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麻醉科医生:和病毒跳“贴面舞”的舞者

科普小知识2022-08-03 12:07:25
...

“如果医生是刀尖上的舞者,那么麻醉师就是带着刀尖上的病毒跳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麻醉科副主任万丽说。

随着疫情的扩大,同济医院的中法新城医院和光谷医院的两个分院都设立了发热门诊。与此同时,整个医院区域已改为指定医院,只治疗重症肺炎患者。这些患有严重和危重疾病的患者通常有严重的肺部病变,呼吸困难,需要进行通气治疗。当无创呼吸机不能满足患者需要时,需要气管插管。

来自同济医院的40名麻醉师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医疗团队迅速集合并部署了优秀的士兵和将军,在两个医院区组成了“同济插管团队”,成员从20多岁的年轻医生到50多岁的教授不等。他们在空气中与肺炎患者面对面接触,空气中含有高浓度的病毒,在不到10厘米的距离内进行麻醉和插管。他们被医院同事称为“插管敢死队”。

自2019年12月初发现该病例以来,同济医院反应迅速。发热病房从一个病房扩大到三个医院区,发热门诊从110平方米扩大到5000多平方米。3110名医务人员,战斗50天;截至2月25日,同济医院与各医疗队并肩作战,救治危重患者2443例,对确诊和疑似患者实施手术125例,肺部CT检查患者16921例,发热患者33763例,网上发热门诊患者61534例,为武汉市最多,已治愈出院患者538例。

为了及时满足工作需要,麻醉科迅速抽调本科室最优秀的战士,在两个医院区组成“同济插管小组”,成员从20多岁的年轻医生到50多岁的教授不等。40名医生分组协助两个医院区的每个国家医疗队完成重症地区的急救气管插管任务。多年来,同济医院麻醉科医生为200多例重症肺炎患者完成了气管插管,实现了麻醉师零感染。

患者:

医院里第一个新的冠状动脉插管病人

体验:

其他兄弟这次都在期待成功。

同济医院麻醉科党支部书记、麻醉科副主任万立是第一个报名参加发热门诊任务,帮助病人插管和进行麻醉的人。新年的第二天,他在医院接受了第一次插管任务。患者是一名70岁的男性,患有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气、血、氧的无创通气不再能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情况非常紧急,需要立即安排气管插管。

当时匹配的考虑是一个有经验的医生和一个副手。在进入隔离区之前,两名医生穿上隔离服、护目镜和三层手套,然后戴上一个大头罩。

他介绍说,大多数患有新皇冠肺炎的危重患者都是老年人,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插管时,有一定的风险。

人们内心恐惧的根源总是来自未知。万里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他仍然安慰他的同事。因为他明白,“我不能在这个时候惹自己。其他兄弟都在看着我。我搞砸了。兄弟们肯定会害怕以后插管,所以这次一定会成功。”

氧气储存时间结束后,万里注射镇静剂、肌肉松弛剂等。进入病人体内。对正常病人来说,体内的氧气储备可以留出两分钟进行手术。然而,新发肺炎患者的肺氧交换功能较差,体内氧储备更少,留给医生的时间不到90秒。如果手术不能在这段时间内完成,不仅会给病人的器官带来负担,而且如果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的病毒空气中,也会对医生造成危险。

“所以我们只有一次机会。”万丽说,药效发挥后,老人的肌肉放松,胸部起伏消失,自主呼吸停止。他慢慢地蹲下身子,小心地取下病人的无创呼吸面罩,轻轻地打开病人的嘴,插入喉镜,慢慢地摸索声门。戴着三层手套,手的感觉很差,再加上厚重的防护服,视线很受阻。雾气慢慢挡住了视线,万里屏住呼吸,放低了身体,紧贴在病人的脸上。倾斜你的头,在雾霭中寻找更清晰的部分。

透过护目镜和头罩,他隐约觉得有什么东西被喷了。气管突然平稳地滑动,慢慢地移动了进去。在通过感觉调整了气管的位置后,他拔出了软管中的塑料支撑条,并将其连接到呼吸机上。病人的胸部随着呼吸机的节奏而起伏。" 73,78,81,85,90 …"血氧含量增加,插管完成。

从那时起,许多医生选择在护目镜上涂抹肥皂、洗手液甚至防雾剂。然而,它最多能抵抗一个小时左右。这些刺激性物质靠近眼睛。时间长了,他们会感到干燥甚至刺痛。每次你脱下隔离服,你的眼睛就会变红。

患者:

呼吸道困难的肥胖患者

体验:

传统的旧喉镜在一次手术中成功了。

钱伟,同济医院麻醉师,在中国和法国的新城医院工作。她今年38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2月6日,经过训练,钱伟开始了第一堂课。由于人手不足,麻醉师一天24小时轮班工作。起初,每天有4到5名病人插管。后来,病房越来越多,危重病人更加集中。三个同事连续跑步,每天要做9次插管。

