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从成果转化改革谈起:收获是继续前行的动力

科普小知识2022-08-03 14:22:25
...

■我们的记者张南、马卓敏和沈春雷

主题:获得感

“十三五”第一年,我国各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其中,科教界人士更关心的是,国家科技创新“十三五”计划和深化科技*改革实施方案等相关科技政策的实施,是否给科研群体带来了“利益感”。在成果转化和*机制创新方面是否有所改进?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继续改进和提高?

采访者: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周建民

全国人大代表、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焦念芝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吴金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兴威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中翰

成果转化应避免浮躁。

《中国科学报》:去年,一系列关于成果转化的政策出台。您的组织享受政策红利吗?

吴金水:新政策已经在亚热带生态研究所基本实施。我们的奖励政策于2014年推出,符合国家政策,符合国家政策预期。国家从表面上控制,研究所的政策更为详细。

邓中翰:中星微在美国纳斯达克的十年长期运行,以及该公司2016年参与国内资本市场,借助国内资本市场进行改革和发展,都是我们获得的直接红利。

《中国科学新闻》:限制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因素有哪些?

周建民:真正能够实现快速转变的成就仍然太少。更多的是无法到达天堂和地球的成就。他们缺乏原创性创新,无法在理论层面引领科学前沿。面对企业,它们不能直接转化为产品,然后再转化为商品。与此同时,我们也缺乏专业团队和专门从事成果转化的人才。

企业方面的情况是大型垄断企业缺乏创新动力,中小企业缺乏创新传统和创新能力。此外,我们的市场也缺乏真正的风险资本。

吴金水:虽然国家政策极大地提高了每个人的积极性,但如果只靠论文来评价,很难推动科研人员走上应用之路。

《中国科学报》:对于提高成果转化的效率和效果有什么建议?

周建民:修复每一个断裂的环节。成就的转化有一个时期。我们不能指望一夜之间就能进步,也不能在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下指导我们的工作。

要稳定步伐,逐步形成中国科学院的优势。我们的成果转化不仅取决于当前的经济效益,还取决于国外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如无锡物联网产业、苏州纳米产业、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南京无线通信与激光产业、扬州发光二极管产业等。

焦念芝:在发展中国家,只有获得国际认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才会更容易。从最基础的研发开始,我们只有在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上走向国际前沿,才能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否则,很难将技术和应用转化为对社会有用的东西。

实验室之外也需要创新。

《中国科学报》:您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科技创新日益突出的地位?

周建民:近年来,地方*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对医院与地方合作的需求越来越大。地方*对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和大学的期望越来越高。他们还给予了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合作气氛。

《中国科学报》:在创新过程中,机构、大学和企业如何发挥各自的作用?

邓中翰:创新不再是一个孤立于实验室的研究过程,而是需要各种学科的有效合作。科技研发不仅要有资金支持,还要有前沿思维和战略布局。

从工作重点来看,创新大致可以分为存量创新和增量创新。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创新重点是发展股票,重点是如何提高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创业创新侧重于渐进式发展,围绕市场开发产品和技术。重点不是提高转化率,而是如何鼓励发展和给予规范性指导。

解开,而不是孤立

《中国科学报》:科研人员是不是逐渐有了“放松束缚”的感觉?

邓中翰: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创新机制建设,创新文化建设发生了重大变化。经过这些年的改革,科研人员跑项目、打关系的现象有所改善。人们更加关注创新的实际效果和工业化的潜力。

中国科学新闻:如何进一步减少科学家的束缚和干扰?

焦念芝:科学家不必管理一切,他们也不能管理好一切。为了管理好每件事,他们必须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专业的事情,并有自己的声音。科学家不应该分心。

周建民:科学研究应该根据研究的性质进行分类和管理,应该建立一个更加科学的评估体系,而不是仅仅盯着一些明显的指标,如论文。此外,在管理方面,即使在中国科学院这样的专业科研机构,它也不是与世界隔绝的。一定会有许多领土管理和公众参与管理的案例。因此,如何建立专门针对科研人员的管理机制,并与社会无缝连接,使科学家享有充分的自主权,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国科学新闻》(第一版集锦,2017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