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把科研项目当“圈钱”工具只会身败名裂

科普小知识2022-08-04 21:00:58
...

最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王新海教授因涉嫌贪污贿赂而被送上法庭。他利用科研项目负责人的职位,单独或与他人合作,共拿出576万元的科研经费。王新海案的审判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党的全面严格管理没有盲区,纪律和纪律没有禁区,利用科研项目作为“敛财”的工具只会败坏声誉。

通过贿赂获取科研项目,通过编造他人的劳动费用将钱放进口袋,利用他人的签名,实际控制他人的银行卡等..王新海在科学研究领域利用一套隐藏的规则和习俗进行交易和私吞,并以此来丰富个人利益。然而,这种钱被用来作为分发科研经费的幌子,这不是一个恰当的例子。从**最近公布的第12轮检查反馈来看,“科研经费管理不严”也是廉洁大学的一个重要风险点。预防和控制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腐败已成为作风建设的重要课题。

目前,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决心越来越强,越来越快。因此,对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的支持日益增加。然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错误思想和不健康做法增加了科研资金损失和浪费的风险。有些人衡量科研项目的规模不是根据研究的意义和结果的价值,而是根据资金和收入的数量。有些人得到了科学研究基金,但不是所有的基金都是尽其所能使用的,而是想尽一切办法贪污和盗用它们。科研经费资源的浪费,甚至腐败的滋生,不仅恶化了学术生态,也极大地腐蚀了创新这一发展的“引擎”。科研经费不是“唐僧肉”,科研领域也不是“肥鼠”的天堂。“王新海人”的最终结果是一个教训,应该作为一个警告。

只有当你对名利漠不关心时,你才能走得更远。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动作。1958年,《工程控制论》被翻译成中文出版,钱学森获得了一万多元的版税。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但他直接捐给了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为学生购买教学设备。几天前,一直在高铁二等座位上写作的刘贤林院士,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测绘仪器的国产化。他曾经用很少的科研经费填补了许多国内空白。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纯粹的科学精神和淡泊名利,这正是科学研究领域需要大力弘扬的。

制止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腐败行为,不仅需要道德控制,还需要制度管理的矫正。"刮骨可以解毒药,而惩罚前者可以避免后者."在当前科研经费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真正落实“零容忍”,还要严厉查处隐藏在科研领域的各种“蛀虫”,绝不姑息。同时,要加快科技*改革,编织严密的制度牢笼,防止制度漏洞,切断寻租渠道,把科研经费的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邓友彪)

阅读更多

中国石油大学教授正在申请科研经费