从一个病房到另一个病房需要一个开阔的区域。那时,天气仍然温暖寒冷,我穿上厚重的隔离服,穿过缓冲区。雾突然凝结在护目镜上,天空变成了白色。穿过缓冲区,我可以慢慢地看到眼前的东西。

在进入病房之前,每隔一个区都是一个缓冲区,进入被病毒污染的重症监护室。走廊里有治疗车和药箱。钱伟说,患有肺病和肥胖症的病人比普通病人更容易患重病。给她印象最深的是她遇到的一个肥胖病人。

当天值班时,重症监护室的一名危重病人需要气管插管。同事检查了她的隔离服后,她来到需要插管的病床前。原来,她的上级陈明兵教授去插管了。她把药柜放在门外,以防其他病人需要紧急插管。

然而,陈明兵教授已经在里面呆了两个多小时了。涂在他眼镜上的防雾剂已经失效了。大雾使他完全看不见病人的情况,所以他叫了钱伟进来帮忙。"我明白了,麻烦,肥胖,短脖子,典型的困难呼吸道病人."

在检查了患者的循环、血压和心脏状态后,确定了剂量并准备了备用计划。钱伟说,一般人要咳嗽一会儿才能被唾液呛到,身体会有应激反应,插管对病人来说是相当痛苦的经历。适当的药物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使患者在停止呼吸后能够配合呼吸机的节奏。它也是医生的一种保护,防止病人反抗时的反应,让更多的体液和喷雾扩散到医生身上。

但是当药物起作用,病人停止呼吸,当她打开病人的嘴时,她发现病人的嘴不能完全张开,一个稍微先进一点的可视喉镜根本不能放进去,几次尝试都失败了。所以她立即决定改用传统的旧喉镜。这时,完全取决于平时的经验和感受,陈明兵教授也来帮忙了。汗水从前额划过护目镜,病人的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这两个人屏住呼吸,准备再试一次。“进去!”最后,在取代传统的旧喉镜后,它成功了一次。“只能说高科技并不适合所有病人。关键时刻仍然取决于医务工作者的专业判断。”因为她穿着隔离服,所以插管后她不能用听诊来确认气管位置是否合适。她只能通过观察病人左右胸腔的隆起高度来判断。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患者没有任何异常,钱薇并没有打算脱下防护服回去,而是选择在重症监护室等候。“当时,我们没有足够的防护服,病人当时的发病率很高。可以提前一分钟插管,提前一分钟安全。但是当捐赠的货物到达时,我们的条件就好得多了。”

钱薇坐在门前的长椅上,调整着自己的呼吸,呆在原地,努力节省能量。

当她恢复过来,感到不那么紧张时,她刚才还处于一种闷热的状态,但现在她觉得她的下背部很冷,里面的衣服应该被汗水浸湿了。就这样,她穿上这套衣服,在重症监护室呆了4个小时。包括开始时气道困难的患者,在此期间,她单独完成了4个插管病例。

换班结束时,天已破晓,大家走出了隔离区。钱伟又被雾挡住了。他只能挪动腰,摸索着脚下的台阶。当她回到缓冲区并脱下防护服时,她松了口气,头发和身体都湿透了。

患者:

60岁,气道水肿

体验:

橡胶手套中又多了一层一次性手套

2月27日,武汉同济麻醉科主任医师廖万民第一次赴中法新区医院值班。下午4点,廖接到值班电话。一位老人的血氧饱和度一直在下降,需要临时插管。

但是当她第一次到达病房时,医生把她带到了附近的一个病人那里。这位63岁的病人出现了新的冠状肺炎和消化道出血的并发症。廖万民说,一旦注射和插管,病人的呼吸就会完全中断,整个过程只会成功而不会失败。没有退路。她观察并评估说,老年人在不出血的情况下插管应该不难。然而,这位老人因为病情危急而接受了气管插管。他的气道比其他病人有更严重的水肿。进入喉镜非常困难。廖万民说:“一般来说,男性患者会选择一个7.5的模型试管,并准备另外的7.0和6.5的备用试管。”管子太细,无法保证氧气的吸入;它太厚了,气管浮肿不能再进去了,这都是由医生的通常经验来判断的。

病毒从病人口中扩散的时间越长,医生接触高浓度病毒气体的时间就越长,整个病房的空气污染就越严重。廖万民在病人门口试了几次管子。病人的血已经粘在管子和手套上了。幸运的是,她从她的前辈那里听说,在橡胶手套上增加一层一次性手套可以增加手感。“习惯戴几分钟就会手指发麻,甚至会觉得手指不是自己的。那天我多了一套,试了试,效果不错。”经过几次尝试,她终于感觉到管子已经插入,并立即拔出软管中的塑料支撑杆,将其连接到呼吸机上,成功了...

当天下午,廖在病房花了2.5个小时完成了2名患者的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