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评论:东部高校向中西部抢人须手下留情

科普小知识2022-08-03 15:37:47
...

东、中、西部地区大学之间的人才战争不是纯粹的市场行为,不能简单地用市场思维来判断。

-

“挖走这些人才就是挖别人的“生命之根”日前,在教育部召开的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规划推介会上,针对东部高校挖走中西部高校人才的现象,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公开呼吁东部高校对中西部高校人才“开恩”。

今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坚持正确引导和促进高校高层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的通知》,明确提出“不鼓励东部高校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校引进人才”,“高校不得单方面依靠高薪厚禄竞争人才”。可见,教育部对此问题非常重视,这反映了当前高校人才竞争的白热化。

人才流失在中西部大学并不是一个新话题。据2006年媒体报道,甘肃省兰州大学虽然采取了稳定和吸引人才的措施,但仍有50%以上的青年教师有意流向东部。在此之前的10年里,兰州大学失去了足够多的高层次人才来建立一所同等水平的大学。兰州大学前校长也公开恳求东部大学,“不要挖走我们的人才。”

东部高校在薪酬、发展空间、学科平台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甚至生存环境也优于中西部高校。另一方面,与东部大学相比,中西部大学的管理方式和对人才的态度都不尽如人意。人们在治疗方面没有空间,人们在感情方面也不快乐。“双一流”的推出,加剧了东部高校与中西部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这是因为一流的大学和一流的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体现在长江学者、院士等高层次人才的数量上。为了争取这些高层次的人才,东方大学愿意高价抢人,他们提供的优厚条件确实让许多人无法拒绝。在这种背景下,中西部地区高校的人才状况更加严峻。

然而,人才的流动应该是*的。例如,在中华民国,许多教授穿梭于各大大学之间,来去*。大学教授的*流动是个人*选择工作和*流动的体现。从市场的角度来看,人们去更高的地方,去更有利于实现自身价值的地方,为社会创造更高的价值,是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人可能会问,既然人才*流动的重要性得到了承认,为什么从中西部地区的大学挖走高层次的人才是不利于东部地区的呢?

恐怕原因是,东、中、西部地区的大学之间的人才战争不是纯粹的市场行为,不能简单地用市场思维来判断。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对高校投资的差异,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竞争双方处于完全不同的水平。据媒体报道,山东将在“十三五”期间筹集50亿元支持“双一流”建设。另一方面,江苏省在《高水平大学建设规划》中提出,从2017年开始,排名前100位的省级大学每年将获得约1亿元的财政支持。中西部的情况如何?贵州省在未来五年内将仅花费5亿元来推动该地区一流大学的建设。*共投入1亿元,支持自治区高校在5年内建设50个重点专业。然而,教育部和其他部门已经启动了“中西部高校基本能力建设项目”,从2012年到2015年,该项目第一阶段仅投资100亿元。相比之下,面对东部地区高校的人才竞争,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却难以应对。这场人才战争的确像是一场“掠夺”。

然而,一旦人才流动出现问题,中西部地区的大学将面临人才流失,从而面临巨大损失。一些学院和大学已经被砍掉了,甚至学科人才也被砍掉了。由于科研带头人的离开,一些科研经费和项目也停滞不前,导致高等教育生态恶化。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无法缩小、中西部高校的人才吸引力无法迅速提升的情况下,不能允许东部高校任意争夺人才,必须对中西部高校给予特殊保护。

应该注意的是,无论是公开呼吁还是“调解”都不能平息高校之间的人才争夺战。在这方面,一方面要改变基于高层次人才数量的评价机制,降低东部高校挖人的意愿。另一方面,要从政策和资金分配上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校的支持力度,帮助它们提高稳定和吸引人才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平衡人才*流动与高等教育生态健康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