方面打好基础,深化研究。首先,从原则层面总结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方法和评价。其次,要梳理创新和创业教育的相关历史。也就是说,中国的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有一个纵向的历史梳理,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是创新与创业教育的方法论研究。这是为了解决上述能否教授创新和创业教育的问题。(记者赵准生)

■案例

东华大学:

个性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基因

“学校教育不仅体现在专业上,还为我们注入了创新‘基因’。”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仍在创汇”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启动仪式上,东华大学本科生兰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2006年,罗清走进东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高中时,他坚持自学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专业知识。他开发了基于进程级病毒木马拦截授权技术的软件VHT抗原系统1.1版,获得了全国青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和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

对于这类在专业领域有突出天赋的学生,如何创新培养模式,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热情?东华大学给出的答案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本科期间,计算机学院为罗清篮提供专业指导教师,开展深入的专业培训,提供实验室、网络环境等研究条件,指导罗清篮参加“挑战杯”等科技活动。罗清篮球队荣获上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和第三届上海市青年市长科技创新奖提名奖。

毕业前,罗清篮子公司和参与科创的小合伙人在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成立了一家公司。经过五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开发出“主动云爬虫”和“信息过滤黑匣子”等网络安全软硬件产品,涉及渗透、应用、防护等领域。并招聘了10多名东华大学毕业生,为学校提供了50多个实习岗位。

在东华大学,仍然有许多像罗清篮子一样的“好前景”。

为此,从2010年起,东华大学探索并构建了“345”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与科研启蒙、专业学习、实践和职业教育相结合,并对其进行综合培养。

其中,“3”是指个性化教育菜单: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教育,加强对有创业意向学生的创新创业培训,为有创业行为的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支持。“4”是指创新创业教育与科研启蒙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结合。“五”包括五个教育维度:知识引导、能力提升、同伴学习、创业培训和创业实战。

东华大学学生连续3年获得上海市研究生创新创业培训专项评估303个项目中的44个,在上海高校中排名第一。上海“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在6年内资助了84个项目,东华学生获得了17个项目。(本报记者董璐万龙)

南京工业技术学院:

为每个人构建创业空间

“创新和创业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它应该针对每个人,应该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孙说。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每个人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空间,重点支持和转化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质。

据报道,该学院通过鼓励创意作品进入展览和工业中心,扩大了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普及渠道。学院还努力打破传统的班级、专业体系,建立跨境精英人才学校,提供专项资金、专家指导和专业实验培训场所等。聚集优势资源,致力于为每个人建设公共教育发展空间。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实践支持空间”,通过完善“竞赛与培训合一”的激励机制,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条件和支持。目前,学院拥有机械创新协会、机器人创新协会等50多个专业协会,每年吸引1万多名学生参加各种创新活动。学院每年为学生提供300万元的创新项目和竞赛支持基金以及200万元的创业基金,支持学生申请150多个创新实践和专利发明项目,支持20多个创业项目,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热情。

为了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为对接专业的师生搭建创新创意工作室,选拔具有“创新人才”的学生进入工作室,参与教师课题和产品的研发,并为学生提供科研补贴。自师生工作室成立以来,已有500多名学生参与其中,自主开发了30种产品,申报了70项专利,与学校签订了50多项专利产品转化协议。

在过去的五年里,该校的学生在各种国家创新和创业竞赛中赢得了200多个奖项,只有一等奖。学生申请了420项专利,授权了299项专利。每年,超过200个学生创新团队和研发项目独立运作。学生个人专利产品“智能垃圾桶”成果转化后,销售额超过4000万元,订单超过7200万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每年有30多个孵化项目,孵化项目的无息创业贷款最高限额为25万元。(本报记者董璐万龙)

每个人都在说话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张兆根;

构建“四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偏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严重短缺。近年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四阶段”渐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首先,在普通教育阶段,重点是向所有学生提供“创新、创业和职业规划”的必修课。二是创新教育阶段,强调在“校企共同体”背景下的实际生产项目的实训。第三,在专业教育阶段,选择具有创业意向和创业基础的学生,在前两年完成专业学习后转入创业学院,组织案例导向的创业培训和模拟公司培训。第四是创业实践阶段,重点与杭州开发区合作建设高职学生创业园区。

目前,学校已开发了30多门结合专业特色的创新课程,开展了近300个各种技能创新项目,并有2万多名学生参与。在创业园共建立了143个学生企业,带动了1400多名学生创业和就业。

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

风险投资的问题不能仅靠大学来解决。

风险资本的缺乏被认为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道路上的一个“路障”。要解决经费问题,高校很难“一枝独秀”。他们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共同筹集资金。他们可以设立创新和创业专项基金,设立专项奖学金,设立项目支持基金,并引入合作建设基金。学校可以与地方*共同建设高质量的企业孵化器,与地方组织共同建设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与地方人力资源和社会服务部共同建设就业和创业工作站,与优秀创新和创业企业共同建设研究生科技创新工作站和科技创业协作联盟等。这样,我们不仅可以通过引进各种软硬资源减轻资金支付压力,还可以通过合作共建赢得各行各业的资金支持。

易拓集团董事长赵剡水:

衡量“双重创造”不是讨论英雄的成败

在衡量“双重创新”的质量时,以成败来评判英雄并不简单。有些项目不赚钱,但在创新理念、创新能力和创新模式方面值得肯定,并不完全否定这些项目。要建立有效、科学的评价机制来衡量“双创新”的质量,要有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如果没有容错机制,创新和创业将长期困难重重。例如,年轻的企业家经常会有一段时间疑神疑鬼。如果他们集中精力做这件事,他们会在其他方面忽视它,导致这样那样的问题。此时,需要容错机制。我们必须有一种宽松和宽容的创新文化,允许创新型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失败,这样企业家才能放开手脚创新创业,鼓励他们成功克服困难和失败。

黄,温州医学院创业发展研究所所长;

做好技术转移和知识成果保护工作

我国高校在保护教师知识成果的各种专利转让制度方面还很薄弱,高校内部技术转让组织的发展还很滞后。因此,我国高校需要设立专门的技术转移机构,招聘精通风险投资运作、知识产权法、技术商业化运作等知识和经验的专业人员。通过与校外资源的合作,将大学现有的知识和技术教育基础转化为能够产生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实现大学、市场和个人利益的良性博弈,为大学创新创业活动的繁荣建立资本注入和商业运作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